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译者张爱玲的中英翻译:一个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

离散译者张爱玲的中英翻译:一个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解读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张爱玲(1920—1995)的中英翻译历时四十余载,是张氏的翻译活动乃至其一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张爱玲的中英翻译始于1952年,彼时,张爱玲刚刚从中国大陆辗转至香港。在港寓居三年后,张氏移民美国,此时,张氏的中英翻译可视为她英语写作中的重要环节。移居美国后,张爱玲的生活也是居无定所、流离颠沛。张爱玲所有的中英翻译活动都是在这种离散的历程中开始和完成,这种地理上的置换与离散经历对张爱玲的中英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爱玲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翻译都展示了不同的面貌,而这些面貌又与译者迁出的母国和移居国有着密切的联系。透过张爱玲的中英翻译,我们看到张爱玲一直在反复追寻、思考自己的文化身份。因此,张爱玲的中英翻译也就构成了张爱玲一生图景中极为重要的景致。对张爱玲的中英翻译进行研究将为现今我们认识一个更为完整、更为全面、更为真实的张爱玲有重要意义。然而,与当今对张爱玲文学创作乃至对张爱玲英中翻译的研究相比,目前学界对张爱玲中英翻译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有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张爱玲的中英翻译,从张爱玲中英翻译的文本特征出发,将张爱玲视为离散译者,采用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的双重视角对张爱玲的中英翻译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视角
二、为何研究张爱玲的中英翻译
三、为何称张爱玲为离散译者
四、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五、研究问题
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成果
一、前人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研究成果
二、前人对张爱玲翻译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章节构架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方法
三、章节构架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张爱玲的翻译
第一节 张爱玲的英中翻译
一、起点:上海(1941—1952年)
二、中转站:香港(1952—1955年)
三、终点:美国(1955—1966年)
四、本节小结
第二节 张爱玲的中英翻译
一、香港:1952—1955年
二、美国前期:1955—1967年
三、美国后期:1967—1995年
第三章 张爱玲第一阶段的中英翻译:自我东方主义面貌的呈现
第一节 Naked Earth(1954)
一、Naked Earth的游历特质
二、对专有名词的翻译
三、对京剧《玉堂春》唱词的翻译
四、对粗俗语的翻译
五、中国人形象的再现
六、美国人/西方人形象的再现
第二节 Shame,Amah!(1962)
一、删减
二、对情节的改写
第三节 结语
一、张爱玲第一阶段中英翻译的自我东方主义之轨迹
二、张爱玲第一阶段中英翻译女性译者主体性之呈现
第四章 张爱玲第二阶段的中英翻译:女性译者主体的回归
第一节 The Golden Cangue(1971)
一、译文正文
二、注释的运用
三、本节小结
第二节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1995?)
一、译文正文
二、译注
三、删节
第三节 结语
一、张爱玲第二阶段中英翻译的女性主义翻译诗学
二、张爱玲第二阶段中英翻译女性译者主体性之呈现
三、张爱玲第二阶段中英翻译的反殖民主义倾向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张爱玲的中英翻译:一个艰难的主体体认历程
第二节 理论反思与总结
一、当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缺憾
二、当今后殖民翻译理论的缺憾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附录一 张爱玲中译英译作一览表
附录二 张爱玲英译中译作一览表
参考文献
一、张爱玲中英翻译作品
二、中文参考文献
三、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王晓莺,女,江西永丰人。2010年获香港浸会大学翻译课程哲学博士,现于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任教。曾在Translation Quarterly、《中国翻译》、《外国语文》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现阶段研究兴趣是:文学翻译、性别与翻译、传统译论。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45673864:
( 2025-04-26 21:24:24 )
无延迟下载MOBI/AZW3文件,优质报告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26429915:
( 2024-09-16 03:51:55 )
高清的期刊资源,音频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8803756:
( 2025-02-06 09:02:36 )
双语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20812977:
( 2024-07-13 03:36:17 )
高清的期刊资源,音频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14251150:
( 2024-04-28 04:52:30 )
高清版本报告资源,MOBI/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