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唯识学派,从三世纪至七世纪的五百年内,在印度学术思想界有其辉煌的历史;后有真谛、玄奘等人在中国弘扬,在六、七世纪的中国佛学史也发生过极大的影响。因此欲了解唯识学须先对唯识学派的历史发展有所认识。本书即是先就唯识学派的历史源流作一探述,次就其哲学内容作一解析。
书籍目录:
序 1
第一編 5
第一章 今日研究佛學之現狀 6
第二章 從現代思潮看唯識學 12
第一節 時代思潮與佛學 12
第二節 科學與佛學 14
第三節 哲學與唯識學 20
第三章 從中國佛學史看唯識學 24
第一節 中國佛學史的概觀 24
第二節 唯識學與各宗 28
第四章 從印度佛教史看唯識學 54
第一節 根本佛教與唯識學 54
第二節 唯識學與印度大乘佛學者 62
第五章 唯識學之歷史概觀 66
第一節 唯識學之發源 66
第二節 唯識學之萌芽 68
第三節 唯識學之長成期 70
第四節 唯識學之建立與弘傳 71
第五節 中國之唯識學派 75
第二編 79
第一章 緒論 80
第一節 哲學的名義 80
第二節 哲學的方法 81
第三節 哲學的性質與唯識之有 82
第四節 哲學與唯識學的範圍 84
第五節 唯識哲學之意趣 85
第二章 論題之建立 94
第一節 釋論題——《唯識三十論》 94
第二節 論文之組織 97
第三節 作者與譯者 100
第三章 唯識大意 104
第一節 宇宙人生之假說 104
第二節 唯識略義 108
第三節 略釋識能變義 110
第四節 能變的次第 114
第四章 了境能變識(知識論) 119
第一節 敘言 119
第二節 本頌與大綱 127
第三節 根境識與感覺(知識的所依) 129
第四節 六識的三方面 133
第五節 六識的心理與感受 134
第六節 泛論情感情緒與心所法 147
第七節 前五識的產生 149
第八節 意識的生起 149
第五章 思量能變識(人生論) 151
第一節 敘言 151
第二節 舉頌釋名 153
第三節 所依與所緣 155
第四節 體性、行相、相應 158
第五節 末那之界繫與伏斷 160
第六章 阿賴耶識(本體論) 162
第一節 敘言 162
第二節 阿賴耶識之三相 171
第三節 阿賴耶識之種子 174
第四節 阿賴耶識之功用 181
第五節 阿賴耶識之感受 185
第六節 阿賴耶識之因果 187
第七節 阿賴耶識之捨位 188
第七章 理性的唯識論 190
第一節 唯識的中道義 190
第二節 唯識的辯證法 195
第三節 唯識的因果律 196
第四節 唯識的業果緣起論 197
第五節 唯識的三性三無性 205
第六節 唯識的真如性(明唯識性) 215
第八章 實證的唯識論 216
第一節 總說 216
第二節 資糧位 219
第三節 加行位 222
第四節 通達位 226
第五節 修習位 229
第六節 究竟位——佛果 235
附录: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研究 237
一 云何緣起 237
二 阿賴耶緣起 240
三 如來藏緣起 255
四 阿賴耶緣起與如來藏緣起之比較 267
五 結論 274
作者简介:
法舫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入室弟子,两度出国传教,为中印、中锡文化交流作出相当大的贡献。已出版著作《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佛学对于人生之看法》《一个佛学者的程序》《金刚经演讲词》《印度之文化》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25959763:
( 2024-09-10 17:16:03 )
稳定下载PDF/MOBI文件,优质报告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
用户1728039711:
( 2024-10-04 19:01:51 )
优质版本报告资源,PDF/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34619975:
( 2024-12-19 22:52:55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EPUB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4793404:
( 2024-12-21 23:03:24 )
流畅下载MOBI/AZW3文件,无损小说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30867590:
( 2024-11-06 12:33:10 )
无延迟下载AZW3/TXT文件,优质学术推荐收藏,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