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

四川西南官话语音研究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西南官话地跨九省区,使用人口约两亿五千万,是现代汉语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其境内有官话、客家话、湘语和闽语等几大方言,其中西南官话分布范围最广。今天的四川西南官话主要来源于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移民带来的湖广官话。但四川地域的封闭性使得曾经存在于本地的"老四川话”并未完全被覆盖,而是以底层的方式保留了某些特征。而之前对此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从声、韵、调三个方面对四川境内的西南官话进行语音描写,比较各方言点的语音特点,并应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讨论其中的语音演变规律以及当中体现的历史层次,并且结合四川的移民史、方言史等资料,进一步讨论四川西南官话的分区,同时归纳四川西南官话不同于其他西南官话的独有特征。
书籍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四川地区语言的发展与变迁/2
1.1.1巴蜀王国时期的语言/2
1.1.2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语言/3
1.1.3三国两晋南北朝巴蜀地区的语言/5
1.1.4唐宋时期巴蜀地区的语言/5
1.1.5元明清时期巴蜀地区的语言/6
1.1.6巴蜀地区语言发展史小结/8
1.2研究综述/8
1.2.1四川西南官话的研究现状及趋势/8
1.2.2研究价值/13
1.3本文的研究/13
1.3.1研究目的/13
1.3.2研究对象/14
1.3.3研究方法/15
1.3.4材料来源/17
第2章声类的演变及其规律/19
2.1舌齿音的分布及演化/20
2.1.1舌齿音在四川西南官话的分布类型/20
2.1.2舌齿音在类型三方言中的语音演变/22
2.1.3类型二方言中的卷舌声母入声调字/29
2.1.4舌齿音声母的演变方向和发展阶段/35
2.1.5四川西南官话卷舌音的音值研究/37
2.2泥来母的分布及演化/45
2.2.1四川西南官话泥来母的分布类型/45
2.2.2泥来母的演变及先后阶段/47
2.2.3音变竞争的讨论/50
2.3非组与晓组的分混及演化/56
2.3.1四川西南官话古非晓组的分混类型/56
2.3.2非晓组的演变及先后阶段/57
2.3.3音变原理/60
2.3.4f和x的稳定性考察/64
2.4端组声母的擦化现象/66
2.4.1端组擦化现象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66
2.4.2端组声母擦化现象的语音学解释/67
2.4.3“不协合力”与“协合力”/69
第3章阴声韵演变/72
3.1果摄的读音及演变/73
3.1.1四川西南官话果摄的读音及其演变/73
3.1.2果摄一等歌戈开合韵的混并与对立/77
3.2流摄的演变和层次/82
3.2.1四川西南官话流摄的读音/82
3.2.2流摄鼻音韵尾的分布及来源/83
3.3鼻音韵尾的演变/86
3.3.1四川西南官话鼻音韵尾的类型/87
3.3.2鼻音韵尾的演变/88
3.3.3鼻音韵尾消变的规律/90
第4章入声韵的演变/93
4.1入声韵的总体演变趋势/94
4.1.1四川西南官话中古入声韵今读/94
4.1.2入声韵和阴声韵的分合/96
4.1.3入声韵和阳声韵的分合/106
4.2咸山摄入声韵/110
4.2.1四川西南官话中咸山摄入声韵的读音/110
4.2.2山摄合三薛、月韵、四等屑韵精见字的读音及
其演变/113
4.3深臻梗曾摄入声韵/118
4.3.1四川西南官话臻深曾梗入声韵的读音/118
4.3.2深臻曾梗开三四入声韵非知庄章组字的读音
及其演变/121
4.3.3深、臻、曾、梗开三缉、质、职、昔韵知章组的
读音及其演变/133
4.3.4曾开一入德韵、梗开二入陌麦韵的读音及其演变/141
4.4宕江摄入声韵/149
4.4.1四川西南官话宕江摄入声韵的读音/149
4.4.2“缚”字在西南官话中的读音/150
4.4.3合口末、铎、德、麦四韵见系字异读/151
4.5通摄入声韵/153
4.5.1四川西南官话通摄入声韵的读音/153
4.5.2通摄一等屋、沃韵,三等屋、烛韵的非精组见系字
和阴声韵的合并情况/155
4.5.3一等屋韵精组、三等屋、烛韵精见系字的
异读及音变/157
第5章声调的演变/162
5.1四川西南官话声调概述/163
5.1.1声调调类的分合/163
5.1.2调值差别及其区域分布/164
5.2四川西南官话入声调的独立及分派研究/170
5.2.1入声独立及分派情况综述/170
5.2.2独立入声调的调值分类及其分布/171
5.2.3入声调的归并分布及其成因/173
第6章结论/182
6.1四川西南官话的特征及其分区/183
6.1.1四川西南官话的特征及其成因/183
6.1.2四川西南官话的分区/186
6.2结论及展望/189
6.2.1研究结论/189
6.2.2研究展望/191
附录四川西南官话方言代表点音系(笔者调查)/193
参考文献/207
作者简介:
孙越川(1984—),女,汉族,四川省都江堰市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现任西南石油大学外语学院讲师。2006年至2011年在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攻读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方言学、实验语音学、历史语言学。在读期间,系统学习了语音学、实验语音学、历史语言学等理论知识,能够熟练使用praat、腭位仪等多种语音学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分析,并多次参加方言田野调查,具有丰富的调查经验。近年来致力于从事汉语方言语音研究,侧重四川西南官话语音形成、演变及层次探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汉语史学报》(cssci)、《社会科学家》(cssci)、《汉语学习》(cssci)、《西南交通大学学报》(北大核心)、《现代语文》等刊物上。多次参加国内外方言学、语音学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曾主持参研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41974917:
( 2025-03-15 01:55:17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AZW3/TXT格式导出,资源优质。
-
用户1730903178:
( 2024-11-06 22:26:18 )
极速下载AZW3/TXT文件,完整学术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40579079:
( 2025-02-26 22:11:19 )
高清的小说资源,双语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20924210:
( 2024-07-14 10:30:10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EPUB/TXT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29346989:
( 2024-10-19 22:09:49 )
图文功能搭配PDF/EPUB格式,高清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