本书编纂中心
人物简介:
《中庸辑略》,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严佐之教授校点;
《论语集解》(正平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孙钦善教授校点;
皇侃《论语义疏》,北京大学历史系陈苏镇教授、吴荣曾教授,哲学系李中华教授、张学智教授、王博教授和《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李畅然副研究员校点;
邢昺《论语注疏》,人民文学出版社陈新编审(校勘)、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沙志利副研究员(标点)。
儒藏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301118221
- 作者:本书编纂中心 / 精华编·一〇四·经部·四书类·学庸之属、论语之属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4
- 页数:303
- 价格:500.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精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丛书:儒藏(精华编)
- 原作名:中庸輯略、大學古本旁注、論語集解、 論語義疏 、論語注疏
- 适合人群:哲学爱好者,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 历史学专业人士, 儒家思想学者, 大学生,以及对古代文化有兴趣的读者
- TAG:中国哲学 / 儒家思想 / 经典文献 / 古代学术 / 儒学文化
- 豆瓣评分:8.8
- 更新时间:2025-05-18 03:52:22
内容简介:
《儒藏》精华编一〇四册是精华编经部四书类的第一册,包含学庸之属的《中庸辑略》、《大学古本旁注》(存目,见《王阳明全集》)和论语之属的《论语集解》《论语义疏》《论语注疏》。
《中庸辑略》是与朱熹《论孟精义》类似的资料汇编,辑录了北宋周敦颐、二程、张载以及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关于《中庸》的解说。初由朱熹的友人石敦编辑,名《中庸集解》(石氏于《周易》、《大学》亦有集解,不传),后来朱熹作《中庸章句》时删订为《辑略》,与《中庸或问》参互为用。《中庸辑略》通行本出于明嘉靖中吕信卿毗陵刻本。该本翻自宋本,然“凡先儒论说见于《或问》所驳者多所芟节”(《四库全书总目》卷三五)。《儒藏》精华编以现存最早版本宋宁宗庆元初年浙省的官刻本为底本(时朱熹尚在世),以明嘉靖中吕信卿毗陵刻本为校本。《中庸辑略》两大版本系统的面貌俱在眼前。
魏何晏《论语集解》是《论语》现存最早的完整注本。由于旧注一般已包含于注疏之内,所以《儒藏》精华编一般是不收单注的。之所以论语之属收录了《论语集解》,是由于所用底本非自皇侃《论语义疏》或者邢昺《论语注疏》截录,而是地地道道的单注本,有其独立的版本价值。此次校点选择日本正平十九年(1364)刻本为底本,此本与皇侃《论语义疏》和邢昺《论语注疏》所载均非同一系统,属于今天罕见的有独立版本价值的单注本,校本则为皇侃《义疏》本和邢昺《注疏》本《集解》,可以反映三大版本系统的面貌。
梁皇侃《论语义疏》是《论语》现存最早的义疏注本,也是六朝儒家义疏唯一传世者,弥足珍贵。它保存了六朝时期的大量经说,对于研究六朝经学和玄学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此书自南宋以后在中国失传,乾隆年间由日本传回中国。自03年以来,大陆研究皇侃《论语义疏》的论文骤然增多,在12篇以上,其中汉语史研究近三分之二,但所据版本都是《四库全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本次校点以日本怀德堂刊本为底本,将武内义雄原本附于书后独为一册的校勘记悉数打散为页内脚注;校本则选择了国内影响最大的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不仅底本独特,校勘记完备,而且是第一个施以现代标点的排印本(第一个排印本是光绪十六年的《四书古注群义汇解》本,最常见的是《丛书集成初编》的句读排印本)。
北宋初年邢昺的《论语注疏》是经典的唐宋十三经注疏中的一种,也是宋以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论语》注解,其历史地位自不待言。本次校点以现藏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南宋蜀大字本作为底本,校以正平版《论语集解》和阮元主持校刻的南昌府学本《论语注疏》。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