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电机工程手册--电力系统卷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20 22:42:48

电机工程手册--电力系统卷

电机工程手册--电力系统卷精美图片

电机工程手册--电力系统卷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电机工程手册第二版共有8卷58篇,分为基础、设备、电力系统、应 用、自动化与通信等五大部分。电力系统卷为电机工程手册中的一卷,包括 电力系统、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其他能源发电、输电、变电、 配电和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等9篇内容。全卷概括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 电力工业发展的技术精华,反映了本专业的成就水平和发展状态。例如,电 力系统电压我国已提高到交流500kV、直流±500kV,电力系统通信方面发 展了由微波中继、光纤、卫星、无线和电力载波等新技术;输电方面增加了 紧凑型线路。电力系统卷第二版增加了其他能源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及 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等新篇。总之,本卷在技术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较第 一版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手册主要供具有中等技术水平以上的广大电机工程技术人员在综合 研究和处理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各种技术问题时,起备查、提示、启发的作 用,也可供高等学校师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二版编辑说明 第1篇 电力系统 第1章 概 论 1现代电力系统的构成 1・1电源 1・2电力网 1・3负荷 1・4控制 2现代电力系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2・1频率 2・2电压 2・3谐波 3对现代电力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2章 电力系统规划 1概述 1・1长期规划 1・2中期规划 1・3电力建设计划 2电力系统负荷 2・1负荷及分类 2・2负荷曲线及特性指标 2・3负荷预测 2・4特种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3电源发展规划 3・1动力资源利用 3・2电源结构选择 3・3电源功能分析 3・4电力与电量平衡 3・5电源建设方案优化 4电力网发展规划 4・1电力网规划的基本要求 4・2电力网输电方式及电压等级 4・3电力网结构 4・4电力网规划的数学优化方法 4・5城市电力网规划的要点 5电力系统可靠性 5・1元件可靠性 5・2发电系统可靠性 5・3输电系统可靠性 6规划方案的经济评价与方案比较 6・1资金的时间价值 6・2经济评价 6・3方案比较 第3章 交流输电系统 1概述 2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2・1影响输送能力的要素 2・2高压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 2・3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的输送能力 2・4提高输送能力的措施 3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3・1无功电源和无功负荷 3・2无功功率平衡和补偿 3・3无功补偿设备的选用 3・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 4电力系统短路 4・1短路类型 4・2短路特征 4・3短路电流计算 4・4短路电流水平的配合 4・5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5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5・1中性点接地方式 5・2中性点接地方式对电气设备的影 � 5・3发电机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中性点 的接地方式 第4章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1概述 1・1直流输电系统的构成 1・2直流输电的特点 1・3直流输电的主要用途 1・4国内外直流输电系统举例 2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及控制 2・1直流输电系统稳态运行下换流站 的等效电路 2・2直流输电系统的基本控制 2・3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的联合控制 3直流输电系统中的谐波 3・1特征谐波和非特征谐波 3・2谐波的危害及其抑制措施 4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无功功率 4・1无功功率 4・2无功功率的补偿 第5章 电力系统内过电压 1内过电压的类型和特征 2工频过电压 2・1工频过电压的起因 2・2工频过电压的允许水平 2・3工频过电压的限制措施 3操作过电压 3・1合闸过电压 3・2解列过电压 4谐振过电压 4・1工频谐振过电压 4・2同步电机自励磁过电压 4・3分次与高次谐振过电压 第6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 安全稳定控制 1概述 2电力系统故障的形态与特征 2・1电力系统短路故障 2・2电力系统稳定性破坏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式 3・1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3・2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输电线路保 护方式 3・3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输电线 路保护方式 3・4母线保护方式 3・5发电机及变压器的保护方式 4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 4・1自动重合闸 4・2系统失步预测与解列 4・3自动低频减负荷 4・4切机、快关及电气制动 4・5自动励磁调节 4・6区域性安全稳定控制 4・7故障动态记录 5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5・1网(省)局继电保护机构的主要 职责 5・2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7章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 1概述 1・1电力系统运行状态 1・2调度管理系统 1・3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任务和功能 1・4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2计算机系统 2・1计算机系统的任务与构成 2・2系统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2・3硬件配置的基本要求 2・4软件的基本要求 2・5人机联系系统 3远动系统 3・1远动系统的主要任务 