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第三餐盤 - 作者:郭寶蓮

郭寶蓮

人物简介:

丹.巴柏 Dan Barber 位於曼哈頓西村Stone Barns藍山餐廳的廚師,此處同時結合非營利農場與教育中心。他對於食物與農業政策提出諸多見解,發表於《紐約時報》與其他出版品中。曾獲James Beard美國傑出廚師大獎,2009年獲選《時代》雜誌百大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譯者簡介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死後四十種生活》、《川普的女兒》、《思考的盲點》等非小說。以及《夜之屋》系列、《拋棄清單》、《家規》、《觸覺失憶》、《血色童話》、《罪證》等小說。已出版譯作七十餘本。

第三餐盤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9864771295
  • 作者:郭寶蓮 / 丹.巴柏 Dan Barber / 丹·巴伯尔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时间:2016-11-12
  • 页数:472
  • 价格:NT$49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原作名:The Third Plate: Field Notes on the Future of Food
  • 适合人群:青少年读者,奇幻小说爱好者,对食物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对成长故事和心灵鸡汤类书籍感兴趣的读者
  • TAG:成长故事 / 奇幻元素 / 轻小说 / 食物文化
  • 豆瓣评分:9.5
  • 更新时间:2025-05-21 09:29:49

内容简介:

首度以廚師身分深入農業體系的紀實之旅, 揭開優質農技X環境永續X美味食物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提出比「從產地到餐桌」更具啟蒙性的飲食之道! ◎被芝加哥論壇報譽為《雜食者的兩難》2.0版 ◎Amazon 4.8顆星極高好評、農業科學類No.1 ◎作者曾獲James Beard美國傑出廚師大獎、2009年獲選《時代》雜誌百大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美國前副總統暨環境學家高爾(Al Gore)、《異數》暢銷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專文推薦 《第三餐盤》用睿智又充滿思辯性的角度,提出對現行食物體系的改進之道。巴柏的眼界和經歷絕不僅止於在廚房,使他對這項議題發展出獨到的見解。這是本必讀的佳作! ──高爾 美國廚師丹.巴柏(Dan Barber),因為吃到遵循美洲原始農耕技法所產出的美味玉米而驚為天人,進而體悟到,真正美味的食物,所涉及的層面遠比食材挑選、烹飪方式更為複雜,我們總以為只要精挑細選最棒的食材,就能創造出對環境和人類最有利的永續飲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不能只想著改變食物系統中的一部分,而是必須積極介入食物生產鏈,重新設計整套系統,才能打造最永續且健康的飲食。於是他提出「第三餐盤」的革新理論,以此做為未來飲食文化的理想典範。 「第三餐盤」代表的是比「從產地到餐桌」更先進、更有利環境的飲食文化 丹.巴柏用想像中的餐盤作比喻,將過去兩百年的美國料理史分為三種進程── 第一餐盤:一塊七盎司的牛排佐以小份量的蔬菜。 顯示出早期習慣肉食為主的飲食文化。 第二餐盤:看似與第一餐盤無異,但牛排來自野放牛隻,蔬菜則是當地所產。 迳代表現行飲食文化,加入「從產地到餐桌」的概念,對生態和健康都較為有益,但食材組合比例並未改變,人們還是依照過往的飲食習慣去決定各種產物的土地使用面積和栽作方式,如此一來還是無法改善環境、實踐真正的永續之道。 第三餐盤:主食變成紅蘿蔔,牛排反而被熬煮成醬汁淋在上頭,成了調味品。 迳代表未來理想的飲食文化。各種食物之所以用某種方式來組合,並非一味依循傳統,而是因為這樣的組合對於生產這些食物的環境是有利的。人們完全跳脫既往對食物的想像,對整體環境、土地共生有更深的思索,把蔬菜、穀物和牲畜整合成一個體系,並且透過我們的食材選擇或烹飪方式來支持或者設定這樣的體系。簡言之,好農法和好食物的交會點,就是「第三餐盤」的核心精神。 為實踐「第三餐盤」的理想,丹.巴柏花了十年研究世界各地的農業社群,擷取廚師、農漁民、畜牧業者、營養師和環境科學家的智慧與經驗,循著產業食物鏈一路抽絲剝繭,除了介紹許多順應自然的好農法外,也告訴讀者,如何透過食材組合和烹調方式來對環境盡一份心力,同時也能品嘗到風味最原始的美妙食物。 本書不僅替二十一世紀重新定義了營養、農業和食物味道,也帶領讀者進入那些顛覆固有飲食的廚房和農地,替人們指引出一條康莊大道,鼓勵所有人去思考一個既能永續,也能美味的飲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