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8 08:45:07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精美图片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以一百三十余万字的篇幅,生动地勾勒了一段上自袁世凯朝鲜发迹、下至张学良东北易帜,前后三十三年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历史,刻画了一大批军阀与政客的群体雕像,揭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隐闻秘事,军头武夫里穿插着舞文弄墨的冷幽默,阴谋算计里隐藏着颠扑不破的人性,处处都是活生生的历史,处处都有饶有趣味、发人深思的话题。 这或许正是民国史的魅力所在,它不是教科书上已经定义好了的历史,而是就发生在民族生活的昨天的故事,动荡而令人充满惊奇。被称为是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 绪言 第一部 前传1895~1911 袁世凯的发家史和风雨飘摇的清政府 第一章 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 袁世凯的身世。袁世凯与吴长庆。袁世凯与李鸿章。 第二章 清政府命袁世凯训练“新建陆军” 北洋三杰。戊戌变法与义和团事件中的袁世凯。 第三章 袁世凯高升直隶总督 袁世凯高升直隶总督。满族亲贵的眼中钉。东三省、两广的军事势力。日本士官系。 第四章 清政府的最后挣扎 南方革命党的武装暴动。清政府的立宪风波。保路运动:一个王朝将在此倒塌。 第五章 辛亥革命爆发 文学社与共进会的秘密活动。武昌升起十八星旗,历史选择了黎元洪。湖南独立内幕。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第二部 袁世凯时代1912~1916 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 第六章 袁世凯重登政治舞台 袁世凯待价而沽,清政府靠边站。武汉战事。滦州兵谏与吴禄贞之死。光复南京。 第七章 袁世凯通过帝国主义进行南北和谈 袁世凯的和平方案。中华民国成立。日美英三国的态度。 第八章 南北和议成立和清帝退位 南北和会开幕。北方暴动事件:袁世凯被刺,良弼被炸死。清帝宣布退位。袁的阴谋手腕及北京兵变。袁世凯就职临时总统,唐绍仪组织第一届内阁。 第九章 假统一与假和平的短暂时期 从“混合内阁”到“超然内阁”再到“政党内阁”。袁世凯武力威胁参议院。张振武血案,黎元洪输诚袁世凯。国民党、共和党、进步党的改组。孙黄北京之行。 第十章 袁世凯“武力统一”的准备期 宋教仁血案。“血光团”事件。袁世凯的武力统一政策。五国银行团大借款。章太炎投靠袁世凯。 第十一章 国民党“二次革命”的彻底失败 罢免国民党三都督。袁遣兵南下,国民党不堪一击。张勋辫子军在南京的暴行。 第十二章 孙黄分家真相 孙派组织中华革命党。黄派组织欧事研究会。 第十三章 战胜国民党后袁世凯排除异己的种种措施 撤换江苏都督张勋。罢免福建安徽湖南三省都督。笼络云南都督蔡锷、浙江都督朱瑞。“霸王请客”调动黎元洪。囚禁章太炎。 第十四章 袁世凯利用进步党铺平了帝制的道路 熊希龄的“名流内阁”。总统选举会上的“公民团”。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第十五章 在复古浪潮和恐怖气氛中出现了终身总统制 任命徐世昌为国务卿。天坛祀天。袁的特务统治。广东“龙王”与湖南“汤屠户”。终身大总统出炉。 第十六章 内忧外患推迟了帝制运动的进程 平地崛起的白狼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日。 第十七章 袁世凯与北洋军旧将之间的矛盾 段祺瑞被打入冷宫。虎头蛇尾的废督裁兵计划。袁成立“禁卫军”模范团。陈宧出京记。 第十八章 两种不同的帝制派 还政清室或是称帝袁家。“袁太子”试探梁启超。冯国璋讲“书童献茶”的故事。 第十九章 帝制问题逐步明朗化 杨度组织“筹安会”。十四省将军电请“速正大位”。湖北、奉天两省的权力之争。梁士诒组织各省请愿联合会。 第二十章 袁世凯接受帝位与五国提出联合警告 “洪宪王朝”登场。袁世凯大封“诸侯”。日本的对华外交阴谋。 第二十一章 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 蔡锷逃出北京。云南组织护国军。蔡锷、陈宧、曹锟、刘存厚:四川战事。湖北、奉天权力之争续篇。 第二十二章 袁在四面楚歌中取消帝制 护国军的军事胜利。陆荣廷迎接梁启超入桂,广西独立。冯国璋领衔五将军密电,内部倒戈。帝位案撤销。 第二十三章 停战时期各省假独立和半独立的怪现象 各省纷纷宣布独立。龙济光制造海珠凶杀案。浙江、山东、陕西的独立经过。 第二十四章 冯国璋召集南京会议与袁世凯的暴毙 当年老袁,今日小段。冯国璋的“不左不右”。南京会议。陈宧宣布四川独立。汤芗铭宣布湖南独立。袁世凯的弥留遗嘱。确定总统继任人选的凶险一幕。 