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

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中外关系史的一部分,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侧面。有别于近百年来注重于中外史地考证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特点,本书专门论述19世纪之前中国思想对欧洲的影响,并结合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来进行分析。
书籍目录:
前论
1
第一编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
1
第二编 十八世纪中欧之文化接触
47
本论
47
第一编 耶稣会士对于宋儒理学之反响
99
第二编 启明运动与中国文化
155
第三编 中国哲学与法国革命
235
第四编 中国哲学与德国革命
302
前论
27
一 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文明
27
一 文艺复兴之物质的基础
27
(一)造纸
29
(二)印刷术
29
(三)火药
30
(四)罗灵针
32
二 文艺复兴期对于中国之认识
33
(A)教士
33
1.勃拉奴克劈尼
34
2.卢白鲁克
34
3.约翰孟德高维奴
35
4.安德鲁
35
5.鄂多立克
35
6.马黎诺里
36
(B)商人
36
1.尼古刺波罗
37
2.裴哥罗梯
37
3.康梯
37
(C)外交使者
38
1.克拉维佐
38
(D)游客
39
1.约轮西尔脱白格
39
(E)工程师及其他
39
三 马哥波罗游记之影响
39
(一)地理上的大发见
40
(二)美的与物质的生活之顺望
43
(三)自由研究之精神
49
四 文艺复兴期之中国题材
51
(一)绘画
51
1.达芬奇
51
(二)文学
52
1.曼得维尔
52
2.薄伽邱
52
3.菩雅多
53
4.阿利俄斯托
53
(三)科学
54
1.罗泽培根
54
二 十八世纪中欧之文化接触
73
一 中欧文化接触之三时期
73
第一 物质的接触时代
74
1.中国与古代希腊
75
2.中国与罗马文明
75
3.中国与伊兰文明
77
4.中国与阿刺伯文明
78
第二 美术的接触时代
78
(A)罗柯柯运动
78
(B)中国园林运动
82
(C)路易十四时代法国人之中国趣味
83
第三 思想的接触时代
85
(A)初期教士游客的著作
85
(B)耶稣会士的报告书
87
(C)孔子学说的介绍
91
二 耶稣会
94
(A)耶稣会小史
95
(1)耶稣会之成立
95
(2)耶稣会之发起人洛耀拉
95
(3)耶稣会东来传教的背景
96
(B)耶稣会士东渐始末
97
(1)沙勿略
98
(2)范礼安与罗明坚
98
(3)利玛窦
99
(4)汤若望
101
(5)南怀仁
102
(6)张诚与白进
102
(7)郎世事与蒋友仁
104
三 西学东渐之初期
106
(1)天文学
107
(2)数学
111
(3)地理学
113
(4)物理学
114
(5)气象学
115
(6)生理学
115
(7)语文学
116
(8)哲学
117
本论
125
一 耶稣会士对于宋儒理学之反响
125
一 礼仪问题与耶稣会士之态度
125
(A)所谓礼仪问题
125
1.教祖之礼
126
2.祭孔之礼
126
3.祭天之礼
126
(B)耶苏会士之态度
126
1.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之态度
126
2.耶稣会士之态度
127
(C)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
129
1.教皇禁令
129
2.康熙朱批
132
3.争论之影响
134
二 耶稣会士之孔教观
135
(A)孔教与基督教之一致说
135
1.殷铎泽
136
2.白进李明
136
3.马若瑟
137
(B)六经上帝与天即言主宰说
137
1.利玛实
137
2.利类思
138
3.南怀仁
139
4.孙璋
139
三 反理学之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139
(A)利玛窦
140
(B)龙华民灵魂道体说
143
(C)艾儒略万物真原 三山论学纪
145
(D)利类思不得已辩
147
(E)汤若望主制群征
148
(F)卫匡国真主灵性理证
149
(G)陆安德真福直指
150
(H)卫方济人罪至重
152
(I)孙璋性理真诠
154
四 反理学在中国所生之影响
160
(A)正面的影响
161
a.徐光启
161
b.李之藻
161
c.杨廷筠
161
d.魏裔介
162
e.朱宗元
163
(B)反面的影响
164
a.参远夷疏&沈?
