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式批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

“传记式批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精美图片

“传记式批评”研究:以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传记式批评”通常被认为是文学批评方式的一种,要求研究者在解读、研究文学作品时,首先要全面了解、研究作者的生平、创作经历、创作意图、人格特征乃至生活态度等传记性材料,然后对照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批评作品的内涵。本书讨论的“传记式批评”基于“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即用传记文体来写的文学批评的文本。本书对“传记式批评”的有关问题进行界定,对其基本要素和派生要素加以分析,并从史德、史识、史才等几个方面着手,探讨了“传记式批评”应遵循的原则,在具体传记文本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性问题,从而为“传记式批评”写作实践提供视角及方法上的参考。 本书力图打通文艺学、文学批评与传记研究等学科,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中归纳提炼出“传记式批评”现象,同时予以理论论证。以作者提出的“传记式批评”的理论框架出发,通过评析大量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较全面地总结中国近现代作家传记文本写作的经验教训。对若干有代表性的中国现代作家的生平思想活动与创作特点,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学术界普遍认识的研究心得。

书籍目录:

序 导言 一、研究对象的提出 二、“传记式批评”的历史渊源及相关实践 三、当代“传记式批评”研究综述 四、预期研究目标、研究重点和方法 第一章 “传记式批评”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一节 “传记式批评”的界定及其文本要素 第二节 与其他文学批评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节 传记作品的本质属性问题 第二章 “传记式批评”的基本内容要素 第一节 作家所处时代、社会背景及影响人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二节 作家的生平、文学活动与其整体思想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作家的政治思想、文化观念、世界观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第四节 作家创作的整体评价、文学成就与不足及其原因 第五节 作家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特点 第六节 作家的私生活问题应该如何把握 第七节 关于传主的一些特殊的问题 第八节 小结 第三章 “传记式批评”的派生要素和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节 “传记式批评”写作的派生要素 第二节 传记式批评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传记式批评”的分类 第四章 近年来“传记式批评”写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第一节 “传记式批评”中反映出作者学术素养欠缺等问题 第二节 警惕传记与传记体小说相混淆的现象 第三节 对传主的历史地位、人格特点的整体把握不够 第四节 材料的考订和一手材料运用方面的问题和经验 第五节 缺乏对作品文本深入细致的分析 第六节 充分借鉴国外传记式批评的经验和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孟晖 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曾任新华社记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传记理论、新闻传播史和数字出版,已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上海市课题两项、上海社会科学院课题三项,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批注(661+)
  • 物超所值(294+)
  • 清晰(750+)
  • 多终端(157+)
  • 流畅(697+)
  • 雪中送炭(647+)
  • 可搜索(548+)
  • 过期(696+)
  • 经典(513+)
  • 影印(942+)
  • 双语(409+)
  • 满意(647+)
  • 研究(250+)
  • 模糊(483+)
  • 重排(178+)
  • 可听读(741+)
  • 高速(200+)
  • 精校(965+)
  • 错乱(710+)
  • 一键(650+)

下载评论

  • 用户1723854802: ( 2024-08-17 08:33:22 )

    优质版本教材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资源优质。

  • 用户1743277657: ( 2025-03-30 03:47:37 )

    流畅下载MOBI/AZW3文件,优质报告推荐收藏,体验良好。

  • 用户1714427144: ( 2024-04-30 05:45:44 )

    无损的期刊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21000548: ( 2024-07-15 07:42:28 )

    精校版本小说资源,PDF/MOBI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 用户1738380996: ( 2025-02-01 11:36:36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EPUB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