3・2远动信息的主要内容 3・3远动装置的种类及其技术要求 3・4远动系统与厂、所综合自动化系 统的关系 4调整系统 4・1频率和有功功率调整 4・2电压和无功功率的调整 5远动通道 5・1通道种类 5・2信息的传输速率、调制方式和工 作方式 第8章 电力系统通信 1概述 1・1电力系统通信的重要性 1・2传输信息内容 1・3电力系统通信的特点 2电力系统专用通信网 2・1建设专用网的必要性 2・2专用通信网的结构 2・3电力系统通信方式 3电力线载波通信 3・1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基本原理 3・2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特点 3・3电力线载波通道的应用 3・4电力线载波通道的耦合方式 4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4・1光纤通信的应用特点 4・2光纤通信的基本架设方式 参考文献 第2篇 水力发电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 论 1水力资源和水力发电的特点 1・1水力资源及开发现状 1・2水力发电的特点及作用 2水力资源开发 2・1水力资源开发的原则 2・2水力资源开发方式 3水电站的构成 4水力发电发展远景及对机电设备 的要求 4・1发展远景 4・2发展水电对机电设备的要求 第2章 水能规划 1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1对综合利用的一般要求 1・2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协调途径 2径流调节和水能计算 2・1径流调节类型 2・2水能计算 3水电站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1正常蓄水位的选择 3・2死水位的选择 3・3汛期限制水位的选择 4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 4・1选择装机容量的依据 4・2装机容量的组成和选择方法 4・3装机容量的选定 4・4机组机型的选择 第3章 水电站主要建筑物 1等级划分和主要设计标准 1・1等级划分和防洪设计标准 1・2结构设计的安全标准 2水电站枢纽布置 2・1枢纽主要建筑物 2・2枢纽布置的主要原则 3挡水建筑物 3・1混凝土坝 3・2土石坝 3・3砌石坝及其他坝型 4泄洪及泄水建筑物 4・1类型和布置特点 4・2水力设计 5引水系统建筑物 5・1进水口 5・2引水渠 5・3压力前池 5・4水工隧洞 5・5调压室 5・6压力管道 5・7尾水建筑物 6水电站厂房 6・1地面式厂房 6・2河床式厂房 6・3地下式厂房 6・4其他类型厂房 7航运过坝建筑物 7・1过坝建筑物的总布置 7・2船闸 7・3升船机 7・4过木及过鱼建筑物 8水工闸门 第4章 水轮发电机组 1水轮机 1・1水轮机的分类及使用范围 1・2水轮机的基本参数及性能 1・3水轮机的选择 1・4水轮机的结构 1・5水轮机的发展趋势 2水轮发电机 2・1水轮发电机型式 2・2水轮发电机的基本技术参数 2・3水轮发电机的辅助设备 2・4推力轴承及其辅助系统 3调速系统 3・1水轮机调速的任务 3・2对水轮机调速系统的要求 3・3调速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选择 4调节保证计算 4・1调节保证计算的任务和标准 4・2调节保证计算方法 4・3改善调节保证参数的措施和防抬 机问题 5励磁系统 5・1励磁系统的分类 5・2励磁调节器 5・3 同步发电机的灭磁 第5章 水电站的辅助机械设备及 通风采暖 1启闭机 2起重机 3进水阀 4油、水、气和机修系统 4・1油系统 4・2技术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 4・3压缩空气系统 4・4机械修配厂 4・5水力监视测量系统 5通风、空气调节和采暖 5・1水电站厂房的特点及对通风、空 气调节和采暖的要求 5・2水电站厂房的通风 5・3水电站厂房的空气调节 5・4水电站厂房的采暖 5・5控制方式 5・6事故排烟 第6章 电气主接线及其设备 1水电站接入系统 1・1水电站接入系统的目的和特点 1・2水电站接入系统方式 1・3抽水蓄能电站接入系统 1・4梯级水电站接入系统 1・5大型水电站采用超高压直流输电 接入系统的特点 2电气主接线 2・1电气主接线的作用和要求 2・2水电站电气主接线的特点 2・3水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基本 接线方式 2・4水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计算 3厂用电 3・1水电站厂用电的特点和基本接线 3・2水电站厂用电源设置数量和 取得方式 3・3水电站厂用变压器和厂用电设备 4主要电气设备 4・1发电机电压电气设备的选用及特 点 4・2升压开关站电气设备的选用及特 点 4・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式组合电器(GIS)的 选用原则和要求 4・4母线、电缆和大电流离相封闭母 线的选用及特点 5直流换流装置 5・1水电站高压直流输电的特点 5・2换流站及其主要设备 6过电压保护与接地 6・1直击雷过电压保护基本方法 6・2内过电压保护 6・3接地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6・4均压网设计 7照明 7・1照明选用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 7・2照明分类和照度标准 8机电设备的消防 8・1水电站消防的目的 8・2水电站消防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8・3主要机电设备的消防方式 第7章 水电站厂房及机电 设备布置 1厂区布置 2厂内布置 3主厂房主要尺寸 3・1蜗壳和尾水管 3・2主厂房的长度 3・3主厂房的宽度 3・4主厂房的高度和各层高程 4机电设备布置 4・1水轮发电机组布置 4・2 发电机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 4・3辅助设备布置 5副厂房布置 5・1中央控制室 5・2继电保护室 5・3蓄电池室 5・4高压试验室 5・5电工试验室 5・6通信室 6主变压器布置 7高压配电装置的位置选择及类 型 7・1高压配电装置位置选择原则 7・2敞开式高压配电装置的类型 7・3全封闭式高压配电装置 8直流换流站位置的选择 第8章 水电站的继电保护 自动化 电气测量和通信 1水电站的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 装置 2水电站自动化 2・1机组自动控制 2・2水轮发电机等设备的同期 2・3各种辅助设备的监视和控制 2・4闸门、船闸、升船机的控制 2・5综合自动化 3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 3・1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3・2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分类 3・3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结构 3・4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 3・5梯级水电站的计算机集中控制 4电气量测量 5信号系统 5・1设备运行状态的显示 5・2不正常状态的报警 6直流电源 6・1强电直流电源 6・2弱电直流电源 7通信 7・1通信系统的分类 7・2几种通信传输方式 7・3通信的交换设备 7・4通信电源 第9章 水电站运行 1水库调度 1・1水库调度图 1・2发电调度 1・3洪水调度 1・4优化调度 2水工建筑物的运行和管理 2・1水工建筑物的运行和监测 2・2水工建筑物的维修和管理 3水轮发电机组运行 3・1机组正常运行 3・2机组的调相和进相运行 