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甲骨文字研究 - 作者: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郭沫若纪念馆

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郭沫若纪念馆

人物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甲骨文字研究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甲骨文字研究》 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史学家郭沫 若(1892—1978)研究甲骨文的第一本论文集。本 书于1931年初版于上海,1952年作者作了增删由人民出 版社出版。1961年考古研究所作为考古学专刊由科学出 版社出版。1982年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将《甲骨文字研 究》,1934年出版的《殷契余论》,1972年发表的《安阳新出 土的牛胛骨及其刻辞》合为一编,以《甲骨文字研究》为 题,作为《郭沫若全集》第一卷,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 的基本内容是对商代甲骨文作文字的考释,也对甲骨材 料本身的其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本书各篇的写作,是作 者1928年旅居日本时期。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郭沫若 进行甲骨文字考释时,学术界对甲骨文的研究才刚刚开 始,所能认识的字还不多。作者在书中对甲骨文中的祖、 妣、臣、宰、耤、■、勿、和、朋、岁、■甲、易日、镘黾、■■、 五十、七十、干支字等进行了考释。作者在释字的同时,更 着力于对由此字反映的社会史事进行探讨,如在《释祖 妣》文中,提出甲骨文字的祖、妣二字,乃是男女生殖器的 象形,古人称父之父为祖,父之母为妣,是一种生殖崇拜, 反映了古代社会存在母权制的历史遗迹。此事虽不雅训, 却是对古代社会史实作出的合于科学的解释。在《释臣 宰》文中,提出“臣”字的构形为竖目,乃是由于臣的身份 本是奴隶的写照。人首俯下则目竖,故用竖目来表示屈服 于他人的这种人。宰字像一人在屋下执事,其必为罪人, 其身份亦犹臣。臣宰本是亡国者中,甘愿归顺者,故用以 宰治其同族,相沿既久,则凡治人者皆称为臣宰。在《释耤 》、《释■勿》文中,提出耤字像持耒耜而耕种,■勿字本犁 笏字。在《释朋》中证论了朋贝由颈饰转化为货币的动因 及其时期,是由文字而研究商代的经济。在《释五十》文 中,提出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四是手指的象形,我国 数字系统以四为界,由四的异体以至于九,则别为一系, 十的倍数多合书,万与千的倍数亦合书。在《释干支》文 中,对十二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字的起源进行了研究,郭沫若认为中国古代的十二 辰源自古代巴比伦的十二宫等。在对甲骨材料本身的研 究方面,有关于甲骨断片的缀合,卜辞残辞互相补足其文 义,文字缺刻笔划的举例,甲骨文时代区分的提出等,都 是有益甲骨文本身的研究。本书作者是为研究中国古代 社会史而从事甲骨文的研究,通过对已识、未识的甲骨文 字的阐述,来了解殷代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意识形 态,开创了为探讨古代社会的实际而研究古文字的道路, 对后世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