第三部 群魔乱舞 1916~1920 段祺瑞当政、张勋复辟和吴秀才造反 第二十五章 南北“二次统一”的完成 南北和平谈判。张勋召集第一次徐州会议,成立七省军事攻守同盟。陕西四川广东取消独立。陈宧兵败下台。 第二十六章 中央集权和地方割据的矛盾 西南军阀的扩张政策。冯国璋、张勋的防区之争。汤芗铭被逐,谭延闿二次督湘。蔡锷短暂督川。粤桂滇系的广东之争。浙江的权力之争。奉天二虎斗:张作霖和冯德麟。 第二十七章 府院争权和督军同盟干政 黎元洪、段祺瑞争权。督军团第二次徐州会议,张勋做十三省同盟盟主。冯国璋当选副总统。黄兴、蔡锷相继逝世。徐树铮一手遮天。 第二十八章 北京政府宣布对德绝交 日美德等在中国的外交战。冯国璋晋京。黎段再起冲突,段祺瑞出走天津。陆荣廷晋京。 第二十九章 段祺瑞嗾使督军团胁迫总统和国会 黎元洪痛斥督军团。“公民团”恶性事件再现。国务院里的独角戏。研究系投靠段祺瑞。黎段之争趋于高潮。 第三十章 黎元洪电召张勋晋京调停时局 张勋周围的政治骗子。第四次徐州会议拟定复辟计划。督军团宣布独立,张勋伪装调人。黎元洪引狼入室,召张勋进京。 第三十一章 黎元洪在张勋的劫持下宣布解散国会 辫子军进京。张勋威逼解散国会,黎元洪病急乱投医。清宫“朝谒”的一幕。康有为进京:北京车站来了位老农民。 第三十二章 南北军阀争抢地盘的明争暗斗 广东滇桂粤军的三角斗争。四川的川滇军、川黔军冲突。张敬尧制造晋南事变。张作霖入主黑龙江。 第三十三章 十二天的复辟政变 北京城的不眠夜。复辟后的浩大“皇恩”。黎元洪避居日使馆。段祺瑞组织讨逆军,马厂誓师。马君武痛骂梁启超。复辟昙花一现,辫子军出逃。 第三十四章 冯国璋到北京代行总统职权 南北讨逆各军的名份之争。段祺瑞“官复原职”,冯国璋晋升代总统。黎宅暗杀事件。上海发生夺印案。 第三十五章 段祺瑞再起后的对内对外政策 唐继尧通电反对段内阁。南北国会之争。北京城里的新“二虎斗”:冯国璋与段祺瑞。对德宣战案。 第三十六章 第二次南北战争的开端和西南各省形势 湖南督军问题引发南北冲突。四川问题引发研究系与段的冲突。孙中山率海军南下,广州成立军政府。 第三十七章 段内阁因湖南战局突变而倒台 第二次府院之争。江苏凤凰山铁矿案。吉林督军之争:孟恩远对决张作霖。长江三督的别树一帜。四川战事变幻。湖南前线通电停战,北军退出长沙。段内阁辞职下台。 第三十八章 南北不战不和的混沌局势 督军团天津会议。北方主战派与主和派的针锋相对。南方桂系与国民党的斗争:孙中山炮轰观音山。 第三十九章 北方主战主和两派斗争的白热化 北军进攻湖北。南军收复岳州。冯国璋假“南巡”逃跑失败。李纯和主战派的电报战。谭延闿借“联省自治”出山。曹锟、张敬尧汉口督战。冯玉祥通电主和。张作霖、徐树铮组织关内奉军总司令部。广东、四川内争。 第四十章 段内阁复活和军政府改组 湖南战事再起,平江、长沙的军事暴行。段内阁复活。徐树铮处处树敌。段祺瑞“南巡”汉口。湘东战事。孙中山气走上海。 第四十一章 武力统一政策彻底破产 中日军事协定案。前方战事的停顿时期。徐树铮诱杀陆建章。段祺瑞小站练军。张作霖、徐树铮的冲突。安福国会登场。 第四十二章 徐世昌当选北京政府总统 徐世昌当选北京政府总统。冯国璋、段祺瑞同时下台。津浦南段新风云。吴佩孚的电报战。中日山东问题。交通系议员拒选副总统的闹剧。湖南、广东的新形势。 第四十三章 南北和议实现 北京政府颁布和平令。南北和会问题的争执。徐段矛盾激化。督军团要挟恢复段内阁。五国公使联合劝告和平。 第四十四章 上海和会的召开与破裂 召开上海和会的国内外因素。唐绍仪与朱启钤分任南北和谈总代表。陕西战事引起争端。从公开和谈到秘密谈判。 第四十五章 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作出可耻决定 一战后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中日两国代表展开对山东问题的论辩。国际三巨头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围绕中国路权的内外斗争。 第四十六章 五四运动的兴起 “五四”运动。留日学生的东京爱国行动。安福系利用学潮倒阁。各省罢工罢市。日本军警在山东、福州的行凶事件。济南血案。天津学警大冲突。长沙的教育大危机。前门外的大战斗和大逮捕。 第四十七章 北洋派内部矛盾进一步扩大 南北和谈重续。吴佩孚痛骂王揖唐。孙中山解决时局的三个“办法”。段祺瑞“后院起火”。张作霖统一东三省。山东籍军人对山东问题的联名表态。 第四十八章 南方内部的斗争和军政府的破裂 湖南政争内幕。张敬尧祸湘事迹。莫荣新称霸广东。滇桂之争,李烈钧负气出走。军政府破裂,伍廷芳携印出走。国民党议员纷赴上海。 第四十九章 北方八省成立反皖联盟和湖南驱张战争爆发 军政府秘密接济吴佩孚军费。河南督军问题引起风波。反皖八省同盟形成。风雨飘摇的靳内阁。吴佩孚撤兵北归,湖南爆发驱张战争。 第五十章 安福政权因边防军溃退而倾覆 直皖战争爆发前夜。张作霖仿当年张勋伪作“调人”进京。徐世昌下令罢免徐树铮。段祺瑞组织定国军讨伐曹吴。东南成立七省联防自保同盟。张作霖通告奉军入关。直皖开战,吴佩孚活捉曲同丰,段祺瑞兵败下台。 第四部 直系当家 1920~1924 曹锟买来的总统、吴佩孚的太上政府 第五十一章 北方两个战胜集团发生裂痕 北京政府通缉安福祸首。王占元枪决张敬汤。