3・3水轮发电机组经济运行 3・4机组事故及其处理 4水轮发电机组检修 4・1检修的类别及间隔 4・2检修内容 4・3设备管理 4・4可靠性指标 第10章 小型水力发电 1我国小型水力发电的现状及发 展 2小型水电站的建站型式 3小型水电站水能计算 3・1设计来水流量 3・2保证出力和年发电量 3・3小型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4小型水电站的水工建筑物 5小型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 备 5・1小型水轮机 5・2小型水轮发电机 5・3小型水轮发电机的励磁 5・4小型调速器 5・5辅助设备 6小型水电站的电气主接线 6・1小水电的特点 6・2小水电电气接线示例 6・3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 6・4异步电动机改异步发电机 7小型水电站的控制 7・1小型水电站的控制方式 7・2小型水电站的二次接线 7・3小型水电站的操作电源 第11章 抽水蓄能发电 1抽水蓄能电站的特性及作用 2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类型 2・1纯抽水蓄能 2・2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3站址选择 4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工建筑物 5装机容量选择 6调节库容 7抽水蓄能发电的经济效益 8抽水蓄能机组 8・1抽水蓄能机组的类型 8・2水泵水轮机的型式 8・3水泵水轮机基本参数的选择 8・4电动发电机概述 9抽水蓄能机组的起动方式 10抽水蓄能电站过渡过程计算 10・1计算的重要依据 10・2过渡过程计算的数学模型 10・3过渡过程计算程序 11抽水蓄能机组的控制保护 特点 11・1抽水蓄能机组的控制特点 11・2抽水蓄能机组的继电保护特点 第12章 水电站基建工程 1基建工程任务和施工总组织 1・1基建工程任务 1・2施工程序及施工总组织 2土建工程施工 2・1施工导流 2・2主体工程施工 2・3施工工厂设施及交通运输 3金属结构与机电安装 3・1电站金属结构的制作与安装 3・2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安装 3・3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4水电站的试运行及交接验收 4・1水工建筑物试运行 4・2机电设备试运行 4・3工程交接验收 参考文献 第3篇 火力发 电 常用符号表 第1章 概 论 1能源利用 1・1能源开发 1・2电源构成 1・3电力系统对火电机组特性的要求 2火电厂类型 2・1主要类型 2・2火电厂效率 2・3基本计算 3火电厂建设 3・1规划设计 3・2厂址选择 3・3总体规划 3・4厂区及厂区外部规划 3・5主厂房布置 3・6基本组成 4火电厂技术发展 4・1国外火电机组的发展动向 4・2我国火电厂的发展情况 4・3我国火电机组的技术进步 第2章 热工原理 1热工参数 1・1温度与压力 1・2热容和比热容 1・3焓和熵 1・4有效能或� 1・5蒸汽参数 2热力循环 2・1简单循环 2・2回热循环 2・3再热循环 2・4再热回热循环 2・5空气回热循环 2・6超临界机组热力循环 2・7热电联产循环 2・8燃气轮机循环 2・9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3热平衡计算 3・1燃料发热量 3・2机组热耗率及热平衡图 3・3发电厂热平衡 第3章 燃料及其储运 1燃料特性 1・1固体燃料 1・2液体燃料 1・3气体燃料 2燃料选用条件 2・1燃料选用原则 2・2燃料储运的作业范围 3固体燃料的运输与储存 3・1厂外运输方式 3・2卸煤机械及受卸装置 3・3煤炭的储运 3・4筛分破碎 3・5电磁除铁器 3・6计量装置 3・7取样 3・8解冻 3・9输煤系统控制 3・10输煤系统的除尘与清扫 4液体燃料的输送与储存 4・1铁路油槽车卸油方式 4・2油船卸油方式 4・3管道输油系统 4・4厂内贮、供油系统 4・5贮、供油设备 4・6点火及助燃油系统 4・7水煤浆输送系统 5气体燃料储运系统 第4章 锅炉机组 1锅炉选型 1・1锅炉容量和台数 1・2锅炉参数 1・3锅炉型式 1・4锅炉选型要求 2燃烧装置 2・1锅炉燃料消耗量 2・2磨煤机型式 2・3制粉系统 2・4防爆设施 3烟风系统通风装置 3・1通风方式 3・2通风计算 3・3风机选型 3・4烟囱 4除尘装置 4・1除尘装置的种类 4・2除尘装置的性能 4・3除尘装置的选型 5除灰渣系统 5・1除灰渣系统的选择 5・2水力除灰系统 5・3气力除灰系统 5・4机械除灰系统 5・5贮灰场 第5章 汽轮机组 1汽轮机选型 1・1汽轮机类型 1・2汽轮机参数与系列 2热力系统辅助设备选择 2・1给水温度 2・2回热级数 2・3回热装置 2・4除氧装置 2・5给水泵 2・6凝结水泵 3凝汽冷却系统 3・1凝汽设备 3・2冷却水系统 3・3冷却设施 4管道系统 4・1主蒸汽系统 4・2再热蒸汽系统 4・3汽轮机旁路系统 4・4抽汽系统 4・5给水系统 4・6主凝结水系统 4・7辅助蒸汽系统 4・8流速选择 4・9基本计算 4・10保温设计 第6章 热电联产 1热电厂和热电联产机组 1・1热电联产的概念和经济性 1・2热化系数的概念和最佳热化系数 1・3国内外热电联产的发展 1・4改造凝汽式汽轮机用于集中 供热 1・5三联供 2供热机组的选择 2・1机组选择要求 2・2供热机组选择的若干参考数据 3热力系统及有关指标的计算 3・1热力系统原始数据选用 3・2热力系统计算 3・3有关指标计算 4方案比较及计算 4・1概述 4・2有关比较项目计算 第7章 火电厂的水处理 1火电厂用水要求 1・1水中杂质的危害性 1・2火电厂汽水质量控制标准 1・3火电厂的水处理 2锅炉补给水处理 2・1预处理 2・2预脱盐 2・3药剂软化和脱碱 2・4离子交换软化 脱碱和除盐 2・5蒸馏法 3凝结水精处理 3・1精密过滤 3・2精处理混床 3・3精处理设备与热力系统的连接 3・4监督仪表和自动化 4循环冷却水处理 4・1补充水处理 4・2高浓缩倍率的循环冷却水处理 4・3防垢 4・4防腐 4・5氯化处理 5汽水取样及加药系统 5・1汽水取样系统 5・2加药系统 6水务管理 6・1水务管理系统设计 6・2评定可得水源 6・3明确火电厂用水系统 6・4确定废水源、废水量和废水质 6・5水务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第8章 电气接线和电气设备 1电气主接线 1・1发电机电压母线 1・2发电机-变压器组 1・3火电厂与电力系统的连接 2汽轮发电机 2・1参数 2・2冷却方式 2・3励磁系统 2・4运行特性 3发电机回路设备 3・1引出线 3・2出口开关设备 3・3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和避雷 器 3・4中性点接地设备 4升压变压器和升压站 4・1升压变压器 4・2自耦联络变压器 4・3升压站 5厂用电接线和设备 5・1厂用电接线 5・2厂用变压器 5・3厂用开关设备 5・4厂用电动机 5・5厂用电力电缆 5・6厂用电源切换 5・7交流事故保安电源 5・8交流不间断供电装置 5・9直流电源 5・10厂用电气设备布置 6通信 6・1厂内通信 6・2对外通信 7照明 7・1供电方式 7・2电光源及照度 第9章 火电厂自动化 1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水平 1・1火电厂控制方式 1・2火电厂自动化水平 2火电厂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2・1过程检测系统 2・2模拟量自动调节系统 2・3顺序控制系统 2・4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2・5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2・6汽轮机旁路控制系统 2・7火电厂保护与联锁系统 2・8信号报警系统 2・9事件顺序记录系统 3计算机监视系统 3・1系统组成 