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犯罪心理学(第12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06 09:40:15

犯罪心理学(第12版)

犯罪心理学(第12版)精美图片

犯罪心理学(第12版)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比侦探小说还好看的犯罪心理学入门经典,洞悉人性幽微,远离犯罪伤害。当代犯罪心理学领军人物历经40余年第12次重要修订,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犯罪心理学博士 马皑 领衔全国24位专家学者翻译,中国法律英语权威张清教授审校。中国法学家陈光中,华人第一神探“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法治之光”罗翔,百万级畅销小说《心理罪》作者雷米,《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婕,心理学泰斗林崇德、心理学家傅小兰、许燕 强烈推荐。 ★内容简介★ 恶贯满盈的罪犯往往经历过怎样的童年?“天生犯罪人”真的存在吗?凶残的系列杀手都是精神病态者吗?好人为何会做坏事?网络欺凌者通常会选择什么类型的欺凌对象?这些都是犯罪心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话题。 《犯罪心理学》第 12 版基于心理学的视角着重关注犯罪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全面、准确地整合了犯罪心理学的当代研究、理论及实践。本书的内容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进行编排,首先对犯罪进行界定并阐述如何测量犯罪。其次,讨论了诱发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心理、家庭、社会环境、神经生物等方面的风险因素、情境因素,以及使个体避免走上犯罪道路的保护因素,并着重探讨了攻击与暴力。最后,本书的后半部分探讨了具体的犯罪类型,如未成年人犯罪、杀人、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校园暴力与工作场所暴力、性侵害、职务犯罪、网络犯罪等,既有常见的犯罪形式,也有罕见的犯罪形式,深入剖析了各类犯罪人的特征、心理机制、犯罪预防与矫治,以及犯罪对被害人造成的心理影响。 《犯罪心理学》第 12 版不仅反映了犯罪心理研究理论、模型的新变化,以及近年来在特定研究主题和犯罪类型上获得的新成果,而且还反映了当代社会关注的问题,如网络犯罪行为的增加。 本书适合犯罪心理学、犯罪学、心理学、法学、侦查学、社会学、监狱学、司法精神病学等专业的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人员学习与使用,也可为公安、检察、法律、司法等领域的专业人员提供科学的参考,同时本书还非常适合那些对犯罪心理研究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编辑推荐★ 1.作者极负盛名 当代犯罪心理学领军人物、深耕研究与教学70余年、历经40年打磨《犯罪心理学》第12次重要修订。 2.译者知名专家 新中国首位犯罪心理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马皑教授组织翻译,译者团队由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的 24 位犯罪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犯罪学与司法心理学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组成。保证了内容的绝对专业性。 3.审校团队强大 中国法律英语权威、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教授,犯罪心理学专家林振林博士组织审校。保证的语言的绝对专业性与准确性。 4.国宝级荐书阵容 中国法学家、新中国刑事诉讼法奠基人陈光中 华人第一神探、“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 “法治之光”罗翔 百万级畅销小说《心理罪》作者雷米 《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导演辛爽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婕 心理学泰斗林崇德 心理学家傅小兰、许燕 5.内容专业 涵盖常见与罕见的以及新型犯罪等10余种犯罪类型,深入剖析犯罪成因、心理机制、预防与矫治; 美国百所知名大学首选教材; 中国多所大学犯罪学、法学、侦查学、社会学、监狱学、司法精神病学等专业的学习者、教学者参考读物。 公检法司从业者案头必备。 6.较之前版本,赠品丰富、版块多样、趣味性加强 随书附赠《犯罪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的10大应用》《中外经典案件犯罪心理解析》手册,有趣、有用; 更新大量“热门话题”版块,紧跟社会热点; 新增“研究重点”版块,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 7.较同类书,增值产品丰富,提升融媒体教学体验 每章均配有相关领域专家权威导读; 扫码查看参考文献、援引案件等附加资源; 附赠中英文教学课件(仅教师获取)。 8.双色印刷,提升阅读体验 知识点更清晰,让学习与阅读更高效。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犯罪行为导论/.001 犯罪理论./003 不同理论取向的人性观./005 犯罪学的不同理论视角./007 社会学取向的犯罪学 /007 心理学取向的犯罪学 /008 热门话题 专栏 1-3 移民与被害情况:他们应该信任政府吗/021 精神病学取向的犯罪学 /011 犯罪的界定与测量./012 统一犯罪报告 /013 热门话题. 