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手种集 - 作者:何菲菲

何菲菲

人物简介:

邹赞: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凌: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菲菲: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在读博士。

手种集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原创剧本,是我们尝试将“教育戏剧”方法运用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践。全书共分为“独幕剧”、“原创多幕剧”、“改编多幕剧”、“改编电影文学剧本”,各部分均有一个相对聚焦的主题,比如“第一编:独幕剧”涉及“红色记忆”、“‘访惠聚’暨民族团结一家亲”、“多彩校园”三个板块,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拼图。“红色记忆”板块具有浓厚的革命历史意味,由古丽孜帕热·阿布都热西提等创作完成的新编诗剧《永恒的中国》通过搜集整理烈士诗作,选取富有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的诗句,依循“反抗黑暗——奋起革命——坚定的革命激情——无悔的信念——壮烈的永生”情感逻辑,编排出一曲气势磅礴、慷慨昂扬的革命诗篇,为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动载体。柳逸和赞丹其木格的《改嫁》改编自林基路烈士的两篇主题关联密切的小说:《改嫁》《寿衣》,通过巧妙整合小说叙事构架与人物关系,对鲁迅先生曾深刻批判过的“麻木看客”形象展开了反思,以艺术形式传达出思想启蒙的意味。作为近年来新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访惠聚”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成为同学们创作剧本的热门素材。夏普海提·帕力哈提等创作的《“一家人”餐厅》以家庭内部矛盾为线索,通过丰富生动的细节反映出驻村工作队妥善处理日常矛盾,与当地老百姓心连心的务实作风。王云鹤的《萨塔尔》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真实事件为素材,多角度表现老人萨塔尔在失去党员身份多年后想要重新入党的迫切心情,鲜明体现出各族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古丽孜帕热·阿布都热西提、郁浩合作完成的《圆梦》关注南疆乡村的教育议题,反映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转变思想,将“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普及到各族群众的努力。苏麦娅·艾尔肯和赵付路的《情成一家》聚焦“访惠聚”工作队和农村基层干部的“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在“多彩校园系列”,关龙龙的《拍照》关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师生情谊。杨明昊的《相识》关注大学校园里因语言和文化差异引起的误会,以轻喜剧的方式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此外,“原创多幕剧”《学工办的故事》、“改编多幕剧”《急转直下》、“改编电影文学剧本”《云雨初晴晚来秋》都充分展现出同学们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对时代命题的深刻思考、对前程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既是一份“教育戏剧”教学改革成果的满意答卷,也是一次师生协同创新的有效实践,更是一场人文学科想象力的尽情释放! 尚需一提的是,本书收录的所有剧本后面均附录“演出指导建议”,反映出既重视以文艺为载体实现思政教育的宗旨,又凸显对戏剧艺术舞台性的专业诉求;基于此,本书的价值不仅表现在“课程思政”面向,也关乎校园剧本创作的选题、构思、演出指导与实操路径。

收藏人数最多的作品

>>>查看何菲菲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