3・2系统功能 4分散控制系统 4・1系统组成 4・2系统功能 5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控制、测量 及信号 5・1控制 5・2信号 5・3性能计算及信息接口 6控制楼 7辅助系统控制系统 第10章 环境保护 1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1・1大气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1・2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 1・3噪声和振动标准 1・4国外有关的环境标准 2火电厂排放的污染物 2・1火电厂的废气排放 2・2火电厂的废水排放 2・3火电厂的灰渣排放 2・4火电厂噪声 3脱硫技术 3・1燃烧前原煤脱硫 3・2燃烧中脱硫 3・3燃烧后烟气脱硫 4低NOx排放燃烧技术和烟气 脱硝 4・1影响NOx生成量的因素 4・2降低NOx生成量和烟气脱硝 5先进的高效率低污染发电 技术 6灰渣的处理和利用 6・1灰渣处理方式 6・2灰渣综合治理 7火电厂的废水处理 7・1废水的种类及生成 7・2冲灰水处理 7・3无机废水处理 7・4有机废水处理 7・5含油废水处理 8火电厂噪声治理 9环境影响评价 9・1工作程序及步骤 9・2评价的主要内容 9・3全厂环境对策 第11章 全厂辅助系统 1压缩空气系统 2乙炔站 3制氢站 4修配设施 5火电厂试验室 5・1金属试验室 5・2化学试验室 5・3热工自动化试验室 5・4电气试验室 5・5环境监测站 5・6热力试验室 6火电厂消防 6・1防火 6・2消防 第12章 火电厂施工及 起动调试 1火电厂施工过程 1・1施工过程流程图 1・2施工总体工序及综合进度表 2火电厂施工组织 2・1施工组织设计 2・2施工综合进度 2・3施工工期指标 2・4施工用地指标 2・5机械化施工 2・6大件设备运输 3火电厂的起动调试及验收 3・1起动验收工作的组织 3・2建筑工程验收 3・3分部试运 3・4整套起动试运及调试 3・5试生产 3・6竣工验收 第13章 机组运行 1起动停运 1・1整套机组的起动 1・2自然循环锅炉的起动 1・3直流锅炉的起动 1・4控制循环锅炉的起动 1・5汽轮机的起动 1・6发电机并列和带负荷 1・7锅炉与汽轮机的停运 2运行方式 2・1定压运行 2・2变压运行 2・3旁路运行 2・4调峰运行 2・5带厂用电运行 2・6汽轮发电机调相运行 2・7发电机进相运行 2・8低频运行 3运行管理 3・1安全生产管理 3・2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管理 3・3可靠性及运行技术经济指标 3・4燃料管理 3・5机组的运行管理 3・6文明生产管理 4故障对策 4・1燃烧系统防爆对策 4・2防炉管承压部件漏泄对策 4・3汽轮机故障 4・4发电机故障 4・5发电厂火灾事故 4・6抗灾害措施 第14章 其他火力发电机组 1内燃机发电 1・1内燃机的特点和类型 1・2柴油机发电站 1・3柴油发电机组选型 1・4柴油机功率计算 1・5柴油机的辅助系统 2燃气轮机发电 2・1燃气轮机的特点和类型 2・2燃气轮机发电热力特性指标 2・3燃气轮机发电的应用 2・4燃气轮机发电运行的特点 2・5燃气轮机发电的基本经验 2・6燃气轮机发电的发展动态 3移动电源 3・1移动电源的用途和类型 3・2列车电站 3・3卡车电站 3・4船舶电站 4余热发电 4・1余热利用方式 4・2余热发电机组 4・3裕压发电机组 4・4低沸点工质发电机组 4・5低温发电技术的应用 5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5・1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类型和特 占 5・2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主设备 5・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整体系统 5・4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基本 经验 5・5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发展 动态 参考文献 第4篇 核能发电 第1章 概 述 1核能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和前景 1・1世界能源结构的演变趋势 1・2核能发电在中国能源发展中的作 用 2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2・1核裂变与核聚变 2・2中子与原子核的反应 2・3中子链式反应 2・4核燃料的转换和增殖 3核能发电的基本特征 3・1安全性 3・2清洁能源 3・3经济性 4反应堆的类型 4・1压水堆 4・2沸水堆 4・3重水堆 4・4高温气冷堆 4・5快中子增殖堆 4・6聚变装置 第2章 核燃料循环 1核燃料循环的基本类型 1・1铀燃料循环 1・2钍燃料循环 2核燃料循环的组成 2・1铀的提取和精制 2・2铀同位素分离 2・3燃料元件的制作 2・4乏燃料运输 2・5乏燃料后处理 第3章 核电厂厂址选择 布置及建设 1核电厂厂址选择 1・1厂址选择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1・2厂址选择的程序和内容 2核电厂总平面布置 2・1总体规划 2・2总平面布置 3核电厂主厂房布置 3・1主厂房的组成 3・2主厂房布置的原则 3・3主厂房布置概述 4核能发电工程建设 4・1核能发电工程的施工条件 4・2核能发电工程的施工特点 4・3核能发电工程项目管理 第4章 压水堆堆芯设计 1核电厂运行方式及主参数选择 1・1核电厂稳态运行方式 1・2核蒸汽供应系统的参数选择和优 化 1・3典型核蒸汽供应系统的主要特性 2燃料组件及相关组件 2・1概述 2・2燃料组件 2・3相关组件 3堆芯核设计 3・1堆芯核设计的一般原理 3・2堆芯尺寸选择 3・3燃料装载和布置 3・4反应性及其控制 3・5堆芯功率分布及其控制模式 4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 4・1反应堆内的热源及其分配 4・2燃料元件的传热 4・3反应堆容器和堆芯水力学 4・4热点和热通道因子 4・5堆芯热工-水力设计准则 5堆芯燃料管理 5・1燃料的燃耗和同位素积累 5・2平衡循环参数基本关系式 5・3换料方式 第5章 核电厂主要系统 1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1・1系统功能 1・2系统描述 1・3系统主要技术特性 2核辅助系统 2・1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 2・2余热排除系统 2・3硼和水的补给系统 2・4硼回收系统 2・5硼热再生系统 3专设安全设施 3・1安全注入系统 3・2安全壳喷淋系统 3・3蒸汽发生器辅助给水系统 3・4安全壳隔离系统 4二回路系统 4・1主蒸汽系统 4・2主给水系统 4・3汽水分离再热器系统 4・4蒸汽排放系统 5核电厂辅助系统 5・1设备冷却水系统 5・2反应堆堆腔和乏燃料水池冷却和 处理系统 5・3燃料组件的装卸、运输和储存系 统 5・4安全厂用水系统 6放射性废物处理系统 6・1气体废物处理系统 6・2液体废物处理系统 6・3固体废物处理系统 6・4废物的储存和处置 7电气系统 7・1送出工程 7・2厂用电系统 第6章 核电厂关键设备 1反应堆压力容器 1・1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功能 1・2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结构 1・3反应堆压力容器的材料 1・4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制造 2堆内构件 2・1堆内构件的功能 2・2堆内构件的结构 2・3堆内构件的材料 2・4堆内构件的制造 3蒸汽发生器 3・1蒸汽发生器的功能 3・2蒸汽发生器的结构 