直奉两系在安徽、江苏的地盘之争。吴佩孚政治受挫。江苏督军李纯自杀之谜。 第五十二章 军政府倒台和南方形势的新变化 广东的粤桂系之争,桂系退出广东。孙中山重组军政府。四川的川滇军之争,滇军退出四川。贵州刘显世被逐下台。湘军谭赵程三派内争,赵恒惕胜出。 第五十三章 广州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统 各省自治风潮。顾品珍成功驱唐,主政云南。刘存厚退出四川。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统。湖南政局新变化。粤桂战争爆发,陆荣廷兵败逃亡。 第五十四章 北方“四巨头”召开天津会议 天津会议上的“探亲相骂”一幕。直系对河南问题的一发一收。皖系树起“联省自治”旗帜以自保。陕督阎相文自杀之谜,冯玉祥继任陕西督军。 第五十五章 湘军“援鄂”战争的失败 湘军的“大湖南主义”野心。吴佩孚借刀杀人,王占元惨遭算计。湘直战争,最激烈的一次内战。川军“援鄂”失败。 第五十六章 华盛顿会议在中国的反映 华盛顿会议讨论山东问题。穷政府,富个人。美国烟酒借款案的无耻一幕。直奉两系在内阁问题上的激烈斗争。 第五十七章 孙中山北伐受阻和西南各省内讧 广东大政之争:孙中山对决陈炯明。湖南公布民国第一部省宪法。唐继尧起兵再回云南。袁祖铭组织“定黔军”攻入贵阳。 第五十八章 奉直战争爆发和奉军败退出关 “亲戚亲不如部下亲”。奉军入关,曹锟下令不得抵抗,吴佩孚积极备战。直奉开战,奉军溃败。张作霖改称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继续把持东北。赵倜兵败下台,冯玉祥继任河南督军。 第五十九章 南北两总统被逐下台 南北两总统被逐下台。江西政局更动。直系保洛两派初步分家。陈炯明围攻总统府,北伐受阻。川湘桂三省新形势。 第六十章 保、洛“分家”和北京的无政府状态 直系全盛时期的内争:保洛两派的内阁之争;两大战将的矛盾:吴佩孚排斥冯玉祥;一波三折的财政总长逮捕案;“大帅”不敌“老帅”,吴佩孚低头认输。 第六十一章 孙中山再回广州改称大元帅 徐树铮在福建组织短命政府。广东局势的风云变幻:滇桂军驱陈成功,陈炯明下台;滇桂粤三军备战广州;孙中山再回广州。 第六十二章 “和平统一”与武力统一同告破产 齐燮元统一方案的“美丽设想”。两姑之间难为妇的张绍曾内阁。北京学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孙传芳接掌福建军政大权。广东、四川、贵州内战再起。孙美瑶临城劫车案。 第六十三章 直系军阀驱逐黎元洪的恶剧 阁员内部的狗咬狗丑剧。军警索饷、“公民团”示威、劫车索印案:民国最郁闷总统黎元洪。 第六十四章 曹锟公开贿选总统 全国反对直系的浪潮。黎元洪投奔卢永祥的闹剧。江浙和平公约。曹锟当选总统。新政府的外交困境。 第六十五章 国民党改组和西南各省内战 湖南内战新浪潮。国民党改组和广东内战。重庆的三次攻守战。 第六十六章 直系内部露骨分化 吴佩孚拉拢卢永祥失败。曹锟:总统难当。吴佩孚的威风。直系内部的反吴三角联盟。“游方总理”的恶剧。吴佩孚用计闽湘川贵。 第六十七章 江浙战争和第二次奉直战争接连爆发 江浙战事:最文雅的一次战争。张作霖六军入关。吴佩孚点将四照堂,冯玉祥倒戈北京城。冯军驱逐溥仪出宫。奉冯两派的新斗争。直系组织十省同盟以自保。 第五部 北伐军来了 1924~1928 北洋军阀的统治末日 第六十八章 直系失败后的临时政府和善后会议 段祺瑞被推为临时执政。金法郎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西南联治派的活动。冯玉祥张作霖的辞职闹剧。 第六十九章 北方军阀争城夺地的大混战 吴佩孚的“逃亡”生涯。江浙战争再起,段孙张斗法斗力。冯奉两派的河南之争。陕西、安徽、山东的政局动荡。奉军大举入关,冯玉祥孙传芳暗结同盟。 第七十章 南方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与巩固 四川内战。川滇军“染指”湖南失败。广东的两次东征,打垮陈家军。国民政府成立。廖仲恺血案。 第七十一章 五卅惨案和汹涌全国的反帝怒潮 上海的血腥风暴。五卅惨案。收回租界活动。省港大罢工。奉军开入上海。北京的外交情况。 第七十二章 奉浙战事和奉系内部的变化 段祺瑞“割肉饲虎”,安徽陕西江苏三省新变局。孙传芳出兵讨奉。吴佩孚、冯玉祥的不解深仇。冯奉的紧张对峙。奉军郭松龄滦州倒戈。奉军李景林、张宗昌宣布拥吴讨冯。山东战事,天津战事。 第七十三章 奉吴两系联合成功和国民军退出北京 关税会议案。徐树铮廊房被刺。山东、河南的战局变化。信阳守城战。“民国最黑暗的一天”:“三一八”惨案。冯玉祥退出天津。张作霖召集秦皇岛会议。鹿钟麟北京政变,段祺瑞倒台。 第七十四章 奉吴两系的军事联合和政治斗争 奉吴两系的合作与斗争。吴佩孚、张作霖的北京会面。杨虎城守西安。山西战事。南口攻守战。萍水相逢百日间:邵飘萍、林白水之死。 第七十五章 北伐军在两湖战场上的胜利 湖南政局突变:唐生智对决赵恒惕。北伐军入湘入鄂。吴佩孚血战汀泗桥,北伐军炮打武昌城,孙传芳坐观虎斗。川黔局势。云南内变,唐继尧倒台。 第七十六章 北伐军在赣闽战场上的胜利 南昌争夺战。北伐军对决孙传芳。孙传芳后方起火:浙江事变。福建战局。

