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06 04:54:21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精美图片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五四運動百週年紀念版 錢穆先生畢生重要代表作 以「人」為主軸,細查清代學術思想之沿革 用語簡潔,指涉深遠 以史學家深邃的目光 力圖在傳統文化中,尋找民族自立自強的力量 錢穆先生自序開端,提及成書始末:「民國二十年秋,余始任教國立北京大學,為諸生講近三百年學術史,因撮記要指備誦覽……」,文中又載「斯編初講,正值九一八事變驟起,五載以來,身處故都,不啻邊塞,大難目擊,別有會心……」。 錢穆先生研究清代學術史的力作― 以史學家的智慧來解讀 中國傳統思想的傳承和演變, 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 周詳地分析了清代學術思想之全貌。 五四運動後,學術與思想正經歷巨大的改變, 也正因戰亂,北平各界罕見文本盛行, 錢穆先生接觸到的書籍,較前人更為豐富齊備, 先生以人為脈絡,重新打造清代思想學者的全神堂: 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戴震、章學誠、龔自珍、曾國藩、陳灃、康有為…… 等。 本書為錢穆先生研究清代學術史的重要作品,書中共敘述五十一位學術人物的思想,涵蓋整個清代的學術發展,以思想史大師為主,規模有如一部「清儒學案」,指出漢學家對於天下治亂的用心所在。引證廣博,考證精深,堪稱中國近代最重要學術史著作之一。與梁啟超先生的同名著作各領風騷,奠定了清代學術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中央研究院院士王汎森教授專文導讀~~ 班雅明在〈歷史哲學論綱〉一文中,借用了保羅・克利的一幅畫〈新天使〉(Angelus Novus)闡釋他對歷史的看法:「歷史天使的臉望向過去,身體前進到未來。」 歷史的研究即帶有這個特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一部八十多年的書了,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思想史的寫法已有相當大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學者從各種不同角度閱讀錢書時,彷彿是新天使移動的腳步。譬如楊樹達日記裡說:「閱錢賓四(穆)《近三百年學術史》。『注重實踐』,『嚴夷夏之防』,所見甚正。文亦足達其所見。佳書也。」楊樹達讀此書時在1943年,此時「歷史天使」的身體前進到了對日戰爭,但他的臉望向過去、望向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時,所看到的重點是「注重實踐」、「嚴夷夏之防」,與之前之後的讀者都有所不同。我個人相信未來不同時代的讀者,也都將在這本書中看出不同的重點與意義來。

书籍目录:

導讀 重訪錢穆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 自序 第一章 引論 上 兩宋學術 下 晚明東林學派 第二章 黃梨洲 附 陳乾初 潘用微 呂晚村 傳略 學術思想之大要 一 梨洲論劉蕺山 二 梨洲論王陽明 三 梨洲晚年思想 四 梨洲經史之學 五 梨洲之政治理想 梨洲同時幾位學者與梨洲思想之關係 一 陳乾初 小傳 乾初與梨洲之交游 乾初論學要旨及梨洲之意見 乾初大學辨要旨 二 潘用微 小傳 潘用微軼事 潘用微求仁錄大意 黃梨洲駁潘用微 三 呂晚村 小傳 呂晚村與梨洲兄弟之交游 呂晚村之尊朱闢王論 呂晚村四書講義 附錄 陳乾初大學辨 第三章 王船山 傳略 學術大要 船山政治理想 第四章 顧亭林 附 馬驌 傳略 學術大要 亭林之政治理想 亭林與梨洲兩人之異同 附 馬驌傳略 附 著述大要 第五章 顏習齋李恕谷 習齋傳略 學術大要 恕谷傳略 學術師友大要 第六章 閻潛邱毛西河 附 姚立方 馮山公 程綿莊 胡東樵 顧宛溪 潛邱傳略 潛邱之考據及其制行 西河傳略 西河軼事及其著書之道德 西河潛邱兩人對理學之態度 潛邱西河辨古文尚書真偽 第七章 李穆堂 附 萬孺廬 王白田 朱止泉 全謝山 蔡元鳳 傳略 清初之朱陸異同論 穆堂之朱陸異同論 附 萬孺盧 王白田與朱止泉 全謝山 蔡元鳳 第八章 戴東原 附 江慎修 惠定宇 程易田 傳略 戴學大要 戴學與江永 東原論學之第一期 戴學與惠棟 東原論學之第二期 東原言義理三書 東原哲學之大體 原善 緒言 孟子字義疏證 東原思想之淵源 戴學之流衍 戴學與程瑤田 第九章 章實齋 附 袁簡齋 汪容甫 傳略 學術述要 文史通義與經學 浙東學派與浙西學派 經學與史學 學問與功力 纂類與著述 著述與事功 性情與風氣 專家與通識 方法與門路 校讎與著錄 實齋學風之影響 實齋文字編年要目 附 袁簡齋 簡齋論學語 汪容甫 容甫學術大要 附錄 章實齋與孫淵如觀察論學十規 第十章 焦里堂阮芸臺凌次仲 附 許周生 方植之 里堂傳略 里堂著述大要 里堂論性善 里堂論異端與執一 里堂論一貫忠恕 里堂論同異一多 里堂論漢學考據 里堂論命 芸臺傳略 芸臺論學宗旨 次仲傳略 次仲與東原 次仲之復禮論 次仲之好惡說 次仲論慎獨格物 次仲論漢學流弊 次仲之史學 附 許周生 周生論學語 方植之 方氏論學大要 第十一章 龔定菴 附 莊方耕 莊葆琛 劉申受 宋于庭 魏默深 戴子高 沈子敦 潘四農 一 常州莊氏 二 劉宋 三 魏默深 四 龔定菴 傳略 定菴之論政 定菴之論學 五 戴子高 六 沈子敦 七 潘四農 第十二章 曾滌生 附 羅羅山 傳略 曾氏學術淵源 曾氏之風俗論 曾氏之禮論 曾氏之文章論 附 羅澤南 羅氏學術大要 第十三章 陳蘭甫 附 朱鼎甫 傳略 著書大要 東塾遺稿 東塾論漢學流弊 東塾所欲提倡之新學風 附 朱鼎甫 鼎甫論學語 第十四章 康長素 附 朱子襄 廖季平 譚復生 傳略 康氏之長興講學 康氏之新考據 康氏之大同書 康氏思想之兩極端 康氏之孔教論 附 表

