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邓小平理论概论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06 04:12:51

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精美图片

邓小平理论概论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推荐教材中的一册,主要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及其内在联系。书中在每章节后均附有思考练习题供读者复习、自测。全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及知识性,有助于读者对邓小平理论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不仅是一本实用的教材,亦可供学习、研究使用。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 一 风格独特的邓小平理论 二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 形成的历史背景 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 四 “三落三起”的独特经历 邓小平 理论形成的主观条件 五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六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 学 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一“两个凡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毛泽东思想的 根本点 二 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 三 在摸索中“求是”,在试验中创新。按照辩证法 办事 四 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真理与价值 的统一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二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三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 本质在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上的体现 四 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在 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 五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 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迎接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 当今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三 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四“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五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五章 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 一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当代中国改革的 历史必然性 二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四 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五 改革 发展与稳定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一 封闭只能导致贫困落后、愚昧无知 二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三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四 建立对外开放的基地。经济特区的示范作用 五 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六 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第七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 二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不是 资本主义的专利 三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五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渐进过渡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分配制度 一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三 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思路 的选择 四 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五 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兼顾公平 与效率的分配制度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 二 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 三 要有一个合理的经济结构。农业是根本 四 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增长方式 的转变 五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十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二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三 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贯彻。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四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五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建设的 战略地位 二 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四有”公民。精神文明 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三 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保持一致 精神 文明建设的根本指针 四 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思想道德 建设 五 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科学文化建设 六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 必然选择 二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当代中国的一切 现代化建设中的中国共产党 三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加强党的思想、 组织和作风建设 四 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 五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六 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第十三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一 用新的思路解决国家的统一问题。“一国两制” 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 “一国两制”构想归功于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一国两制”构想与世界的 现实和中国的实际 三 “一国两制”的实践及其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自动(468+)
  • 双语(715+)
  • 精校(1126+)
  • 考研(542+)
  • 低清(438+)
  • 一键(1682+)
  • 高速(605+)
  • 自学(235+)
  • 可打印(392+)
  • 超值(688+)
  • 缺页(480+)
  • 满意(880+)
  • 力荐(373+)
  • 高亮(398+)
  • 重排(830+)
  • 带目录(702+)
  • 打包(976+)
  • 超预期(682+)

下载评论

  • 用户1742535523: ( 2025-03-21 13:38:43 )

    精校的教材资源,音频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25981484: ( 2024-09-10 23:18:04 )

    秒传下载EPUB/TXT文件,无损小说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37774327: ( 2025-01-25 11:05:27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AZW3/TXT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28313164: ( 2024-10-07 22:59:24 )

    秒传下载AZW3/TXT文件,优质学术推荐收藏,体验良好。

  • 用户1717272204: ( 2024-06-02 04:03:24 )

    高清的学术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