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精神政治学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20 10:17:59

精神政治学

精神政治学精美图片

精神政治学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已逐渐走向精神政治时代。 数字技术正从单纯的监控向主动的操控过渡,人们凭感觉做出的所谓“自由决定”将很快被操控。 无所不在的大数据和新自由主义伦理观造成了资本主义权力的转移和扩张,破坏了个体自由,压制了个体的空间和自主性。 本书扣人心弦地描绘了新自由主义精神政治导致的种种危机。 --------------- 韩炳哲作品系列(见识城邦出品) 《精神政治学》 Psychopolitik 《爱欲之死》 Agonie des Eros 《在群中》 Im Schwarm 《他者的消失》 Die Austreibung des Anderen 《疲怠社会》 Müdigkeitsgesellschaft 《娱乐何为》 Gute Unterhaltung 《暴力拓扑学》 Topologie der Gewalt 《透明社会》 Transparenzgesellschaft 《美的救赎》 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 --------------- 阅读韩炳哲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是富有才思智慧的享受。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法国哲学家 韩炳哲属于这一类哲学家,在他们之前,没有人寻求改变世界之道,甚至没有人充分意识到这种改变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内部参考》(Inside Higher Ed) 这本书揭示出,在大数据时代,批判理论将且必将重整旗鼓。 ——威尔•戴维斯(Will Davies) 大数据时代形成的纷繁现象,需要新的哲学思维和框架,韩炳哲的几本书堪称最敏锐、最犀利的时代探测器,是大数据时代的哲学批判指南。 ——思郁,自由写作者 德国哲学家韩炳哲的几本小书,大题小做、举重若轻,触及现代人生活的多个层面,是东西方人文精神碰撞的结晶,走进了读者的心灵。 ——何道宽,翻译家,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 在韩炳哲看来,工业资本主义并没有转向共产主义,而是从后工业的非物质生产方式逐渐演化为新自由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于是我们进入了“精神政治学”的时代。新自由主义虽有自由之名,实际上只不过是放松了身体控制而走向了全面的精神控制,由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所形成的精神性的“全景敞视监狱”无所不在,而我们却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我们貌似有了自由之“身”,但是“精神”却被囚禁于其中而不自知。 ——张志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韩炳哲以其哲学的睿智与分析的犀利,迫使我们去反思数字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情调与伦理处境。他推进了大众社会考察的很多关键范畴,比如对倦态与山寨的思考,在本雅明的技术复制与福柯的生命政治之后,他发现了“数字全景监狱”的新现象,以此把社会批判理论推进到“心灵政治学”的层面,重新连接了哲学与经验。在他的思考中透露出东方哲人的细腻与韵味。 ——夏可君,哲学家与策展人 这本书是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对政治价值的深彻考问。数字化时代的浪潮把精神政治推向尖峰;掩卷沉思,才发现一切新鲜面孔背后都是精明权力的老把戏。 ——贾克防,西北师大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韩炳哲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分析师,在他精确、冷静的诊断之下,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种种技术进步都显示出新自由主义秩序对人类生活的全面宰制。资本主义这一以自由为名的型态早已成为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联合体,它不再用身体的强制、思想的管控维持自己的意识形态统治地位,而是渗透到我们精神的每一个角落,感官、情绪、欲望都成为新自由主义生产—消费机制的利用对象,让我们在丝毫不觉得丧失自由的情况下拱手出让自己的自由,这就是韩炳哲所说的精神政治的含义。在这样的统治秩序中,我们主动按照功绩社会的竞争标准进行自我管控,因此深陷抑郁症的旋涡,我们将自己的爱欲投射到各种感官消费之上,因此遭受爱的无能为力,我们沉浸在社交媒体的群体话语噪音中,却无法形成任何统一的集体整治行动。韩炳哲用短小精悍的文字,与福柯、阿多诺、列维纳斯、阿甘本进行思想碰撞,揭示出这个时代的严峻危机。 ——杨小刚,中山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 大数据的应用,让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精准……精准营销、精准医疗等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在可以预测、推演的时代,任凭感觉而生的行动是任性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音乐、电影、艺术带来的感动是可以被测量的吗?还是人类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数据的囚徒?在这样的时代,个体的空间与自由需要重新被思考,重新被定义。 ——郑悦,《IT经理世界》杂志编辑总监 在《精神政治学》中,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将批评的炮火集中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新自由主义身上。韩炳哲指出,新自由主义政权催生出了一套更甚于福柯笔下“全景敞视监狱”的权力操控系统,这种权力技术恰恰是对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主奴辩证法的颠倒——顺从的主体对于自己的屈从性恰恰是毫不自知的。权力技术不采再取禁止、防护、镇压的手段,而是伴随着主体的积极参与、自我袒露和过度消费。换言之,大数据背景下诞生了一个新的数字化阶级社会,除了福柯(和边沁)的“全景监狱”之外,在韩炳哲笔下进一步诞生了一个“筛选监视机制”。对新自由主义与数字化阶级社会的分析,不仅仅是一项哲学知识考古学的工作,它在根本上是政治性的,其答案就在于尼采、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等哲学家对主体的超越性之中。 ——毛竹,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世界哲学》编辑部