3・3蒸汽发生器的材料 3・4蒸汽发生器的制造 4稳压器 4・1稳压器的功能 4・2稳压器的结构 5主循环泵 5・1主循环泵的功能 5・2主循环泵的结构 5・3主循环泵的性能试验 6控制棒驱动机构 6・1控制棒驱动机构的功能 6・2控制棒驱动机构的结构 6・3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性能试验 7装卸料机 7・1装卸料机的功能 7・2装卸料机的结构 7・3装卸料机的性能试验 8汽轮发电机组 8・1核电汽轮机 8・2汽水分离再热器 8・3发电机组 第7章 核电厂的控制和仪表 1核电厂的控制特性 1・1核电厂的动态特性 1・2核电厂的控制模式 1・3功率控制的调节特性 2核电厂的控制系统 2・1反应堆功率调节 2・2稳压器压力控制 2・3稳压器水位控制 24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 2・5蒸汽旁路控制 2・6蒸汽排放控制 3反应堆保护系统 3・1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功能及安全准则 3・2反应堆停堆系统 3・3专设安全设施驱动系统 3・4堆芯保护系统 4核电厂的监测 4・1中子通量水平监测 4・2堆芯测量 4・3事故后监测 4・4辐射监测 5计算机监控系统 5・1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 5・2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 6核电厂的主控制室 6・1主控制室的功能 6・2主控制室的布置 第8章 核电厂安全 1核电厂的辐射防护 1・1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1・2辐射防护规定 1・3核电厂的辐射源 1・4辐射防护设计 2核电厂安全措施 2・1核电厂设计中的安全准则 2・2核电厂的安全分析 2・3概率风险评价 2・4核电厂的应急计划和措施 2・5核电厂的审批与管理 第9章 核电厂的质量保证 1概述 1・1质量保证的形成和发展 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3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性 1・4核电厂质量保证和全面质量管理 2质量保证体系 2・1组织结构 2・2大纲文件体系 2・3记录制度 3物项的分级 3・1安全等级 3・2抗震类别 3・3质量保证等级 4管理方面的要求 4・1文件管理和质量保证记录 4・2不符合项的管理及纠正措施 4・3监查 5各阶段的质量保证 5・1选址中的质量保证 5・2设计中的质量保证 5・3采购中的质量保证 5・4制造中的质量保证 5・5建造中的质量保证 5・6运行阶段的质量保证 第10章 核电厂的调试 运行和退役 1核电厂的调试起动 1・1单机或单系统试验 1・2运行前综合试验 1・3初次起动试验 2核电厂的运行维护 2・1核电厂的运行管理 2・2核电厂的周期性试验 2・3核电厂的维修 2・4核电厂的机构及人员 2・5核电厂的运行事件报告制度 3核电厂的在役检查 3・1压力容器的在役检查 3・2一回路设备的在役检查 4核电厂的退役 第11章 核能发电的未来发展 1新型压水堆核电厂 1・1堆芯设计的改进 1・2一回路系统的改进 1・3非能动型安全系统 1・4其他系统的改进或简化 1・5核电厂的布置 1・6技术经济特性 2未来核能发电的新堆型 2・1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2・2高温气冷堆 2・3聚变裂变混合堆 3核供热反应堆 3・1供热堆的发展目标和安全性要求 3・2供热堆的设计特性 3・3供热堆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其他能源发电 第1章 概 论 1新能源的特点 2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 3新能源发电技术汇集当代科技新 成就 4新能源发电的发展前景 5直接发电方式是高效发电技术 第2章 风力发电 1概述 2风能资源分析 2・1风的形成 2・2风速 2・3风向 2・4风的统计方法 2・5中国风能资源分布 3风力机的基本原理 3・1风力机的轴功率 3・2风力机的空气动力特性及基本参 数 3・3翼型 3・4风力机的种类 4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部 件 4・1风轮 4・2传动装置 4・3变桨距调节机构和迎风机构 4・4电气和控制系统 4・5塔架 5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展望 5・1并网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 5・2兆瓦级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制进 展 5・3定桨距失速调节机型的开发 5・4网外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 5・5风力发电场的概况 6风力发电场的建设 6・1风力发电场选址 6・2风力发电场的机型选择 6・3风力发电场自动监控系统 第3章 地热发电 1概述 1・1地热资源 1・2世界地热发电概况 1・3中国地热发电概况 2地热发电系统 2・1地热蒸汽发电 2・2双循环发电 3地热电站的前期准备 3・1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 3・2生产井流量特性测量 3・3热水型地热电站的采集系统 3・4环境保护论证 4地热电站运行经验 4・1材料的腐蚀与保护 4・2防垢除垢 4・3热田管理 5新型地热发电系统与展望 5・1全流发电系统 5・2干热岩体发电 5・3地热发电展望 第4章 太阳能发电 1概述 2太阳辐射 2・1大气层外的太阳辐射 2・2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 2・3中国的太阳能资源 3太阳热发电 3・1太阳热发电的工作原理 3・2塔式中央聚光太阳热发电系统 3・3分散式抛物面聚光镜太阳热发电 系统 3・4孤立式点聚焦聚光器太阳热发电 系统 3・5太阳水池发电系统 4太阳光发电 4・1太阳电池的发电原理和特性 4・2太阳电池的种类 4・3太阳光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其组成 部件 4・4太阳光发电系统的设计和估算 5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应用前景 5・1太阳能制氢 5・2卫星太阳发电系统 第5章 海洋能发电 1概述 2潮汐发电 2・1潮汐电站的开发方式 2・2潮汐电站的建筑物和机电设备 2・3潮汐电站的运行特点 2・4潮汐能的开发利用 3波浪发电 3・1波浪发电原理 3・2波浪发电装置 3・3波浪能的开发与展望 4海洋温差发电 4・1海洋温差发电原理 4・2海洋温差发电装置 4・3海洋温差能的开发与展望 第6章 磁流体发电 1概述 1・1磁流体发电的基本工作原理 1・2磁流体发电机的特点 2燃煤磁流体-蒸汽联合循环系 统及主要部件 2・1循环系统 2・2主要部件 3磁流体发电的发展趋势 第7章 氢能发电 1氢能的特点 2氢的生产方法 2・1工业制氢 2・2电解水制氢 2・3热化学分解法制氢 2・4高温直接热分解法 2・5太阳能制氢 3氢的储存、运输及安全措施 4氢能的利用 4・1替代现存的化石燃料 4・2氢与燃料电池 第8章 高温燃料电池发电 1概述 1・1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1・2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燃料电池 2高温燃料电池电站 2・1燃料电池电站的特点 2・2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联合循环 2・3高温燃料电池的其他应用 2・4 