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翠

人物简介:

张培翠,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贾卫国教授;2015年6月-2016年7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青年骨干教师”身份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学习,师从国际著名历史音系学家Joseph Salmons教授。主持在研教育部项目一项,发表论文20语篇。 庄会彬, 201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刘振前教授;2010年9月-2011年9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中外联合培养博士”身份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语言学系学习,师从李亚非教授(Prof. Yafei Li)。现为河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

汉语伪定语现象之韵律语法阐释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近年来,伪定语现象引发众多学者的关注。这些研究主要是在句法的框架内进行的,得失兼有,但普遍忽略韵律在这一推导过程中的作用问题,这不仅造成了理论上的繁琐,而且还面对一些现象无从下手。事实上,对于汉语伪定语现象的生成,韵律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分,庄会彬等已尝试使用句法-韵律匹配思想来解释伪定语所表现得句法-语义错配问题;但相对而言,其研究尚嫌粗糙,尤其是其句法与韵律理论未能真正做到有机的结合,从而给我们再次探讨伪定语问题留下足够的空间。本书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伪定语现象。 本研究的思路如下:在对伪定语界定和分类的基础上,首先展示以往研究的一些漏洞——以往的研究框架无法解释所有伪定语现象,其中的部分未解决现象甚至对其解释造成了威胁。之后,运用冯胜利所倡导的韵律语法理论框架,解决以往研究所遗留的问题。通过更多的理论事实,展示韵律语法已有的核心重音理论的解释力。借此表明,本研究为什么选择使用单一的韵律句法理论——以往所搭建的理论框架虽见成效,但其句法是句法,韵律是韵律,未能把二者无缝衔接。反观既有的核心重音思想,则让句法和韵律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由此表明;用韵律句法理论对伪定语现象做出统一解释,本身就是对伪定语研究的一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