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培东
人物简介:
廖建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分会委员,《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究生论文评审专家,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上海市耳鼻咽喉科学会颅底外科组成员。主编《蝶窦与垂体瘤》《耳鼻咽喉临床解剖彩色图谱》等专著。在颅底外科方面,尤其在经鼻蝶窦鞍区肿瘤切除术、颅面联合进路前中颅底肿瘤切除术及侧颅底手术的解剖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著名耳鼻咽喉科专家萧轼之教授誉为“耳鼻咽喉科的破墙手”。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军队、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及院校科研课题,发表论著30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医疗成果二等奖共6项,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2项。
夏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要从事耳鼻喉、颅底外科和头颈外科工作。1987年在华西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后于山东医科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进入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专业博士后工作站,从事数字解剖学及微创外科研究,2002年就职于北京同仁医院,主攻耳外科、侧颅底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BAHA植入手术,积极推广人工听觉植入技术。曾赴美国南加州大学HOUSE耳科研究所、瑞士苏黎世大学FISCH耳科中心作访问学者,学习现代耳外科理论和各种听神经瘤手术入路、侧颅底外科理论和各种侧颅底手术入路。2009年起受FISCH国际显微耳科基金会邀请,每年夏季赴瑞士苏黎世大学解剖学系担任Advanced Microsurgery of the Temporal Bone和Microsurgery of the Skull Base学习班特聘教师。主译Ugo Fisch. Microsurgery of the Temporal Bone: The Zurich Dissection Guideliins和Microscope and Ear: The Origin of Microsurgery。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副主译Ugo Fisch. Microsurgery of the Skull Base。于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发表论文The transotic approach for vestibular schwannoma: indications and results。
戴培东,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研究员,实验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耳力学与中耳植入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分会常委、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常委、《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等。主要从事临床解剖学和耳鼻咽喉科学基础研究。近年来主持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业著作5部。荣获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解剖学(第2版)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随着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和功能保留外科整复技术的提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突破了传统范畴和术式限制,以恢复功能为目标的微创手术更是突飞猛进。尤其是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激光、超声刀、低温等离子等技术的应运而生,使得原来被视为手术禁忌的颅底跨学科解剖区域的手术成为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学发展最为迅猛的分支,其相应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也蓬勃发展;经鼻进路的眶部手术及相应临床解剖学研究的开展,催生了鼻眼相关外科学分支学科的发展;颞骨数字化解剖学研究的开展使得耳神经外科学的发展进入更深层次,甲状腺微创手术的开展更加具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业特色和创新性。颅底、喉、下咽肿瘤切除后功能重建的各种手术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第2版编委会成员在钟院士和二位总主编的直接指导下,力求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解剖学》的编写从临床应用解剖学角度出发,以阐述本学科当代最新型的临床手术进路为目标,详尽描述和探索这些手术的解剖要点、术中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预防。这将有益于提高临床医师对临床应用解剖的认识和手术技能,推动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希望这本专著能够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及临床应用解剖学工作者具有参考价值。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