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王正萍 主编
人物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历史唯物主义书籍相关信息
- ISBN:暂无ISBN
- 作者:(巴西) 保罗·柯艾略 / 王正萍 主编 /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 组织编辑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 组织编辑
-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3-5
- 页数:2904
- 价格:9.6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哲学爱好者, 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政治学者, 社会科学工作者, 历史研究者, 对社会主义理论有兴趣的读者
- TAG:政治理论 / 历史分析 / 社会科学 / 历史唯物主义 / 革命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4-29 08:14:19
内容简介:
编辑说明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和一切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在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遭到林彪、“四人帮”一伙的严重歪曲和篡改;同时,多年来它又受到国内外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思潮的攻击和挑战。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为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当前具体实践的正确结合,从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编选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论述,给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从事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与研究的同志,提供一个基本线索,以便于查阅有关原著,系统地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基本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
二、在编辑过程中,我们查阅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的全部中文译本和毛泽东公开发表过的全部著作,力求将他们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论述收全。在摘引他们有关论点的时候,尽可能摘引完整的段落或完整的论述,同时,注意到前后文的联系,然后将他们的论述按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分编为八章,每章又根据内容分节、小标题和论点标题。论点标题力求反映革命导师对某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并尽量采用他们的原话或根据原话缩写、改编。在每一论点标题下,按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顺序,一般按写作年代(无写作年代物发表年代)的先后排列。这样的编排,一方面是为了便于读者查找,同时也力求完整、准确、系统地反映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丰富内容及其历史的发展过程。
三、由于革命导师对某一论点的论速,往往和其它论点联系在一起;有的同一论点,也往往有几重意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用它。因此,我们按照每一个章节和论点进行编排时,有一些论述要重复放置,考虑到体系和论述的完整性和方便读者查阅,我们觉得这种重复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
四、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一般规律又是离于特殊规律之中的。因此,研究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必须联系特殊规律进行;必须把一般原理和当前具体的社会主义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在编选时,也适当选用了与历史
唯物主义原理有密切联系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当前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论述。
五、本书选用经典著作的版本,均采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列宁文稿》、《斯大林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72年版、《列宁选集》1960年服、《马克思主义论国家》1964年版、《斯大林选集》1979年版、《斯大林文选》1962年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1975年版、《毛泽东选集》1900年7月改横排本(《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年横排本)、《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1966年第二版和其它单行本(极个别的是从公开报刊转引的)。凡《全集》与《选集》中皆有的内容,以《选集》中的译文为准。
六、本书中的注释凡脚注后不再加任何说明的,即为《全集》《选集》中经典作家本人所加的脚注;几脚注后署名“原译者注”、“原编者注”、“原注释”的即为《全集》《选集》中署名“译者注”、“编者注”以及附于书后的注释。
七、本书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组织编辑的。参加编选的有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原理教研室、北京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清华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哲学教研室、北京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哲学教研室、北京师范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北京钢铁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北京外国语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北京商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北京工业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北京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大连工学院政教部哲学教研室、吉林工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等单位的一百多位同志。
本书由王正萍主编,编辑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于、王正萍、刘武英、冯卓然、杨焰、吴荚杰、宋孚信、何君康、陈仲华、周隆滨、周蛙、赵家祥、徐明、袁远林、黄美来、高光、顾肇基。
参加各章编辑工作的,第一章:宋孚信、高纪辉、张晓明;第二章:陈仲华、胡正寰、李善政、段忠桥;第三章:周隆滨、何君康、刘洪年、陶菊怀;第四章:李唤、芮盛楷、尹惠民;第五章:胡可、刘惠英;第六章:刘武英、曲为民;第七章:杨子真、王韵清、赵文忠;第八章;周姓、苏厚重、方学昌、李振霞、管特月。
多加全中修改定缩工作的有,王正萍、何碧康、方学昌、王韵清、张碍昌、吴大任等同志。参加本市初选工作的有(以姓氏笔画为序);了土峰、门提南、马照青、王正萍、王锁生、王玉波、王军、王子恺、王子、王昌选、王巨才、方华、方学昌、尹惠民、艾众、兰洁、甘公废、划美类、刘艳慧、刘武英、冯端芳、冯卓然、户恒显、石云费、波珍、李清昆、李洁期、李廷贵、李唤、李茂芸、李延良、李克、李振霞、江凌飞、余少波、肖明、辛文荣、宋秦年、吴玉瑶、吴树立、陈沁、陈仲华、迟惠玲、芮盛楷、佟德富、苏厚重、张万军、张淑芬、张晓明、杨庆文、杨焰、杨镜江、杨汝芬、杨庚、扬武栓、周隆滨、周蛙、岳华亭、姜宏周、赵家祥、赵光武、赵俊玲、赵文忠、侯才、袁远林、胡可、龚云松、段忠桥、徐景冲、徐大笏、徐明、郭敏华、郭春英、郭兰清、顾肇基、商纪辉、高宝物、高光、萨兆为、梁树发、康启字、彭琦、游圣修、董永俊、褚君玉、滕裕生、蔡俊生、黄美来、魏光君等同志。
参加部分章节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的有:靳辉明、徐飞、会夕波、王昌远、赵家祥、梁中义、李清昆、黄美来、宋秦年、张慎德、唐淑云、吴伴、李丽伟、尚晶晶等同志;李秀林同志对部分章节提出书面修改意见。
八、本书由于工作量比较大,编者水平有限,编选时间仓促,工作不够完善,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希望同志们对本书编辑工作的各个方面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以便将来再服时修改和增补。
1982年8月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