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05 01:01:35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精美图片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全书共11章,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基本问题研究;涉及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基本要素、中国文学史的知识属性、中国文学史的时间、中国文学史的空间等理论问题。该部分是本书的核心。 二是相关问题研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涉及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反思等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相关联的理论问题。 本书立足于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和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现实,阐述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辨析中国各民族文学多向影响的复杂关系,探讨如何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指导下,将少数民族文学有机地融入中国文学史,既突出汉族文学的主体地位,又凸显其他民族文学的独特价值,还原中国文学多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现场和发展轨迹。 本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并论述了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角度,提出了中国文学多民族、多地域、多历史、多传统、多语种的基本特征,通过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科学、客观地处理各民族文学的文学史结构关系,促进新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和研究范式的转变。此外,在当前民族问题日益突显,各民族团结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统一的复杂国际国内情况下,发掘各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精神和中华文化传统生成中的作用,为构建和谐中国与和谐中华文化提供历史、文化、文学资源,具有显在的现实价值和社会意义。

书籍目录:

导言 …………………………………………………………………… 1 上 部:基本问题研究 第一章: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 9 一、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法理基础 二、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基础 三、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科基础 四、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33 一、多民族历史观 二、多民族文学观 三、多民族民族观 四、多民族国家观 五、多民族哲学观 第三章: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与功能…………………………68 一、现代知识转型与文学地位的提升 二、文学史的形成及权力 三、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 四、中国文学史的功能 五、文学史知识建构的个人话语权力与国家意识形态规约的调适 第四章: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问题………………………………………99 一、创作主体身份的多民族属性 二、多种文学传统与多种文学形式 三、多语种、跨语种与双语写作 第五章:中国文学史的时间………………………………………… 113 一、中国文学的“显在式样”与“隐性式样” 二、历史线性时序与中国文学史的时间结构 三、“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历史”的互文性关系 四、时间:多时间与多历史 第六章:中国文学史的空间………………………………………… 135 一、多地域与多民族相叠加的文化及文学 二、跨地域与跨民族文化及文学 三、动态的空间与文学 下 部:相关问题研究 第七章:少数民族文学的发生与学科反思……………………… 157 一、少数民族文学发生的制度环境 二、国家一体化格局中少数民族作家队伍的整合 三、民族民间文学资源的发现与价值重构 四、少数民族文学的知识化 五、少数民族文学的学科化 六、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 第八章:当代各民族母语文学的在场方式与跨语际传播……… 202 一、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当代母语文学的尴尬处境 二、单边译入:文化洼地效应的放大与文学权力的放逐 三、策动与新路: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自觉 第九章: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与历史哲学转型………………… 227 一、现代与传统的起承转合 二、“中国”与西方的博弈交融 三、文学与历史的互相生成 四、作为“民族”内部动力的现代性历史 五、进行中的历史 第十章:世界文学中的多民族文学……………………………… 266一、世界文学、民族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 二、范式转移与重绘文学史面貌 三、多元文化主义及其不满 四、殖民、流散、跨国主义转向 第十一章:汉语世界中的多民族文学——1981-2009《民族文学》的统计学分析……………………………………………………302 一、多民族作家汉语文学 二、多民族母语汉译文学 三、多民族民间文学 四、多民族文学的公共空间 五、世界眼光与多民族文学观

作者简介:

李晓峰,男,汉族,1962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现为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民族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全文转载(摘)。出版《玛拉沁夫小说艺术论》等著作四部。获国家、省部级政府奖六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四项。 刘大先,男,汉族,1978年生于安徽六安,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访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学、近代文化史,著有《时光的木乃伊》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珍藏(878+)
  • 清晰(782+)
  • 可搜索(943+)
  • 稳定(611+)
  • 直链(121+)
  • 惊喜(1618+)
  • 自学(127+)
  • 职场(995+)
  • 实用(582+)
  • 云同步(795+)
  • 自相矛盾(742+)
  • 过期(980+)
  • 可检索(872+)
  • 如获至宝(984+)
  • 神器(480+)
  • 模糊(985+)
  • 低清(451+)
  • 绝版(897+)
  • 引人入胜(341+)

下载评论

  • 用户1733276512: ( 2024-12-04 09:41:52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MOBI/AZW3格式导出,推荐下载。

  • 用户1742367412: ( 2025-03-19 14:56:52 )

    精校版本学术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 用户1720542883: ( 2024-07-10 00:34:43 )

    图文功能搭配PDF/TXT格式,优质数字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21682832: ( 2024-07-23 05:13:52 )

    图文功能搭配EPUB/AZW3格式,高清数字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44483774: ( 2025-04-13 02:49:34 )

    精校的报告资源,互动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