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第二卷 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变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8 09:46:46

第二卷 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变

第二卷 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变精美图片

第二卷 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变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理解史(第2卷):第二国际时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变》内容简介: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书籍目录:

主编的话导言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传播与捍卫 第一节 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文本基础建设 一 理论文本的完成:恩格斯对《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 二 历史文本的补足:考茨基对《资本论》第四卷的整理 三 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其他重要文本的编辑出版 第二节 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传播和普及 一 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传播 二 《资本论》第一卷的通俗化阐释:考茨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的巨大影响 三 《资本论》全书的介绍和阐释:梅林、卢森堡的贡献和缺陷 第三节 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合法性辩护 一 首创权的争论:恩格斯和考茨基对洛贝尔图斯的批判 二 方法论的辩护:希法亭对庞巴维克的批判 三 经典理论的全面捍卫:考茨基对庸俗经济学的批判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第一节 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多方面应用 一 经典批判理论的意义在于应用:恩格斯的号召和示范 二 应用经典批判理论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 三 应用经典批判理论研究现实社会问题 第二节 理想模型与社会现实的差距——“土地—农民问题”的凸现 一 “土地—农民问题”凸现的实践背景和理论意义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观点和实际对策研究 三 德国社会民主党围绕“土地一农民问题”的争论 第三节 考茨基《土地问题》对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发展 一 考茨基写作《土地问题》的背景和经过 二 农业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资本集中与土地碎分化 三 资本主义农业的历史短暂性和社会民主党的土地政策 四 考茨基《土地问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资本主义理解模式的演变及其后果 第一节 方法论模式的悄然蜕变:理性批判模式到实证模式 一 方法论模式蜕变的主客观根源 二 理性深度的丧失:从历史的辩证理解到实证的经验研究 三 批判精神的钝化:从实践的批判主义到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第二节 方法论模式蜕变的哲学基础:历史观的范式嬗变 一 恩格斯对唯物史观方法论本质的理解 二 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主流派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三 普列汉诺夫和拉布里奥拉对唯物史观的独特理解 第三节 哲学基础和理解模式演变的后果 一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二 结论与方法的割裂 三 科学与价值的对立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资本主义经济批判理论的修正与否弃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断裂 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 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批判理论与资本主义新现象的“反差” 三 断裂带上的歧路:修正(否弃)与发展(创新) 第二节 伯恩施坦对经典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解模式的质疑 一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形成和暴露 二 伯恩施坦对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批评 三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第三节 正统派在哲学和经济学上的反击及其启示 一 普列汉诺夫和梅林的哲学批判 二 潘涅库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出发的批判 三 考茨基对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全面批判 四 拉布里奥拉等人对伯恩施坦的批判 五 “我们为什么要感谢伯恩施坦?”——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资本主义政治和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修正与否弃 第一节 恩格斯的“政治遗嘱”与“布朗基主义的遗迹” 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问题的争论 二 围绕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1895年版“导言”展开的争论 三 围绕马克思恩格斯70年代前后对革命问题不同提法展开的争论 第二节 “议会痴呆症”与“街头痴呆症”之争 一 俄国1905年革命到“一战”时期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问题的争论 二 关于议会作用和资本主义民主本质的不同观点 三 关于革命必要性和“苏维埃”意义等问题的不同观点 第三节 “回到康德去”与伦理问题 一 新康德主义的兴起 二 新康德主义在社会民主党内的影响——伦理问题的凸现 三 考茨基在伦理学问题上的历史功绩和理论局限第六章 资本主义理解模式的转换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创新:希法亭 第一节 世纪之交第二国际内外对资本主义经济新现象的初步研究 一 思格斯对垄断组织和交易所问题的研究 二 拉法格、奥托·鲍威尔对美国托拉斯等问题的研究 三 霍布森对英国“帝国主义”问题的研究 第二节 希法亭的《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方面的创新 一 从《保护关税职能的转变》到《金融资本》 二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金融资本的统治 三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四 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表现和历史地位 第三节 希法亭的《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理解模式方面的转换 一 从《资本论》到《金融资本》:资本主义理解模式的转换 二 资本主义理解模式转换的主观原因:希法亭世界观的缺陷 三 资本主义理解模式转换的客观背景:《金融资本》的历史功过第七章 “另类”理解模式和理论创新尝试:罗莎·卢森堡和考茨基 第一节 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在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方面的创新 一 从《国民经济学入门》到《资本积累论》和《反批判》 二 卢森堡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的批评 三 现代资本主义是资本积累的世界竞争阶段和最后阶段 第二节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在资本主义理解模式方面的创新和影响 一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引发的争论 二 卢森堡对马克思扩大再生产图式误解的学理错误和深层原因 三 《资本积累论》在理解模式方面的创新:批判资本主义的视域拓展和视角转换 四 《资本积累论》在哲学方法论方面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方法的思想来源之一 第三节 考茨基的“国际分工论”和“超帝国主义论” 一 考茨基对资本主义现代形态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二 帝国主义是高度发达的工业资本对农业地区的征服和兼并 三 考茨基“国际分工论”和“超帝国主义论”的错误和可取之处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批注(1351+)
  • 逻辑跳跃(375+)
  • 稀缺(335+)
  • EPUB(567+)
  • 直链(518+)
  • 相见恨晚(187+)
  • 可检索(851+)
  • 神器(343+)
  • 修订(686+)
  • 书签(319+)
  • 精校(913+)
  • 干货(650+)
  • 宝藏(695+)
  • 过期(761+)
  • 分卷(250+)
  • 实用(754+)
  • 扣人心弦(835+)
  • 无广告(910+)
  • 自学(155+)

下载评论

  • 用户1722474398: ( 2024-08-01 09:06:38 )

    高清版本小说资源,EPUB/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 用户1739859257: ( 2025-02-18 14:14:17 )

    建议增加MOBI格式,方便Kindle用户。

  • 用户1722626692: ( 2024-08-03 03:24:52 )

    稳定下载PDF/AZW3文件,无损教材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 用户1741414181: ( 2025-03-08 14:09:41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TXT格式,高清数字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34619975: ( 2024-12-19 22:52:55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EPUB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