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冷水坑 - 作者:[德]金特•米勒−施特文斯

[德]金特•米勒−施特文斯

人物简介:

金特,1982年出生于东北,在广东长大,长期生活于广州、沈阳。作品有短篇小说《冷水坑》《暴风雪》《西伯利亚》等,长篇小说《冬民》和《罪与爱》。他是「manchufeierzi乐队」和「44剧场」的成员。

冷水坑书籍相关信息

  • ISBN:暂无ISBN
  • 作者:[德]金特•米勒−施特文斯
  • 出版社:副本制作
  • 出版时间:2017-3
  • 页数:195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喜欢历史题材的读者,悬疑小说爱好者,喜欢解谜和探险的年轻人,以及对台湾地区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 TAG:历史小说 / 悬疑 / 谜团 / 探险
  • 豆瓣评分:9.5
  • 更新时间:2025-05-06 02:42:44

内容简介:

2016年5月底,金特来到沈阳,用半个月时间将他的小说《冷水坑》改写成剧本,作为以东北亚为主题的“实践论·第二回”的共同工作与排演文本。小说《冷水坑》如迅疾的逃逸之线,似乎其文本速度就是自由之路,现实里的种种二元对立(例如生活世界/主体理性)和它相比,更像达到绝对自由前的相对性幻象;而戏剧《冷水坑》需要将虚构的绝对性重新拆散成一些相对关系的不完整平面,并对这些平面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将完整的改写为不完整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往往比集体写作还难,因为这有悖于普遍认可的诗学。 不完整性给“实践论”的参与者予“实践”空间,也使更广泛的参与者以相互冲突的方式理解着这个剧本:外地(主要来自南方)参与者通过基于文本研习的“议会—退场”结构与评议弹幕,反对和解构主人公段铁马的自我英雄主义、现代性主体幻觉;本地参与者则同情并维护已被改写稀释的,他们认为在为东北争最后一口气的英雄段铁马。理解人物的不同方式,也体现着外地人和本地人对东北的认识区别:如果我们清楚地知道,即使再理性地面对东北此刻的命运,结果也是一样呢(近来随时可能降临的战争及核污染的危险也提示着,这一亿人口仍处于自己并无权成为其中某方的冷战阴影之下,又怎能知晓自身命运)?这是另一出与《冷水坑》关联的深层戏剧。 而不无相关的是,部分地根据近一年来在沈阳的生活经验和判断,剧本付印前,金特重写了原来大概过于乐观的结局。(潘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