高温燃料电池的技术进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输 电 第1章 概 论 1概述 2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 2・1交流输送容量 2・2直流输送容量 3输电线路的主要元件 3・1架空线路元件 3・2电缆线路元件 第2章 交流架空输电线路 1气象条件 1・1最大设计风速 1・2冰荷载 1・3雷电参数 1・4气象条件的组合 2导、地线的力学性能 2・1比载 2・2弧垂 2・3基本状态方程 2・4蠕变 2・5振动与舞动 3电气特性 3・1导线 3・2架空地线 3・3相序和换位 3・4绝缘配合 3・5防雷保护与接地 3・6电晕及电晕损失 3・7可听噪声 3・8静电感应 3・9安全距离 4金具 4・1金具的用途、分类和荷载系列 4・2金具的选用 4・3绝缘子金具串的组合 5对电信线路及无线电设施的影 响与防护 5・1磁危险影响 5・2电危险影响 5・3地电位升高 5・4干扰影响 5・5无线电干扰特性 5・6无线电干扰水平及允许值 5・7对各种无线电设施的防护间距 6杆塔与基础 6・1杆塔的型式及分类 6・2杆塔荷载 6・3杆塔结构的计算和构造 6・4杆塔基础 7技术经济指标 8可靠性 8・1输电线路可靠性参考指标 8・2单回输电线路的可靠性估计 8・3输电线路部件的强度配合 9紧凑型线路 第3章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1概述 2极导线布置和杆塔型式 3导线选择 3・1导线截面积和每极导线分裂数的 选择 3・2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 4直流电晕及其影响 4・1直流电晕损失 4・2直流线路对无线电的干扰和可听 噪声 5地面合成电场强度及导线对地 距离 6绝缘配合 6・1绝缘子型式和片数的选择 6・2塔头空气间隙 6・3防雷保护 7对电信线路的影响 7・1对电信线路的危险影响及其防护 措施 7・2对电信线路的干扰影响及其防护 措施 第4章 电缆输电线路 1概述 2电缆敷设方式 2・1直埋敷设 2・2排管敷设 2・3电缆沟和电缆隧道内敷设 2・4三种敷设方式的比较 2・5水下敷设 2・6在桥梁上的敷设 3电缆的选择 3・1绝缘结构 3・2金属护套 3・3交联聚乙烯电缆的金属屏蔽层 3・4铠装 3・5防护层 3・6防止生物侵害 3・7核电厂内的电缆 3・8高压直流电缆 3・9电缆导体截面积的选择 4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 4・1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计算 4・2金属护套接地方式 4・3金属护套过电压保护器 5电缆附件 6充油电缆的供油装置 6・1重力供油箱 6・2内气外油供油箱 6・3外气内油供油箱 6・4外油、外气、内油供油箱 6・5特种供油箱 6・6风琴型供油箱 7电缆的防腐蚀 7・1电缆防护层的防腐作用 7・2防止电腐蚀 8电缆的防火 9电缆防振 10电缆热伸缩 11对通信线路的磁影响 第5章 输电线路的计算机 辅助设计 1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输电线路设 计中的应用 2输电线路的CAD系统 3输电线路CAD的发展 第6章 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 和运行维护 1施工方法与施工机具 1・1施工工序 1・2基础施工 1・3杆塔的加工和施工 1・4架线及附件的安装 2输电线路的运行 2・1运行维护 2・2运行组织 2・3带电检修 2・4输电线路维护用的通信 3安全工作和质量管理 3・1施工的安全工作与质量管理 3・2运行维护的安全工作与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第7篇 变 电 第1章 变电所的构成 分类及主接线 1变电所的构成 1・1交流变电所 1・2换流站 1・3牵引变电所 2变电所的分类 3变电所的主接线 3・1决定主接线的原则及可靠性要求 3・2各级电压的主接线 3・3主接线中的设备配置 第2章 变电所的主要 电器及导体 1电器和导体的一般选择要求 1・1选择电器和导体的主要技术条件 1・2校验电器和导体的环境条件 2主变压器 2・1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原则 2・2对主变压器性能的主要要求 3并联电抗器 3・1超高压并联电抗器的作用 3・2并联电抗器的选择原则及要求 3・3中性点接地电抗器和其绝缘水平 的选择原则 4高压断路器 4・1高压断路器的选择原则 4・2对高压断路器性能的主要要求 5隔离开关 5・1结构性能要求 5・2开断关合性能要求 6电流互感器 6・1对电流互感器结构性能的选择要 求 6・2对电流互感器工作性能的选择要 求 7电压互感器 7・1对电压互感器结构性能的选择要 求 7・2对电压互感器工作性能的选择要 求 8消弧线圈 8・1消弧线圈的选择原则 8・2消弧线圈安装的位置及台数和容 量的选择原则 9裸导体 9・1导体的型式和类别 9・2导体的选择及性能要求 10高压电瓷 10・1高压电瓷的选择原则 10・2对高压电瓷性能的要求 11并联电容器 11・1容量的选择及要求 11・2电容器装置的联结方式及其他 要求 12静止补偿器 12・1概述 12・2静止补偿器的结构类型 13串联补偿装置 13・1串联补偿装置的作用 13・2串联补偿的补偿度和安装位置 14避雷器 15SF6绝缘金属封闭式组合 电器 15・1特点及应用条件 15・2对元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16载波设备 第3章 变电所的布置方式 1主要布置原则 2变电所的主要建、构筑物 2・1主控制楼 2・2通信楼 2・3户内外配电装置 2・4调相机房及冷却装置 2・5电容器室 2・6辅助生产建筑 2・7生活及服务用建筑 3配电装置型式 3・1户外配电装置 3・2户内配电装置 3・3SF6绝缘金属封闭式组合电器配 电装置 4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 4・1户外的安全净距 4・2户内的安全净距 第4章 变电所的控制 保护 及自动装置 1变电所的控制 1・1变电所的监控类型 1・2电气设备的控制地点 1・3变电所内设备的控制方式及接线 1・4防电气误操作 1・5中央信号系统 2变电所主设备的继电保护 2・1继电保护装设原则 2・2继电保护装置选型 2・3继电保护的配置 3变电所的安全自动装置 3・1装设安全自动装置的目的和要求 3・2常用的安全自动装置 4二次系统的抗干扰 4・1概述 4・2抗干扰措施 5变电所的综合自动化 5・1变电所自动化 5・2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第5章 变电所的过电压 保护及接地 1雷电过电压保护 1・1直击雷保护 1・2侵入波保护 2内过电压及其保护 2・1内过电压的类型 2・2内过电压的允许水平 2・3限制内过电压的措施 3绝缘配合 3・1绝缘配合方法 3・2各种类型避雷器的特性 3・3 A、B、C、D值的确定 3・4主设备试验电压的确定 4接地电阻的一般规定和要求 4・1一般规定和接地范围 4・2 接地电阻计算 5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接地装置 5・1降低接地电阻的措施 5・2接地电阻估算方法 6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6・1基本概念 6・2接触电动势和跨步电动势的允许 值 6・3提高两个电压允许值的措施 第6章 变电所的设计和施工 1负荷规划及所址选择 1・1负荷性质及供电可靠性原则 1・2所址的基本条件 2变电所设计 2・1变电所设计的主要原则及基本程序 2・2变电所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2・3施工配合 2・4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变电设计中的 应用 3变电所施工 3・1前期准备工作 3・2施工机具 3・3设备调试 第7章 变电所的运行及维护 1变电所运行管理 