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沃新书屋
首页
(current)
投诉
收藏
点击选择搜索分类
百度云
夸克网盘
阿里云
PDF
Mobi
Epub
Kindle
txt
AZW3
综合格式
搜索
沃新书屋
-
定州藏珍·精品卷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社信息:
类型:
1957年成立的出版社
成立时间:
1957年1月
出版社特色:
出版社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定州藏珍·精品卷书籍相关信息
ISBN:9787501050949
作者:
定州博物馆 编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8-1
页数:240
价格:680
纸张:暂无纸张
装帧:精装
开本:暂无开本
语言:暂无语言
适合人群:历史爱好者, 文物收藏家, 地方文化研究者, 古籍研究者, 艺术品鉴赏者
TAG:
中国历史
/
艺术鉴赏
/
文化遗产
/
古籍收藏
/
地方志
豆瓣评分:9.1
更新时间:2025-05-04 17:32:03
内容简介:
定州博物馆竣工开馆,《定州藏珍》随之问世,本书总计收录文物近千件,分卷出版,大半为首次公开发表。我有幸参与了定州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此前大致知道定州藏品不错,但数量如此之多,品质如此之好,价值如此之高,还是大大超出了原来的想象。 博物馆布展完成,当我在静悄悄的展厅与这些宝贝深情相望时,当一张张文物照片带着墨香变成精美的书稿时,一种穿越时空的极度舒畅感,一次再次油然而生,贯通全身,逸兴遄飞。 定州是汉中山国故都,两汉十七代中山王在此绵延达329年之久。域内遗存大量汉墓,1959年以来,先后发现了中山简王刘焉、中山靖王刘胜(满城)、中山穆王刘畅、中山怀王刘修等王墓,数以万计的各类出土文物,震惊世间,给人们提供了阅读文献、听说历史完全不一样的直接感受和新的立体化的认识。 汉代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具有极为深远影响的朝代,每当面对大汉遗珍,我就会不期然想到那个提三尺剑,唱大风歌的刘邦;想到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文景之治;想到武帝时“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国豪迈;想到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究难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定律。 探究中国历史,涉及兴亡更替,免不了碰到佛教这个话题,佛教文化经过千百年的过程,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所收录的北朝白石造像和宋代两座塔基地宫文物,都是佛教盛行时期的产物。 定州博物馆所藏北朝白石造像,相当一部分为新近出土,普遍运用了浮雕、透雕、描金彩绘等技法,丰瞻华美。是继曲阳修德寺、邺城北吴庄以及南宫之后又一次重要发现,是佛教文化研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资料,而博物馆的及时展出以及本书的出版,则为开阔广大观众和读者的欣赏空间提供了可能。 置身其间,说不定您会因此触动情怀。君不见,造像者已然湮没,拜佛者不知所终,妙相庄严、金刚怒目的佛国诸尊伴随着佛教的高潮抑或低落,迎着各色人等时浓时淡的香烟,面对观赏者或深或浅的目光,静静地与红尘相伴,不发一言,不绝如缕。 定州北宋静志寺塔基地宫、净众院塔基地官分别发现于1969年5月和12月,完整出土800余件文物珍宝,包括若干铭文题记,年代准确,是佛教研究和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且不说佛教圣物七重棺佛骨舍利,也不说描绘佛祖涅粲的宋代壁画和琳琅满目的各类佛前供物,单单一组木雕和鎏金天王力士铜像,绝对称得上是神品无双。我敢保证,您只须看上一眼,便会终生难忘。艺术的魅力呀!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定瓷,定瓷因定州而名,仰赖静志寺塔基地宫、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大量各类完整定瓷,定州博物馆堪称海内定瓷收藏第一重镇。久负盛名的国宝龙首大净瓶是其代表,然而,定州收藏的定瓷,又非一件龙首大净瓶所能概括,一百几十件各种相似或不同类型的定瓷文物,几乎件件都是精品,不把它们发表出来供更多的人鉴赏,无论如何都对不起守望者的责任和这些泥土与烈火幻化出来的精灵。 定窑是北宋五大名窑之一,定瓷瓷质莹润,风格古雅,“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固然为其主要特点,然而,我更看重的是定窑匠人的发明和革新所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从而使瓷器得以进入普通百姓的家庭。正如陶器开启了人类智慧之门,青铜器标志着文明的成熟,铁器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状况,瓷器则从根本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而无异于一场革命。想想看,奢侈如汉中王者,无非陶缸、陶盘、陶匝、陶勺而已,岂可与“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定瓷同日而语。 我不是器物研究的专家,谈了自己的一点感受,把它做为本书的序言不一定合适,但也只好这样交差了。
收藏人数最多的作品
中国古玉器图典
中国彩陶图谱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仰韶文化研究
西亚考古史
>>>查看文物出版社更多作品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
定州藏珍·精品卷
【点击查看】直接下载文件
点击去看看
广告
定州藏珍·精品卷分类索引数据信息
ISBN:9787501050949
出版日期:2017-8-1
适合人群:历史爱好者, 文物收藏家, 地方文化研究者, 古籍研究者, 艺术品鉴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