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建构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03 07:12:30

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建构

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建构精美图片

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建构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建构及其意义/1 第一节 艾滋病何以成为一个“问题”?/3 一、艾滋病问题的学理冲突及其社会文化意义/4 二、“最高政治定位”背后的博弈/9 三、“艾滋病问题”:中国社会重组的标识/16 四、解决问题的前景:推动中国社会重组进程/21 第二节 艾滋病恐慌:整肃性道德的最后武器/27 一、疾病,往往是政治的工具/27 二、恐慌必然推动传播/28 三、我们需要理解艾滋病感染者的什么?/29 四、怎样做,才算是理解艾滋病感染者?/30 五、防治艾滋病的社会意义:对公民的生命负责/34 第三节 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的价值理念/37 一、政治理念:从“御敌”到“负责”再到“维权”/37 二、社会理念:从“部门合作”到“社会动员”再到“社群为 主体”/39 三、文化理念:从“高危人群”到“去污名化”再到“个人权利 伸张”/41 四、生活理念:从“洁身自好”到“参与社会”再到“公民 责任”/42 五、核心理念:从“救亡”到“健康”再到“幸福”/44 第二章 艾滋病防治中的“三国演义”/49 第一节 行动逻辑的双向冲突:感染者的应对取向的三方共构/51 一、感染者为什么会出现负面的应对?/51 二、感染者的自我定位及其行动逻辑的冲突/54 三、政策执行者与感染者,不同的行动逻辑/57 四、医患双方的行动逻辑冲突/59 五、个体归属:三方之间的不同行为逻辑/61 六、研究视角的启示:多主体的共构/65 第二节 感染者对于“三国演义”的主体认知/66 一、如何让感染者安全地说出心里话?/66 二、感染者被谁歧视?被歧视了什么?/69 三、感染者对CDC的工作怎么看?/72 四、感染者对于医院工作的评价/76 五、志愿者,为人为己的贴身服务/82 第三节 艾滋病防治:从“三国演义”走向“三位一体”/88 一、我们要讨论什么?/88 二、在志愿者眼中,“三位一体”进展如何?/90 三、CDC如何看待“三位一体”?/104 四、“三位一体”在医院的眼中/113 五、“分久必合”=利益协调/116 六、推进“三位一体”的政策保障/125 七、且议且行,愈进愈明/134 第四节 电脑调查问卷、“三方”访谈提纲及定性访谈的总结 框架/137 一、电脑调查问卷/137 二、“三方”访谈提纲/160 三、定性访谈的总结框架/162 第三章 艾滋病的性传播/165 第一节 性传播风险:男人的“马太效应”/171 一、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171 二、如何进行假设与检验?/172 三、四个视角分别检验,发现了什么?/176 四、性社会学对于马太效应的解释/178 第二节 性传播风险:女性的多伴侣/180 一、社会网络中女性之性/180 二、假设与检验:什么因素的作用更大?/181 三、女性主体的多因素选择/184 第三节 性传播风险:多人的性行为/185 一、交换性伴侣的现状与分析/185 二、群交,什么人在做?/187 三、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多大?/188 第四节 性传播的新风险:新型毒品/190 一、新型毒品的现状/190 二、新型毒品危害整体健康/193 三、新型毒品严重加剧性传播/194 第五节 理论探讨:性传播,社会学的解决之道/197 一、性传播是网络化的/197 二、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199 三、性传播,依托于社会结构/201 四、风险,更来自非法“性产业”的组织形式/205 五、我们如何了解她们?/209 六、她们才是主体,我们仅仅是帮助/213 七、艾滋病社会学的理念与模式/216 第四章 艾滋病社会学的方法论/223 第一节 艾滋病调查的“过程控制”/225 一、生活环境的控制:添加调查点的全面考察/225 二、调查情境的控制:激发主体充分呈现/228 三、数据质性的控制:收集“主体的构建表现”/231 四、走向整合:过程控制的方法论意义/233 五、对于社会学方法的光谱式理解/235 第二节 艾滋病调查的整体真实度——检验问卷调查质量的新方 法/239 一、现有的检验手段,难以“验真”/239 二、被调查者的自答设计/240 三、调查员现场监测的设计/241 四、使用回答时间进行检验的设计/243 五、整体真实度的确定与意义/243 第三节 社会学与公共卫生相结合:艾滋病发生率的讨论/245 一、为什么需要“自报发生率”/245 二、各个历史时段的共性考察/247 三、历史发展与社会阶层的相互关系/253 四、哪些性行为的感染风险更高?/255 五、启示:客观测定与主体建构视角并行不悖/256 第四节 艾滋病给社会学带来的新视角/258 一、个体究竟是怎样被组织起来而存在于社会和参与社会的?/258 二、对于婚姻的划分标准和概念体系,需要增加“性”的视角/261 三、应该用个体的细小社会行为对理论进行证伪/263 四、在实证方法上,艾滋病推了我们一把/264 第五节 艾滋病研究对于跨学科主张的启示/266 一、跨学科,何以可能?/266 二、跨学科主张何以可能成为陷阱?/270 三、实现跨学科的三个层次的条件/275 四、跨学科的可行性究竟是什么?/279 跋 走向生命社会学/283 附录 性传播的田野调查与感悟/291 一、我在现场:“相处式体验”/292 二、性传播的存在基础/294 三、性传播的客观条件/297 四、性传播的生活意义/302 五、性传播的可能性/307 六、性传播的另一半:男客/311 七、我了解到你的人生,你丰富了我的心灵/317 致谢/320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多终端(962+)
  • 高速(1071+)
  • 可打印(993+)
  • 精校(1169+)
  • 过期(136+)
  • 缺章(954+)
  • 广告(939+)
  • 超值(987+)
  • 破损(471+)
  • 绝版(290+)
  • 独家(527+)
  • 带目录(233+)
  • 无缺页(984+)
  • 富有想象力(771+)
  • 稀缺(451+)
  • 宝藏(242+)
  • 无多页(530+)

下载评论

  • 用户1724725061: ( 2024-08-27 10:17:41 )

    音频功能搭配EPUB/MOBI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36206854: ( 2025-01-07 07:40:54 )

    完整版本报告资源,PDF/MOBI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16513308: ( 2024-05-24 09:15:08 )

    完整的教材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44145046: ( 2025-04-09 04:44:06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MOBI/AZW3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14427377: ( 2024-04-30 05:49:37 )

    完整版本期刊资源,PDF/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