书籍目录:

自由的危机 1 精明的权力 19 鼹鼠与蛇 23 生物政治 27 福柯的困境 31 治愈即杀害 39 休 克 43 友爱的老大哥 49 情绪资本主义 55 游戏化 67 大数据 75 超越主体 105 痴言痴语 109

作者简介:

韩炳哲(Byung-Chul Han),1959年他出生于韩国首尔,八十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他远渡重洋,到达德国,学习哲学和德国文学,以及天主教神学。他先后在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1994年,他在弗莱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他的博士论文写的是海德格尔。 之后,他去了瑞士的巴塞尔大学任教,在2010,他曾短暂地在卡尔斯鲁厄建筑与艺术大学待过,2012年才正式任教于德国柏林艺术大学,他现在的主要兴趣是18-20世纪的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学、媒体理论等等。现在他在柏林艺术大学有一个自己的研究工作室。 他已经写作了十六本书,实际上,他的《疲怠社会》(Müdigkeitsgesellschaft)和《透明社会》(Transparenzgesellschaft)两本书已经于2015年被翻译为英文,不过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在《疲怠社会》中用了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概念“山寨”,用“山寨”概念,他建构了现代社会,尤其是中国式现代性的解构范式。其实他围绕着山寨概念还专门撰写了《山寨:中国的解构》(Shanzhai : Dekonstruktion auf Chinesisch)一书。 他最有名的著作实际上是《爱欲的困扰》(Agonie des Eros)2017年4月7日,该书的英文版终于面世了,比较有趣的是,巴迪欧竟然不吝笔墨,为他的这本书撰写一篇序言。在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期之前,事实上,这本书已经有八个语言的版本,最早的德文版是2012年出版的,这本书之所以引起巴迪欧的兴趣,是因为正好与巴迪欧在《爱的多重奏》(《爱之颂》)中的主题遥相呼应。 除此之外,他的另一本著作《在蜂群中:数字前景》在2017年4月7日同时上市,这本书与前一本《爱欲的困扰》都收录在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的“不合时宜的沉思”系列当中,显然,韩炳哲教授的思想代表着不是我们眼下的时代,而是一个未来的时代。同时也宣告一下,2017年11月,韩炳哲的教授的另一本新书《精神政治学:新自由主义与新权力技术》英文版也将上市,并由著名的左翼出版社Verso。据说他的《美的救赎》(Die Errettung des Schönen)也被列入了翻译计划。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惊喜(1214+)
  • 原版(310+)
  • 干货(830+)
  • 水印(456+)
  • 最新(931+)
  • 缺页(512+)
  • 带目录(775+)
  • 感动(291+)
  • 可搜索(664+)
  • 宝藏(675+)
  • 完整(840+)
  • 破损(554+)
  • 科研(726+)
  • 珍藏(864+)
  • 注释(952+)
  • 快捷(840+)
  • 实用(347+)

下载评论

  • 用户1720450131: ( 2024-07-08 22:48:51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EPUB/TXT格式导出,推荐下载。

  • 用户1717106581: ( 2024-05-31 06:03:01 )

    优质版本教材资源,EPUB/MOBI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 用户1737661031: ( 2025-01-24 03:37:11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EPUB/MOBI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39958323: ( 2025-02-19 17:45:23 )

    音频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EPUB/AZW3格式导出,体验良好。

  • 用户1736511740: ( 2025-01-10 20:22:20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MOBI/TXT格式导出,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