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刚
人物简介:
王凤刚,1945年出生,196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苗族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丹寨县史志办公室退休干部,丹寨县苗学会副秘书长。
长期在县机关工作,业余热心苗族民间文化搜集研究,写作发表相关译作及研究文章二百来篇,参加撰写《贵州省情》、《贵州年鉴》、《丹寨县志》(副主编)等重要工作,独立搜集整理译注八十多万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贾理》一书,并被评选为“首届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
作品获多项国家部级奖、省州政府或部门奖,个人亦获省州县政府或部门授荣誉多项,“守护民族记忆”的事迹被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报道。
苗族贾理(上.下册)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部苗—汉文双语对照的《苗族贾理》,由凡例、序、前言、正文及附录、后记组成,其中正文有11篇80多个章节,注释丰富,兼有插图。全书共80多万字,内容广博精深,是苗族历史生活和文化特征的镜子,也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和理想的镜子。目前所知,其记载的内容至少涉及到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贾理、苗族芦笙舞锦鸡舞、苗族蜡染、苗族木鼓舞、苗族铜鼓舞、苗族鼓藏节、苗族芒筒芦笙音乐、苗年、苗族服饰、水书习俗、水族端节)和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历法、苗族婚俗、苗族祭尤节、苗族扫寨)。
《苗族贾理》作为一部在黔东南流传千年的口传经典,有固定的传统的篇章框架,分为“支”(苗语直译,相当于汉语的部、篇)、“串”或“朵”(苗语直译,相当于汉语的章、节)。过去的大贾师差不多都能诵唱这些传统的篇章。但是由于传承的变异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贾师,师承不一样,其篇、章、节划分及冠名亦有所不同,其传承的内容在细节、繁简方面,在曲调、风格、语言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