1・1概述 1・2变电所运行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1・3电气设备的倒闸操作 1・4变电所运行检查及事故处理 2变电所安全技术及工具 2・1变电所安全的基本知识 2・2变电所安全工作制度 2・3触电种类和紧急救护 2・4变电所用安全工具 第8章 直流换流站 1换流器的工作原理 1・1高压大功率整流器的工作原理 1・2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2换流站的主接线和布置 2・1换流站主接线 2・2换流站布置 3换流站的主设备 3・1换流阀 3・2换流变压器 3・3平波电抗器 3・4交流滤波器 3・5直流滤波器 4过电压和绝缘配合 4・1换流站的过电压 4・2过电压保护 4・3绝缘配合 5换流站的二次设备 5・1站控 5・2阀控和直流保护 5・3交流保护 5・4测量 5・5监测 6直流接地极 6・1直流接地极站址选择 6・2直流接地极设计 6・3直流接地极计算 6・4直流接地极运行实例 第9章 变电所的其他 设施及要求 1变电所的防污措施 1・1污染源 1・2防污措施 2直流电源 2・1变电所的直流系统 2・2变电所的直流设备 3通信设施 4油务管理及SF6电气功能检测 4・1变电所的油务管理 4・2sF6绝缘金属封闭式组合电器的 检测 5变电所的防火 5・1变电所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 类别及最低耐火等级 5・2变电所的防火措施 6变电所的抗震 6・1地震灾害原因 6・2设防烈度 6・3抗震设防设计要求 6・4抗震措施 7变电所的环境保护 7・1变电所的噪声 7・2变电所的静电感应 7・3变电所的无线电干扰 参考文献 第8篇 配 电 第1章 配电网概论 1概述 1・1配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1・2配电网的特征 2配电网电压 2・1高压配电网 2・2中压配电网 2・3低压配电网 3配电网的基本结构与接线方式 3・1配电网的基本结构 3・2配电网的网络接线方式 4配电网的供电制式 第2章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 1概述 2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总则 2・1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内容 2・2经济分析 2・3规划年限 3配电网的负荷及负荷预测 3・1配电网的负荷 3・2负荷预测 4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技术原 则 4・1电压等级 4・2供电可靠性 4・3城市电力网的结构及接线原则 4・4中性点接地方式 4・5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4・6城市电力网系统短路容量 4・7电压损失 5配电网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的几 个问题 5・1通信干扰问题 5・2城市电力网的调度、通信及自动 化 5・3特种用户的供电技术要求 第3章 架空配电线路 1概述 2架空配电线路的基本结构 2・1电杆 2・2导线 2・3横担 2・4拉线和撑杆 2・5绝缘子 2・6配电变压器台 3架空配电线路的电气设备 3・1杆上负荷开关 3・2户外式隔离开关 3・3跌落式熔断器 4架空配电线路的保护 4・1架空配电线路的过电流保护 4・2架空配电线路的过电压保护及接 地 5架空配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 5・1架空配电线路的巡视 5・2杆架式配电变压器的运行与维护 5・3架空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类型分析 5・4架空配电线路的技术管理资料 第4章 电缆配电线路 1概述 1・1电缆应用场所 1・2电缆线路的优缺点 1・3配电网电缆的基本型式 1・4电缆输送容量的确定 1・5电缆截面积的选择 2电缆敷设方式 2・1直埋式 2・2穿管式 2・3沟槽式 2・4隧道式 2・5架空敷设 2・6水底敷设 2・7其他敷设方式 3电缆施工 3・1电缆施工程序 3・2对敷设安装电缆的基本要求 3・3对电缆接头的基本要求 3・4电缆接头的主要型式 3・5电缆终端头 3・6电缆线路的分支 4电缆的防火 4・1电缆本身的防火 4・2电缆隧道内的防火 4・3隧道防火的主要器材设施 5电缆的试验 5・1电缆竣工试验和预防性试验项目 5・2电缆的试验方法、标准和结果分 析 6电缆故障分析和故障点的测定 6・1电缆故障原因分析 6・2电缆故障的分类与性质 6・3电缆故障测试方法 7电缆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技术管 理 7・1电缆线路运行维护工作 7・2电缆线路技术档案管理 第5章 配 电 站 1概述 2配电站电气主接线 2・1基本要求 2・2配电站电气主接线的型式 2・3配电开关站电气主接线 3成套配电装置 3・1配电站成套配电装置的选择 3・2开关站成套配电装置的选择 3・3环网单元 4配电站用电气设备 4・1变压器 4・2互感器 4・3高压断路设备及熔断器 4・4配电站的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4・5配电站的二次回路系统 4・6配电站直流电源 4・7配电站的过电压保护 4・8配电站的接地 5箱式配电站 5・1箱式配电站的结构及选用 5・2箱式配电站的常见布置型式 6配电站的附属设施 6・1配电站的建筑物 6・2配电站的防火 7配电站的运行和技术管理工作 7・1配电站运行 7・2配电站技术管理工作 第6章 农村配电网 1概述 2农村配电网规划 2・1对编制农村配电网规划的基本要 求 2・2农村配电网规划编制方法 2・3农村配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3农村配电网的负荷特点 3・1农村用电负荷特点 3・2农村配电网接线的基本要求 4农村配电网的电压与电压调整 4・1影响农村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因素 4・2电压质量标准 4・3农村配电网电压调整的技术措施 5农村配电网供用电安全 5・1农村35kV变电所 5・2两线一地配电方式的安全运行 5・3配电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5・4配电装置的接地 5・5低压地埋线 5・6漏电保护器 6农电管理 第7章 城市道路照明供电 系统与控制 1概述 2道路照明供电 2・1供电方式 2・2供电质量及经济性 2・3供电线路结构 3道路照明的控制 3・1常用控制方法 3・2控制方式 3・3控制装置 4道路照明的照度、光源与照明方 式 4・1道路照明的照度标准 4・2光源的选择 4・3照明方式 4・4照明器的选用 第8章 供电质量及经济运行 1概述 1・1供电质量 1・2无功补偿 1・3电压调整 1・4经济运行 2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2・1统计规定 2・2评价指标及其应用 2・3提高供电可靠性 3配电网的无功功率与无功补偿 3・1无功平衡 3・2无功负荷 3・3无功补偿容量配置 4配电网的电压损失 4・1电压损失计算 4・2电压损失允许值 4・3减少配电网电压损失的措施 5配电网的电压调整 5・1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及电压闪变 对电气设备和人体的影响与危害 5・2减少电压偏差的措施 5・3减少电压波动与闪变的措施 6配电网的经济运行 6・1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功率损耗 6・2调整负荷及线路接线方式,提高配电网负荷率 6・3调整运行电压,实行逆调压方式 6・4保证经济运行的其他措施 第9章 配电网自动化 1概述 2配电网自动化系统 2・1配电网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 