自我报告研究 /018 犯罪被害情况调查 /020 热门话题 专栏1-3.移民与被害情况:他们应该信任政府吗.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022 犯罪和违法的界定./023 本章小结./026 核心术语./027 思考题./027 02第二章 犯罪行为溯源:发展的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029 累积风险模型./031 发展级联模型./032 心理弹性./034 家庭风险及保护因素./035 贫穷及其影响 /035 单亲家庭 /036 父母教养方式和行为 /037 热门话题 专栏2-1.流行文化中的教养方式./039 父母的监管 /041 研究重点 专栏2-2.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监管与家庭关系./041 兄弟姐妹的影响 /043 父母有精神问题 /043 心理和行为的风险因素与保护因素./044 缺乏安全依恋 /044 热门话题. 专栏2-3.当父母被监禁时./045 同伴拒绝与接触反社会同伴 /046 学前经历 /049 学业失败 /049 研究重点 专栏2-4.心理理论./050 缺乏共情 /050 语言缺陷 /052 智力水平 /05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054 品行障碍 /056 对立违抗障碍 /057 本章小结./059 核心术语./061 思考题./061 03第三章 犯罪行为溯源:生物/神经因素/.063 神经心理学与行为./064 治疗方法 专栏3-1.模式失活疗法./067 遗传与反社会行为./068 行为遗传学 /069 双生子研究 /069 双生子早期发展研究 /071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双生子研究 /072 收养研究 /072 分子遗传学 /074 心理生理因素./074 气质./075 气质的特点 /076 环境风险因素./077 神经毒素 /077 铅 /078 热门话题 专栏3-2.铅及其有害影响./079 镉 /080 锰 /081 汞(甲基汞) /081 微量营养素的保护作用 /082 产前与产后营养不良 /082 尼古丁、酒精与药物接触 /083 颅脑损伤 /084 大脑发育异常 /085 激素与神经递质 /085 本章小结./087 核心术语./089 思考题./089 04第四章犯罪行为溯源:学习与情境因素/.093 行为主义./095 斯金纳的行为理论 /096 作为科学方法的行为主义 /097 斯金纳理论的概念 /097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犯罪 /098 社会学习./099 期望理论 /100 社会学习中的模仿 /101 不同交往–强化理论 /102 挫折诱发的犯罪./103 社会化型犯罪人与个体化型犯罪人 /104 挫折诱发的骚乱 /104 挫折与犯罪 /105 犯罪行为的情境诱因与调节因素./106 权威煽动的犯罪行为 /106 热门话题 专栏4-1.国家安全审讯:心理学的作用./107 去个性化 /110 斯坦福监狱实验 /112 BBC监狱实验 /113 去个性化和群体暴力 /113 研究重点 专栏4-2.摄像头会影响旁观者的冷漠吗./114 旁观者效应 /114 道德推脱 /116 本章小结./120 核心术语./122 思考题./122 05第五章 人类的攻击与暴力/.125 攻击的界定./127 反应–冲动型攻击与控制–工具型攻击 /127 被害人的解释 /128 研究重点. 研究重点 专栏6-3.性别响应项目./179 预防与矫治方案的分类 /182 初级预防 /183 次级预防 /184 三级预防 /185 本章小结./190 核心术语./193 思考题./193 07第七章 精神病态/.195 什么是精神病态./197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197 原发性精神病态 /198 行为描述./199 行为特征 /199 智力差异 /200 精神病态与精神障碍 /200 精神病态者的自杀倾向 /200 其他重要特质 /201 犯罪型精神病态./202 犯罪型精神病态的流行率 /203 犯罪型精神病态者的犯罪模式 /203 犯罪型精神病态者的再犯率 /204 精神病态的心理测量./204 PCL-R /205 对PCL-R的批评 /205 研究重点 专栏7-1.企业型精神病态./206 精神病态的核心因素./207 双因素观点 /207 三因素观点 /207 四因素模型 /208 三元精神病态模型 /208 研究重点 专栏7-2.精神病态特质有积极的一面吗./210 精神病态与暗黑三人格 /211 女性精神病态./211 种族/民族差异./212 未成年人精神病态./213 治疗方法专栏7-3:对具有精神病态特征的未成年人的治疗项目./213 未成年人精神病态可以被识别吗 /214 伦理考量 /215 未成年人精神病态的测量 /216 神经心理学因素与精神病态./217 遗传因素 /217 神经心理学与精神病态 /217 神经心理学的基础概念与术语 /217 中枢神经系统的差异 /218 大脑半球不对称与缺陷 /218 额叶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219 杏仁核与海马功能障碍 /220 周围神经系统的相关研究 /220 自主神经系统的相关研究 /222 精神病态者的童年./224 精神病态犯罪人的矫治./225 对有精神病态特征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治疗 /226 本章小结./229 核心术语./231 思考题./231 08第八章 犯罪与精神障碍/.233 精神疾病的界定./236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237 精神分裂症谱系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38 双相障碍 /239 重性抑郁障碍 /239 研究重点 专栏8-1.