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4-29 04:39:29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精美图片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作为德里达的得意门生,斯蒂格勒一直关注和思考社会生活。三卷本《技术与时间》就是他的代表作。他认为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缺少一技之长。但是技术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使人类成为万物之灵。从石器工具到蒸汽机工业,从语言文字到数码编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成为凝结人类智慧的记忆,不断累积的知识财富则是历史性的时间。步入21世纪之后,数字化资本主义则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全面掌控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衣食住行的各项数据均暴露在资本的面前。技术本应造福人类,现在却走向了它的反面。全球化大工业控制了我们的物质生活,电影等媒体则控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这造成了人类生活的系统性愚昧。破解困局的关键仍然是技术,一种基于分享和合作的技术。 作为对《技术与时间》的解读,本书梳理了斯蒂格勒的理论支援背景,复构了他的思想形成过程,分析了《技术与时间》的逻辑线索,对其内容去粗取精,为读者打开斯蒂格勒的思想之门提供了一把方便的钥匙。 ……………………………………………………………………………………………… ◎斯蒂格勒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的得意门生,其因抢劫入狱而与哲学结缘。 ◎斯蒂格勒是批判数字化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破解数字资本主义困局的办法,并积极实践。 ◎本书是南京大学张异宾教授对斯蒂格勒代表作《技术与时间》的详尽解读,是了解斯蒂格勒哲学思想的入门读物和权威工具。 …………………………………………………………………………………………………

书籍目录:

目录 序(1) 上篇 技术的后种系发生与义肢性存在 第一章 雅努斯神的双面构境(25) 一、德里达与胡塞尔:从延异到迷失(26) 二、海德格尔:技术座架的两面性(30) 三、法兰克福学派:激进的社会批判线索(37) 第二章 西方技术哲学的支援背景与前景(43) 一、技术系统、技术趋势与技术客体(43) 二、现代技术:座架视位中的解蔽形式(50) 三、技术:进步与毁灭(53) 第三章 人的延异:后种系生成中的发明(59) 一、人的存在的第二起源(59) 二、人类存在历史的后种系发生(65) 三、一切从脚开始:手与人脸的后种系发生(71) 第四章 义肢性工具模板和符码记忆中的先行时间(75) 一、内嵌于工具义肢中的先行性时间(75) 二、工具模板上的符码记忆与历史性时间(80) 三、种系遗传记忆裂变后的人类记忆载体(85) 中篇 历史延异和增补的数码座架 第五章 作为历史增补的第三持存的缺失(91) 一、技术义肢的记忆延异就是增补的历史(91) 二、第三持存: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出错了吗?(95) 三、“谁”与“什么”的转导(100) 第六章 影像构境中的历史延异(105) 一、摄影:死去存在瞬间的复归(105) 二、延迟到场:破碎的镜像历史(109) 三、电影构境悲歌:自恋镜像中的逝去(113) 第七章 镜像、线性文字与记忆工业中的迷失(118) 一、在镜像反射关系中的迷失方向(118) 二、字母拼写文字中的增补逻辑(123) 三、延迟的时间:迷失在中断式重复的延异中(127) 四、从种族记忆到去与境化的知识—技术—自动编程(131) 第八章 信息存在论与非领土化的新型权力(134) 一、记忆工业:信息—编程化先天媒体综合(134) 二、信息存在论与信息商品化(138) 三、信息革命的非领土化与新型权力关系(143) 第九章 模拟—数字信息存在中的事件化(148) 一、存在的伪事件化与光速在场体验(148) 二、历史的事后书写与实时事件化的当下历史构序(152) 三、数字化先天综合与实时的紧急状态(156) 第十章 数码记忆的政治经济学:被脱与境化遮蔽起来的延异(161) 一、脱与境化下的非领土化与领土治理(161) 二、远距在场中此在的非实现化(166) 三、虚拟存在论差异与机器意向性(169) 下篇 远程登录的电子蒙太奇与数字化“伪我们” 第十一章 数字化资本主义与存在之痛(175) 一、时间客体和远程登录下变异的康德综合概念(175) 二、电子化第三持存中的意识畸变(182) 三、思想的无产阶级化:数字化构架中的个性化沦丧(187) 第十二章 回到胡塞尔:第三持存所激活的深层意识支配(194) 一、电子故事欲背后的奴役(194) 二、胡塞尔时间客体论的启发(201) 三、胡塞尔的意向填充与数字化市场意识的前摄与后提(207) 第十三章 好莱坞文化殖民的隐性逻辑(212) 一、电影装置中先将来时的动人酵素(212) 二、无意识的蒙太奇构境与他性时间中的隐性奴役(217) 三、远程在场的电视所造成的“精神灾难”(223) 第十四章 先在的数字化蒙太奇构架与意识的政治经济学(227) 一、先在的文化工业构架(227) 二、意识的政治经济学与康德构架论批判(231) 三、欲望之死:数字化的幻象成为统治(237) 第十五章 大写的“伪我们”意识流中的臣服性接受(242) 一、文化工业新地缘政治与电视灾难(242) 二、在马克思之后续写数码时代的《资本论》(248) 三、大写的“伪我们”的同一性接受(256) 第十六章 资产阶级现代性:被重构的接受方式中的“我们”(263) 一、传统接受方式向现代性接受方式的转换(263) 二、现代性精神工业化统一中的大写的“我们”与“我”(266) 三、美国的好莱坞蒙太奇中的接受战略(273) 第十七章 魔鬼般的象征符号(278) 一、插上网络媒介翅膀的魔鬼般的“我们”(278) 二、数字化的全球记忆体系中的文化熵增(283) 三、传输工业与教育系统(287) 附录 数字化资本主义的末路:逆人类纪的负熵抗争 ——斯蒂格勒2016年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解读(291)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291) 二、逆人类纪、负熵和反对资本主义(295) 三、超级工业时代的“无产阶级化”(303) 四、无产阶级化的第三阶段(309) 五、数字化第三持存与系统化愚昧(313) 结束语 双重性药理学的翻转:逆人类纪的可能性(319) 参考文献(325) 主题索引(329) 后记(335)

作者简介:

张一兵(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中共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哲学系资深学者,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代表性论著有:《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文本的深度耕犁》(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夸大其词(816+)
  • 物超所值(769+)
  • 下载速度快(414+)
  • 经典(513+)
  • 结构清晰(584+)
  • 清晰(750+)
  • TXT(137+)
  • 首选(960+)
  • 多格式(833+)
  • 可听读(916+)
  • 可检索(958+)
  • 模糊(547+)
  • 带书签(321+)
  • 兴趣(849+)
  • 无缺页(767+)
  • 如获至宝(876+)
  • EPUB(228+)
  • 盗版少(603+)
  • 文艺范(932+)
  • 学生(727+)

下载评论

  • 用户1738611349: ( 2025-02-04 03:35:49 )

    期待作者的其他作品也能提供下载。

  • 用户1735433183: ( 2024-12-29 08:46:23 )

    优质版本小说资源,MOBI/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 习***蓉: ( 2024-05-19 13:47:51 )

    品相完美

  • 用户1734846372: ( 2024-12-22 13:46:12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MOBI/AZW3格式导出,体验良好。

  • 用户1727705406: ( 2024-09-30 22:10:06 )

    格式不兼容,手机阅读体验差。


相关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