作者简介:

錢穆(1895-1990) 錢穆先生字賓四,歷史學家、儒家學者、教育家。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嚴耕望所評選的「現代四大史學家」。美國耶魯大學讚譽錢穆先生為:「一個古代文化的代表人和監護者」。 七歲時入私塾讀書,十八歲任教於無錫三兼小學,開始教學生涯。1918年,第一本著作《論語文解》(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23年,任教江蘇省無錫第三師範學校。1930年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1931年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任教,講授中國通史,於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及北師大兼課。1937年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根據任教北京大學中國通史課程講義,開始撰寫《國史大綱》。1935年,出版《先秦諸子繫年》,1939年完成《國史大綱》書稿,1939年夏,至香港親自面交書稿給王雲五先生,1940年6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國史大綱》。1950年,在香港成立新亞書院。1960年赴耶魯大學講學,獲頒耶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同年赴歐訪問。1967年,遷居台北;1968年,遷入素書樓,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1968年冬,中國文化大學聘先生為史研所教授,先生長年在家中授課,直至1988年因病而停止授課。1990年6月遷出素書樓,8月30日病逝於台北寓所,歸葬蘇州太湖西山湖濱。 導讀者 王汎森 1958年生,臺灣雲林縣北港鎮人。歷史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因時任院長翁啟惠辭職而短暫代理院長職務至任期結束。曾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文化史、學術史以及史學史、東亞文化交流史的相關研究。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职场(122+)
  • 过期(656+)
  • 影印(942+)
  • 最新(464+)
  • 双语(179+)
  • 批注(555+)
  • 无缺页(666+)
  • 深度(724+)
  • 满意(1554+)
  • 感人(869+)
  • 干货(1242+)
  • 重排(865+)
  • 扫描(364+)
  • 清晰(750+)
  • 自学(315+)
  • 免密(765+)
  • 云同步(519+)
  • 模糊(518+)

下载评论

  • 用户1733945844: ( 2024-12-12 03:37:24 )

    流畅下载EPUB/AZW3文件,无损学术推荐收藏,操作便捷。

  • 用户1736532603: ( 2025-01-11 02:10:03 )

    高清版本教材资源,EPUB/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 用户1721359371: ( 2024-07-19 11:22:51 )

    精校的报告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33808030: ( 2024-12-10 13:20:30 )

    无延迟下载PDF/AZW3文件,高清小说推荐收藏,操作便捷。

  • 用户1739501741: ( 2025-02-14 10:55:41 )

    秒传下载PDF/EPUB文件,无损报告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