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远慕
人物简介:
单远慕,1939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宋史、唐史、古代城市史、中国文化史和古籍整理。著有《宋东京考》(中华书局)、《山西通志》(中华书局)、《中原文化志》(上海人民出版社),主编有《中国廉政史》,发表论文近百篇。
十七史商榷校证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自《史记》始,至清乾嘉时期,中国史学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厚重积累,成就伟大,但流弊甚多,积重难返。
这是因为每当一种史学思潮形成以后,前代的书籍都会按其宗旨被加以整理和改造——这固然促进了史学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种种人为差错,出现古代史籍被歪曲和篡改的情况。
而清乾嘉时期的史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理性意识,对绵延千余年的中国史学进行全面梳理和考订,诞生了三大考史名著。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便是其中之一。
在撰述《十七史商榷》的过程中,王鸣盛秉承辩证求真的观念,摒弃主观褒贬,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对正史文字、正史所载史实及历代典章制度进行了全面考订。
然而,这样一部意义非凡的史学著作,当代虽出版有整理本,但并未对其存在的疏误做深入研究和校勘,也没有对原著前后数次刊刻的版本和作者修订的过程进行考证。
单远慕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起,即致力于《十七史商榷》的研究。他在对前人已出版的“洞泾草堂本”“乾隆丁未本”“太原王氏本”“广雅书局本”作了仔细梳理后,选择最完善的“广雅本”为底本进行校证,经过30余年细致的工作,包括校勘文字、订正内容、查明出处、释疑补缺、施加标点等,又经出版者反复修订和编校,精益求精,终形成一部迄今为止关于《十七史商榷》最为完善的考证性著述——《十七史商榷校证》。
相较于已有的关于《十七史商榷》的其他研究性著作,单先生的这部《十七史商榷校证》有何特殊之处?
考证版本
单先生在书中指出了原著前后版本的不同,以及原著作者考订修改的过程,并对各个版本的不同之处全部作了校证说明。
校勘文字
主要包括版本讹误和原著讹误两方面的校勘。尤其是原书存在的疏误,单先生参校了商务本、武英殿本、中华本二十四史的正文,一一核对,加以校订。
订正内容
对《十七史商榷》原著中将有作无、将无作有、张冠李戴、引文失误、语义不明、文题不符等内容谬误,均作了指明和纠正。
查明出处
针对原著引文,凡作者未写明出处的,则尽量考明出处,写出校证;凡引文出处写错的,则出校修正;凡引文出处写得笼统的,一律校证指明具体出处;凡引文只说明出自某书的,则出校证指明卷次和篇名。
释疑补缺
本次整理,将原著中“未知何据”的、“疑”或者“疑缺”的,均作了释读,解决了许多原著作者王鸣盛未能解决的问题。
施加标点
单先生用新式标点对全书作了标注,并使用书名线和专名线,以防破句,最大限度地反映原书面目。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