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家庭食譜續編 - 作者:【民國】時希聖

【民國】時希聖

人物简介:

本書於一九二四年刊行,作者時希聖(其另一著作《家庭新食譜》收錄在本文庫並以發行),言明按李公耳《家庭食譜》(收錄在本文庫並已發行)的體例編寫,亦分為點心、葷菜、素菜、鹽貨、糟貨、醬貨、燻貨、糖貨、酒、果等十章。 讀者宜以本書與李著並讀,可知清末至民初流行食制的演變。本書於一九二四年刊行,作者時希聖(其另一著作《家庭新食譜》收錄在本文庫並以發行),言明按李公耳《家庭食譜》(收錄在本文庫並已發行)的體例編寫,亦分為點心、葷菜、素菜、鹽貨、糟貨、醬貨、燻貨、糖貨、酒、果等十章。 讀者宜以本書與李著並讀,可知清末至民初流行食制的演變。

家庭食譜續編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是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影響遍及亞、歐、非等諸國,極之廣遠。其中包括種植、選料、刀工、烹煮技法、調味、火候、器具、品嚐、禮儀、風俗等,又有與中醫、養生結合,「藥膳同功」的「食療」,更有與佛教、修行結合的「茶禪一味」的「茶禪」(茶道)。飲食文化,由日常生活所需,進成技藝,再進昇華至合於「道」(《莊子‧養生主》:「道也,進乎技矣。」):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說博大精深。 現代城市人生活節奏愈來愈快,很多傳統上製作工序繁多、耗時較長的飲食文化正日漸被人遺忘,瀕臨失傳,更奢談其中境界的領悟了。民國初年,因石印、鉛印的印刷技術開始普及,出現了大量傳統飲食文化題材的圖書,是保留傳統上製作工序繁多、耗時較長的飲食文化的珍貴文獻;也有結合了西方的食材、食譜、營養學、醫學衛生等的新式飲食文化書籍。不過,時至今日,坊間都基本難得一見了。 為令這時期的珍貴飲食文化圖書,不致湮沒,心一堂特搜羅以民國初年為主(兼收清末及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飲食文化圖書,以最新數碼技術清理版面精印,輯入《心一堂‧飲食文化經典文庫》,重現人間,以饗讀者。 官网:http://www.sunyata.cc 微博:http://weibo.com/hksuny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