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加布里埃尔·马赛尔(Gabriel Marcel)
人物简介:
◆ 作者介绍—————————————————————————————
加布里埃尔·马赛尔(Gabriel Marcel,1889—1973),法国哲学家,与海德格尓、雅斯贝尔斯、萨特并列为20世纪四大存在哲学大师,影响深远。其哲学奠定后来梅洛-庞蒂的知觉/身体现象学,诠释现象学巨擘保罗·利科亦视其为自己早期的引路人。著有《是与有》《临在与不死》《论人的尊严》等。
是与有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208191945
- 作者:(法) 加布里埃尔·马赛尔(Gabriel Marcel) / 陆达诚
-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5-1
- 页数:384
- 价格:10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丛书:法国哲学研究丛书·学术译丛
- 适合人群:暂无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06 09:02:11
内容简介:
◆ 内容介绍—————————————————————————————
本书是法国存在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赛尔的第二本《形上日记》,记录他对于“存在”的省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马赛尔应召入伍,由于体弱被分派到巴黎的红十字会做寻找失踪官兵的工作,在这里,他每天见到的都是前来询问丈夫、儿子下落的妇女。马赛尔在她们的脸上看到了强烈的痛苦和焦虑,这一体验极大地触动了他的心灵,令他的哲学逐渐转向“他者”。这些妇女对他而言原是陌生人,但现在变成了一个一个具体的“你”,这是他一生极力宣扬的“我与你”哲学的基石。
在本书中,他分析了“是”与“有”两种存在的面向。在“有”当中,我们把人对象化,将人视为工具,而在“是”中,我们卸下社会面具,以自己的本质与他人的本质自在相处。因而马赛尔劝说人们重视“我是”,通过在主观经验中的与另一主体的爱的联结,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马赛尔认为,存有只在爱中实现,唯有启动“爱”,人才能跨越人我藩篱,从主客二元关系转变为主体与主体的一元关系,这就是“互为主体性”,人只有在被视为不可客体化的主体时,才有自己的尊严。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