164
b.不得已&杨光先
165
c.清署经谈&王启元
167
d.辟天主教书 尊儒亟镜&黄贞
169
e.圣朝佐辟&许大受
170
f.辨学蒭言&陈侯光
170
g.劈邪说&李灿
171
h.诛夷论略&林启陆
171
i.辟邪管见录&邹维琏
172
j.不忍不言序&曾时
172
k.(附)费隐 原道辟邪说
173
l.诛左集缘起&普润
173
二 启明运动与中国文化
182
一 所谓『理性时代』
182
(A)反宗教的哲学精神
183
1.理性的崇拜
184
2.哲学判决了上帝的死刑
185
3.理性时代是从那里来的
186
(B)希腊呢 中国呢
186
1.文艺复兴与启明运动
186
2.费内龙与魁斯奈所见不同
187
3.十八世纪欧洲的理想国
192
(C)宋儒理学传入欧洲的影响
192
1.有意的接受
194
a.朱子
194
b.邵康节
194
c.其他
194
2.无意的接受
194
a.天主实录之拉丁文本
194
b.龙华民「关于中国宗教之几点疑问」
195
c.果安当「关于中国传教事业之几个要点的评论」
195
3.异端之理学与欧洲理性时代
196
a.法国的影响
196
b.德国的影响
196
c.英国的影响
196
二 启明运动之先驱——笛卡儿
198
(A)笛卡儿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
199
1.外来文化之接触
199
2.「方法论」中所见之中国
200
3.笛卡儿哲学的新评价
201
(B)笛卡儿学派的中国哲学观
202
1.所谓笛卡儿学派
202
a.右派 巴斯噶
203
b.左派 贝尔
205
c.中派 麦尔伯兰基
208
2.巴斯噶与中国古史年代问题
208
3.贝尔所见之中国无神论
208
(C)麦尔伯兰基论「理」与「神」之异同
208
(a)基督教「神」之本质
209
(b)基督教「神」之存在的证明
210
(c)中国哲学之「理」与基督教哲学「神」之异同
211
第一「理」与「物质」之关系
211
第二「神」与「物质」之关系
211
第三「神」与「理」之关系
212
三 来布尼兹与宋儒理学之关系
215
(A)来布尼兹之中国文化观
218
1.来布尼兹与耶稣会士
220
a.与来氏往来之耶稣会士
221
一 闵明我
222
二 白进
223
b.与来氏辩论之传教士
225
一 龙华民
225
二 栗安当
225
2.『中国最近事情』中所见之中国文化观
226
3.『书简集』中所见之中国文化观
231
(B)来布尼兹之宋儒理气观
239
1.理(li)
241
2.「理」与「气」(ki)之关系
243
3.人类之灵
244
(C)来布尼兹之影响
245
1.法郎克
245
2.吴尔夫
245
3.其他
246
三 中国哲学与法国革命
262
一 哲学与大革命
262
(A)大革命的历史观
262
1.唯心观——Hgel,Madelin
262
2.唯物观——W.Blos,Kropotkin
264
3.文化观
266
(B)在哲学旗帜下之革命家
266
1.罗伯斯比尔
268
2.丹塘
268
3.马拉
268
4.密拉博
269
5.罗兰夫人
269
6.孔道塞
270
(C)大革命之哲学基础
271
1.无神论
271
2.唯物论
272
3.自然主义
273
二 百科全书派与中国思想的关系
274
(A) 所谓「百科全书派」
274
(B)百科全书派与中国思想的接触
275
1.耶稣会士之著作
275
2.游客的著作
276
3.两种著作影响之不同
276
(C)百科全书派之中国文化观
278
1.荷尔巴赫
278
a.荷尔巴赫的「沙龙」
279
b.「唯物论圣书」——自然之体系
280
c.「社会之体系」中之中国道德政治论
280
2.孟德斯鸠
282
「法意」中论中国文化之得失
282
a.中国文化之缺点
284
(1)风俗之弊
284
(2)奢侈之弊
285
(3)专制之弊
285
b.中国文化之优点
286
(1)重农政策
286
(2)救荒政策
287
(3)勤俭政策
287
c.中欧文化之比观
287
(1)亚洲风土
288
(2)特别之治术
288
(3)特别之教义
289
3.服尔德
290
a.中国人的宗教与礼仪问题
292
b.中国文化之赞美论
295
(1)中国文化之特质
296
(2)物质文明
297
(3)政治与法律
298
c.「中国孤儿」剧本之中国文化观
299
4.狄德罗
301
a.百科全书思潮
301
b.狄德罗之中国文化观
301
c.孔教的根本概念
302
5.卢梭
303
a.卢梭与中国文化
304
b.文明否定论之例证
304
三 重农学派
305
(A)重农学派之中国哲学的基础
306
1.自然法
307
2.租税法
307
3.重农政策
308
(B)欧洲的孔子——魁斯奈
308
1.中国专制政治论
309
2.经济学图表
311
3.魁斯奈之中国崇拜
313
(C)杜尔哥
314
1.财富之成立及其分配
315
2.中国问题集
316
3.杜尔哥与中国文化的接触
316
a.最早留学生
316
b.高类思与杨德望
318
c.亚当斯密之中国观
320
(D)余论
321
四 中国哲学与德国革命
328
一 德国古典哲学之革命的性质
328
(A)精神革命之意义
328
1.古典哲学之背景
328
2.纯粹理性批判之社会意义
329
3.以哲学代宗教说
330
(B)精神革命与政治革命
331
1.十八世纪欧洲学者政治思想之中国化
332
2.中国政治思想与欧洲启明专制君主之接触
332
3.腓特烈大帝之中国文化观
333
(C)精神革命之各方面
334
以文学为例
334
1.中国思想对于德国文学之影响
334
2.歌德之中国文化观
334
3.「浮士德」中所表现之中国思想
338
二 古典哲学与中国文化
338
(A)古典哲学之代表人物
339
1.Leibniz=Wolff=Schultz学派
339
2.康德
340
3.谢林
341
(B)黑格尔之中国论
341
1.史哲学中之中国地位
342
2.中国政治之优点
343
3.中国艺术之评价
343
三 叔本华之中国文化观
345
(A)「自然之意志」中所见之中国文化
345
1.「自然之意志」概要
345
2.中国材料之来源
346
3.儒 科 道 三教评论
346
(B)叔本华与朱子哲学
347
1.朱子哲学之价值
347
2.自然意志说与天论之比较
347
3.叔本华所受朱子哲学之影响
349
(C)结论
349
参考书目
352
附录
375
一 中国思想派别及其对于欧洲文化影响之不同
375
二 宋儒理学传入欧洲之影响
417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20827071:
( 2024-07-13 07:31:11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PDF/TXT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27502916:
( 2024-09-28 13:55:16 )
双语功能搭配EPUB/TXT格式,优质数字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36142924:
( 2025-01-06 13:55:24 )
图文功能搭配MOBI/AZW3格式,优质数字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43559430:
( 2025-04-02 10:03:50 )
秒传下载EPUB/AZW3文件,优质教材推荐收藏,操作便捷。
-
用户1745045889:
( 2025-04-19 14:58:09 )
流畅下载AZW3/TXT文件,高清期刊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