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的知识

空间生产的知识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除了绪论与结论之外,一共六章。绪论作为篇首主要是选题原因、国内外研究列斐伏尔晚期思想的文献综述,同时又包括列斐伏尔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空间转向”中所扮演的角色,以便于我们在总体上把握其思想史的脉络和地位;此部分还包括对本文的核心关键词“空间生产的知识”的含义以及框架与旨趣的解释,这一部分算是本文的核心框架的提示;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结构安排等等。
第一章主要是为了阐明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思想并非是其早期思想研究的改弦易辙,而是其乡村社会学与都市社会学实践研究的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的最高成果。早期的乡村社会学研究与对新兴城镇建设的考察为其后面的城市空间生产思想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论基础与问题式构架,同时也说明其后面的空间思想研究也不能脱离开其早期的社会学研究经历。正是在新兴工业城镇与郊区的开发建设的刺激之下,列斐伏尔在资本主义的城市空间看到了现代性的生长、发展与矛盾所在,才开始将其视野从乡村社会学与乡村的日常生活批判转向了资本主义大城市与都市的空间政治研究。同时,通过重新审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城市思想,列斐伏尔重新挖掘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其理解从乡村到都市的巨大转变提供了方法论工具。
第二章,主要是从1968年五月风暴造成的革命形势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危机来审视列斐伏尔的城市权利、都市革命以及都市社会的未来规划思想。列斐伏尔对萨特、马尔库塞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他认为他们之所以没有看到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仍旧停留于意识的呼唤,或者结构的多元决定上,没有看到当代城市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的地坪耸立在广大无产阶级身边,并将他们包围、隔离,以阻止他们起来革命,要么将它们死死地禁锢在城市的消费主义的牢笼之中,要么就把它们赶进荒芜的郊区隔离开来。结构主义与存在主义都无法解释1968年发生的事件,更无法明白资本主义的新的时代特征。正是在这个背景下,面对新的时代问题,列斐伏尔重新图绘了资本主义的城市空间,并且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城市思想进行重新挖掘和阐释,对城市的地理形态史进行重新考察,对资本的城市化与空间化生产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再一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革命议程的激进化,提出了不同于其他左派的理论前提、社会想象与革命策略,即城市与空间的生产成为资本主义延续的新的阵地,新的都市社会有可能在对资本主义进行空间批判的基础上得以显现。
第三章,通过考察列斐伏尔提出的一种新的问题式即都市社会的基础上,考察列斐伏尔逐渐走向更加一般的空间问题的分析,同时列斐伏尔也逐渐发现必须扭转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忽视空间维度的趋势,从而提出要从元理论上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空间化的改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生产实践的历史辩证法,被列斐伏尔改造成为都市化的、身体化的社会空间辩证法。辩证法的空间化,不仅仅使地理学进入当代批判理论的中心,把历史性和空间性结合在一起;更加重要的是,空间化——这种开放的辩证法为把各种进步的社会运动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第四章讨论的是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知识的得以建立起来的核心支撑,通过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空间化重构,列斐伏尔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理论设想,那就是:随着资本主义都市化、全球化的急剧扩张,马克思的革命语言需要重新审视,资本主义通过占有空间生产空间而重新实现了幸存与发展,这是20世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快速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所以务必更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将之升级到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维度。而所有这些理论尝试核心是围绕着马克思的《资本论》尤其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以及“三位一体公式”来展开的,这是列斐伏尔空间思想中被误解最多,也常常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维度。同时也考察了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空间矛盾的揭示与批判。
第五章是第四章的自然延续与重要发展补充,不过列斐伏尔有关全球化世界化与国家空间理论相关主题,在国内学术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列斐伏尔在写完《空间的生产》一书之后,在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对国家理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系统考察,尤其是对国家的空间性构成、国家生产方式以及全球化、国家与都市地方之三位一体的空间政治学的集中阐述,补充了其《空间生产》尚未系统阐述的国家、全球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灭亡、进行空间生产的具体统治与空间修复机制。同时列斐伏尔的国家生产方式理论在回应新自由主义的空间问题时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六章通过对列斐伏尔的空间政治解放议程,尤其是社会主义的差异性空间、自治、新公民权与国家逐渐消亡的相关思想的考察,揭示了列斐伏尔的晚期思想仍旧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旨趣。将城市权、差异权、自治权与公民权统一起来,提出了一种后社会主义式的大众民主社会理想。不过,列斐伏尔的思想已经溢出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其革命理想已经脱离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轨道,而走向了尼采化的、身体化的极乐的建筑乌托邦。