2・2配电网故障线段自动隔离系统 2・3配电网地理接线图及信息管理系统 2・4负荷控制管理系统 2・5自动计量计费系统 3配电网自动装置 3・1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3・2负荷集中控制装置 3・3负荷分散控制装置 3・4自动计量计费装置 4配电网自动化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9篇 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 第1章 概 论 1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的范围 2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的任务 3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的特点 3・1供电参数范围广和要求严 3・2供电系统灵活可靠 3・3电气安全要求广泛 3・4节约电能 3・5使用环境复杂 4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的发展趋势 4・1电源的发展趋势 4・2电气系统的发展趋势 4・3布线和安装的发展趋势 4・4增强环境安全和节能意识 4・5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集成 技术 4・6CAD技术和专家系统在设计中的 应用 5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电常用的标准 和规范 5・1国家标准和规范 5・2国际电工委员会建筑电气装置标 准 第2章 用电负荷 1负荷种类 1・1按负荷特征分类 1・2按供电对象分类 2负荷分级 2・1一级负荷 2・2二级负荷 2・3三级负荷 2・4常用重要用电场所的负荷级别 3负荷计算 3・1需要系数法 3・2单位负荷法 3・3电能计算 4无功功率补偿 4・1无功功率补偿的原则 4・2无功自动补偿的调节方式 4・3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决定 4・4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方式 第3章 供电系统 1电源 2电压选择 2・1选择电压的原则 2・2决定电压选择的主要因素 3电能质量 3・1电压偏差及改善措施 3・2电压波动、闪变及改善措施 3・3不平衡电压及改善措施 3・4谐波及改善措施 3・5频率 3・6可靠性 4电气接线、变电所和配电站 4・1电气接线 4・2配电站及配电开关站 5控制和保护 5・1控制方式 5・2电能计量 5・3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6配电网的运行管理 7高层建筑的监控系统 8视听和通信系统 8・1供电要求 8・2抗干扰及接地 第4章 配电设备及 导线的选择 1选择电气设备及导线的基本原 则 1・1电气设备标准 1・2工况 1・3环境 1・4功能 2常用低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2・1刀开关 2・2熔断器 2・3空气断路器 2・4接触器 2・5热继电器 3常用导线的选择 3・1截面积 3・2材质 3・3绝缘和外护层 3・4硬母线 4低压电气设备之间及设备与 导线之间的配合 4・1保护设备之间的选择性配合 4・2控制电器与保护电器的配合 4・3控制开关、辅助触头与保护电器 的配合 4・4导线与保护电器的配合 第5章 布 线 1布线方式及其选用方法 1・1布线及安装方式的选择原则 1・2布线及安装方式的应用 2裸导体布线 2・1裸母线布线 2・2架空配电线 2・3起重机及电动平板车的滑触线安 装 3绝缘线布线 3・1绝缘线架空布线 3・2管子布线 3・3钢索布线 3・4直敷布线 4电缆布线 4・1户外电缆布线 4・2户内电缆布线 5封闭式母线布线 6视听和通信布线 6・1视频和音频信号传输线 6・2呼应信号及公用显示装置线路 6・3测量信号线路 6・4通信线路 6・5广播线路 6・6自动控制线路 7电气连接 7・1架空线路 7・2电缆线路 7・3金属管布线 7・4裸母线布线 7・5起重机滑触线 第6章 常用用电设备供电 1电动机 1・1电动机的选用原则 1・2电动机的供电 1・3电动机的操作控制 1・4电动机的保护 2电加热装置 2・1电加热装置的分类和供电要求 2・2电弧炉和电阻炉的供电 2・3感应加热炉的供电 3电焊机 3・1电焊机用电特点及对电压的要求 3・2电焊机的供电 3・3电焊机的控制和保护 4电化学设备 4・1电镀设备的供电 4・2电解设备的供电 4・3蓄电池 5电动运输设备 5・1起重机的供电 5・2电动平板车的供电 5・3电梯的供电 5・4机械化运输线的供电 6电动工具的供电 6・1电动工具的分类 6・2电动工具的安全用电 7医用设备的供电 7・1负荷分级 7・2供电系统 7・3X光机的负荷计算 7・4接地和保护 8日用电器的供电 8・1日用电器的分类 8・2日用电器的供电及安全保护 第7章 安全保护 1概述 2基本安全防护措施 2・1电气隔离 2・2灼伤和过热保护 2・3其他电气安全保护措施 3电气消防 3・1电气线路的防火措施 3・2照明防火措施 3・3建筑物电气防火 3・4电气灭火 3・5自动消防系统和消防控制室 4 电气安全用具 4・1操作用的电气安全用具 4・2防护和警告用的电气安全用具 4・3检测用的安全用具 第8章 特殊场所供电 1受到限制的导电场所 1・1直接电击保护 1・2间接电击保护 2潮湿场所 2・1阴湿场所 2・2一般潮湿场所 2・3非常潮湿场所 2・4布线 3园艺和家畜饲养场所 3・1电击保护 3・2热效应保护 3・3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 4腐蚀场所 4・1变电所、配电站及电气室位置的 选择 4・2电气设备及导体的选择 4・3布线和安装 5爆炸危险场所 5・1电气设备设置原则和结构选型 5・2爆炸危险场所及其邻近地区的变 配电所 5・3电气线路 5・4接地 6火灾危险场所 6・1电气设备的选用 6・2变电所和配电站 6・3电气线路和接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雪中送炭(906+)
  • 自学(613+)
  • 考研(556+)
  • 珍藏(1482+)
  • 超预期(251+)
  • 多格式(333+)
  • 可编辑(298+)
  • 可听读(326+)
  • 惊喜(805+)
  • 力荐(983+)
  • 高清(590+)
  • 分卷(394+)
  • 可搜索(706+)
  • 扫描(198+)
  • 书签(503+)
  • 可检索(770+)
  • 自动(468+)
  • 缺页(898+)
  • 条理分明(369+)

下载评论

  • 用户1737766617: ( 2025-01-25 08:56:57 )

    高清的报告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24479237: ( 2024-08-24 14:00:37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MOBI/AZW3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22167326: ( 2024-07-28 19:48:46 )

    秒传下载PDF/AZW3文件,无损小说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16542764: ( 2024-05-24 17:26:04 )

    完整的学术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1292153: ( 2024-11-11 10:29:13 )

    互动功能搭配EPUB/MOBI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