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中国现代哲学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9 12:01:29

中国现代哲学史

中国现代哲学史精美图片

中国现代哲学史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七五科研重点项目“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本 书详细论述了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中国哲学发展、演变的情况, 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战斗历程,也 论述了非马克思主义的各流派兴衰的基本情况。对学术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及 有关问题,本书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本书史料翔实,评析中肯,不乏独到见解, 是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仅可作为有关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 院校哲学专业教材使用。

书籍目录:

目录 序 张岱年 前言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哲学 第一节 陈独秀早期哲学思想 一 革命民主主义的宣传 二 对尊孔逆流的批判 三 进化论的唯物论 四 进化论的发展现 五 进化论的历史观 六 提倡科学,反对宗教迷信 第二节 李大钊前期哲学思想 一 “青春中华之创造” 二 对尊孔复古思潮的批判 三 青春哲学的唯物论 四 青春哲学的认识论 五 青春哲学的发展现 六 青春哲学的民彝史观 第三节 胡适的哲学思想 一 实验主义的实在论 二 实验主义的真理论 三 实验主义的方法论 四 实验主义的庸俗进化论 五 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第四节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 一 改造中国,宜从哲学、伦理学入手 二 唯心论的宇宙观 三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四 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简短的结论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和第一次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一 早期传播的社会条件与一般概况 二 李大钊对唯物史观的宣传 三 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 四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介绍 五 李达对唯物史观的介绍 第二节 东西文化的争论 一 东方文化派的出现 二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 三 胡适、吴稚晖对东方文化派的批评 四 瞿秋白、陈独秀等对东方文化派的批评 第三节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一 论战经过及其性质 二 丁文江、胡适等对张君励的批评 三 陈独秀、瞿秋白对张君劢、胡适的批评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的 早期结合 一 唯物史观对中国革命的指导 二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运用 三 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哲学批判 简短的结论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哲学 第一节 中国哲学界的主潮流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其他哲学著作的翻译出版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通俗化运动 三 鲁迅、郭沫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 第二节 李达与《社会学大纲》 李达在30年代的哲学活动 二 《社会学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阐述 三 《社会学大纲》对唯物辩证法诸法则的阐述 四 《社会学大纲》对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阐述 五 《社会学大纲》对历史唯物论的阐述 六 《社会学大纲》的流传和影响 第三节 艾思奇与《大众哲学》 一 艾思奇在30年代的哲学活动 二 《大众哲学》论哲学并不神秘 三 《大众哲学》中的本体论思想 四 《大众哲学》中的认识论思想 五 《大众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 六 《大众哲学》的流传和影响 第四节 唯物辩证法论战 一 张东荪的“架构宇宙观”和“多元认识论” 二 邓拓、陈伯达等对张东荪攻击唯物辩证法的批判 三 艾思奇、沈志远等对叶青篡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四 关于形式逻辑问题的争论 第五节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哲学上的初步总结 一 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的提出与初步论证 二 党的思想路线的提出 三 唯物辩证法在白区工作中的运用 第六节 《实践论风矛盾论》的发表与毛泽东哲学 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 毛泽东在30年代的哲学活动 二 《实践论》《矛盾论》与中国革命 三 《实践论》《矛盾论》与中国传统哲学 四 《实践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五 《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六 《实践论》《矛盾论》的历史地位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 中国哲学(上) 第一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一 新唯识论的产生 二 新唯识论的本心论 三 新唯识论的翕辟说 四 新唯识论的体用论 五 新唯识论的返本之学 第二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 一 中国哲学史研究 二 新理学的形上学 三 新理学的历史观 四 新理学的境界说 五 新理学的道统论 六 当时哲学界对新理学的批评 第三节 金岳霖的哲学思想 一 “道一式、能”的本体论 二 对“唯主方式”的批判 三 经验与理性并重的概念论 四 符合说的真理论 五 科学方法论 第四节 贺麟的哲学思想 一 西方哲学的介绍 二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三 “心即理”的本体论 四 “知行合一新论”与直觉论 五 唯心的历史观与文化观 六 当时哲学界对贺麟哲学的批评 第五节 对蒋介石、陈立夫哲学的批判 一 陈立夫唯生论和蒋介石力行哲学的出现 二 唯生论的宇宙观 三 唯生论的社会观 四 力行哲学 五 当时哲学界对唯生论和力行哲学的批判 第六节 对战国策派哲学的批判 一 战国策派的出现 二 战国策派的唯意志论 三 战国策派的英雄史观 四 战国策派的历史重演说 五 当时哲学界对战国策派哲学的批判 简短的结论 第五章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 中国哲学(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宣传 一 系统而实际地学会马克思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与讨论 三 艾思奇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宣传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军事哲学 一 军事哲学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 二 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 三 研究战争的方法论 四 战争中的客观规律性与自觉能动性 五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辩证法 六 兵民是胜利之本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哲学 一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 二 又统一又独立的方针 三 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四 “利用矛盾”的策略原则 第四节 毛泽东思想的社会革命论 ― 一种新型的社会革命论 二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辩证法 三 革命转变论和革命阶段论的统一 四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的领导方法论 一 讲究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 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 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四 学会“弹钢琴”与胸中有“数” 第六节 毛泽东思想的道德哲学 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 三 动机与效果的统― 四 道德的批判与继承 五 革命人生观的建立与道德修养 第七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确立与胜利 一 “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 二 实事求是与主观主义的对立, 对王明教条主义的批评 三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确立与宣传 四 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中国的胜利 简短的结论 结束语中国现代哲学的总结 后记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EPUB(205+)
  • 可打印(243+)
  • 高清(852+)
  • 物超所值(751+)
  • 修订(120+)
  • 解决急需(953+)
  • 无损(187+)
  • 原版(797+)
  • 力荐(995+)
  • 注释(351+)
  • TXT(443+)
  • 云同步(827+)
  • 兴趣(563+)
  • 惊喜(576+)
  • 缺乏新意(753+)
  • 超预期(434+)
  • 批注(646+)
  • 收藏(107+)
  • 双语(172+)

下载评论

  • 用户1738361624: ( 2025-02-01 06:13:44 )

    优质的期刊资源,双语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4616860: ( 2024-12-19 22:01:00 )

    图文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44660380: ( 2025-04-15 03:53:00 )

    音频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优质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9618295: ( 2025-02-15 19:18:15 )

    精校版本报告资源,EPUB/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 用户1735702153: ( 2025-01-01 11:29:13 )

    双语功能搭配EPUB/MOBI格式,优质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