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其中我们试图对列斐伏尔晚期思想,尤其是空间思想进行批判性的评价和审视,发扬其对马克思主义以及更加宽泛意义上而言,对人文社会科学作出的重要贡献及其存在的理论局限。同时此部分还试图将视野延伸到当下的现实社会语境,展望列斐伏尔在21世纪的万花筒式的、丰富多彩的理论潜能及其影响。研究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的知识并非是要为他人做嫁衣,而是为了借鉴其相关思想,立足本土关怀与当代中国的城市空间实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复兴以及中国城市空间的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书籍目录:
导论 空间生产的知识
一、本书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何为列斐伏尔思想的“晚期”
三、列斐伏尔晚期思想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四、空间生产的知识:含义、框架与旨趣
五、本书的篇章结构
第一章 从乡村到都市: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视野转换
一、被轻视的时光
二、方法的奠基:作为时间-空间发生学的“回溯-前进法”
三、乡村社会学视域中的日常生活批判
四、从乡村历史社会学到都市日常生活现代性批判
第二章 都市社会的辩证想象
一、五月风暴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危机
二、城市生活危机与城市权:开拓反资本主义斗争的新起点
三、都市革命:“盲域”与“知识新大陆”的发现
四、都市社会:问题式、幻象批判与可能性
第三章 从都市辩证法到社会空间辩证法
一、列斐伏尔辩证法思想的历史轨迹
二、战术与战略:都市辩证法
三、历史的终结与空间问题域的凸显
四、社会空间三元辩证法:空间政治学的认识论探索
第四章 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初步建构
一、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空间化到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
二、“新三位一体公式”:列斐伏尔空间政治经济学的奠基
三、空间生产、资本循环与资本主义的幸存
四、空间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空间化重构
第五章 国家空间理论
一、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国家生产方式
二、国家、空间与资本积累
三、全球、国家与地方:空间尺度政治学
四、国家生产方式的当代转型:从空间凯恩斯主义到后福特主义
第六章 空间政治解放议程:差异、自治与具体乌托邦
一、总体与差异政治:迈向社会主义的“取用空间”
二、自治:从国家权力批判到大众激进政治
三、日常生活革命的崇高理想:栖居与极乐的建筑乌托邦
结语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知识”的贡献、局限及其当代理论潜能与启示
一、破坏性的创造: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知识”的贡献以及局限
二、千面列斐伏尔: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知识”的理论潜能
三、“空间生产的知识”对当代城市空间生产实践的意义与启示
附录 亨利·列斐伏尔生平及主要著作年表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鲁宝,男,1990年11月生,河南信阳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已在《山东社会科学》《福建论坛》《理论探讨》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领域: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哲学。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40707719:
( 2025-02-28 09:55:19 )
秒传下载EPUB/TXT文件,精校教材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
用户1714995841:
( 2024-05-06 19:44:01 )
图文功能搭配EPUB/MOBI格式,高清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14729804:
( 2024-05-03 17:50:04 )
双语功能搭配MOBI/AZW3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43807498:
( 2025-04-05 06:58:18 )
流畅下载EPUB/MOBI文件,完整报告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14853778:
( 2024-05-05 04:16:18 )
无损版本期刊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
弗兰尼茨基:亨利·列斐伏尔是法国迄今为止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5-01 13:47:27
-
读书手冲(札记)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5-01 13:47:27
-
空间生产的知识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5-01 13:47:27
-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知识”及其当代影响与启示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5-01 13:47:27
-
好评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5-01 13:47:27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