作者简介:

陶菊隐(1898~1989),湖南长沙人。民国年间著名记者。20年代受聘于上海《新闻报》,与天津《大公报》记者张季鸾并称为“南陶北张”。1949年后,担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 著有《菊隐丛谈》、《孤岛见闻》、《袁世凯演义》、《蒋百里先生传》、《筹安会六君子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记者生活三十年》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云同步(827+)
  • 超预期(570+)
  • 模糊(695+)
  • 缺页(480+)
  • 高亮(907+)
  • 最新(616+)
  • 收藏(411+)
  • 破损(664+)
  • EPUB(988+)
  • 水印(203+)
  • 书签(719+)
  • 愉快的找书体验(252+)
  • 原版(680+)
  • 必下(969+)
  • 惊喜(110+)
  • 可复制(870+)
  • 高清(482+)
  • 重排(865+)
  • 经典(758+)

下载评论

  • 用户1729580393: ( 2024-10-22 14:59:53 )

    优质版本小说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32973491: ( 2024-11-30 21:31:31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EPUB/AZW3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16324010: ( 2024-05-22 04:40:10 )

    高清版本学术资源,PDF/EPUB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 用户1716969502: ( 2024-05-29 15:58:22 )

    图文功能搭配AZW3/TXT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20894138: ( 2024-07-14 02:08:58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EPUB/MOBI格式导出,推荐下载。


相关书评

  • 北洋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5-18 08:45:07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