重性精神障碍会导致犯罪吗./240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241 受审能力./242 受审能力评估 /243 受审能力的恢复 /244 刑事责任能力./246 刑事责任能力评估 /246 抗辩成功后的干预 /248 精神失常的鉴定标准 /249 有罪但患有精神疾病 /252 特殊的抗辩及其条件./253 创伤后应激障碍 /253 分离障碍 /254 分离性身份障碍 /255 分离性遗忘症 /256 精神障碍与暴力./257 精神障碍者的暴力行为研究 /257 麦克阿瑟研究网络 /258 有精神障碍的囚犯./259 危险性与风险评估./260 塔拉索夫案 /261 暴力风险因素与测量 /262 本章小结./264 核心术语./266 思考题./266 09第九章 杀人、伤害、亲密关系与家庭暴力/.269 定义./271 杀人罪 /272 严重伤害 /273 杀人案的人口统计学及其他因素./273 种族/民族 /273 性别 /274 年龄 /274 社会经济地位 /274 情境 /275 武器 /275 热门话题专栏9-1.《反暴力侵害女性法案》多年历程./276 杀人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因素./277 普通争执杀人 /278 实施重罪过程中的杀人 /279 研究重点专栏9-2.匹兹堡青少年研究:危险的男孩与暴力的男人./280 未成年杀人犯 /281 未成年杀人犯的心理特征 /281 研究重点. 专栏5-1.追踪欺凌行为./129 攻击理论./130 行为学观点 /130 挫折–攻击假说 /132 武器效应 /133 热门话题 专栏5-2.枪支暴力:真正的民族危机./133 认知–新联想理论 /134 兴奋迁移理论 /135 替代攻击理论 /135 攻击和暴力中的社会学习因素./135 榜样作用 /136 观察学习 /137 热门话题 专栏5-3.高关注度案件中的攻击行为./138 攻击的认知模型./140 认知脚本模型 /140 敌意归因模型 /140 唤醒及其控制 /143 一般攻击模型 /143 I3理论 /144 显性攻击行为与隐性攻击行为./144 反应性攻击与主动性攻击 /145 攻击的性别差异 /146 媒体暴力的影响./147模仿犯罪 /150 本章小结./152 核心术语./154 思考题./154 06第六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57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界定./158 法学的界定 /159 社会学的界定 /160 心理学的界定 /160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性质与程度./160 身份犯罪 /162 未成年人严重违法犯罪 /163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性别差异 /164 治疗方法专栏6-1.帮助未成年人管理愤怒情绪:少年司法愤怒管理项目./166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理论./168 莫菲特的发展理论 /168 研究重点 专栏6-2.成年初显期与“Z世代”./171 发展理论中的性别差异 /173 斯坦伯格的双系统理论 /174 强制发展理论 /175 冷酷无情特质理论 /176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与矫治./177 治疗与康复策略 /177 成功项目的特点 /178 专栏9-3.男孩、女孩与杀人行为:原因及手段./282 未成年杀人犯的矫治 /284 亲密关系暴力./285 同性恋或非异性恋中的亲密关系暴力 /287 执法人员与军人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暴力 /288 老年群体的亲密关系暴力 /289 施虐者的心理 学与人口统计学特征 /289 家庭暴力./291 发生率 /292 被害人 /292 虐待儿童与忽视 /292 被诱拐、离家出走与被遗弃的儿童 /295 典型陌生人诱拐 /296 医疗性儿童虐待 /297 虐待性头部创伤 /298 杀婴 /299 多重暴力家庭 /299 同胞间的暴力 /300 针对父母的暴力 /300 热门话题 专栏 9-4.谁来维护那些有发育障碍的人./302 虐待老年人 /302 家庭内的暴力循环 /304 本章小结./305 核心术语./307 思考题./307 10第十章 多重谋杀、校园暴力和工作场所暴力/.309 侦查心理学./311 画像的形式./311 心理画像 /312 嫌疑人画像 /312 犯罪地理画像 /313 犯罪现场画像 /313 可疑性死亡分析 /317 多重谋杀./318 定义 /319 研究重点专栏10-1.系列杀手:被害人的数量很重要./320 系列谋杀./321 目标与作案手法的选择 /322 系列谋杀案的地理特征 /323 风险因素与心理动机 /323 女性系列杀手 /324 大规模谋杀./325 公共场所大规模枪击事件 /326 热门话题专栏10-2.大规模枪击事件对幸存者造成的长期影响./327 大规模谋杀的类型 /329 恐怖主义犯罪./329 对恐怖主义的界定 /331 恐怖分子的类型 /332 追随者与领导者 /333 恐怖主义的社会心理背景 /337 恐怖分子的动机与理由 /337 校园暴力./338 热门话题 专栏10-3.校园枪击事件的应对./340 校园枪击事件 /340 校园枪手的心理特征 /342 工作场所暴力./343 工作场所暴力的类别 /344 工作场所暴力的行凶者 /345 本章小结./347 核心术语./350 思考题./350 11第十一章 性侵害/.353 界定与统计数据./355 约会与熟人关系中的性侵害./357 大学校园氛围调查的验证研究 /357 热门话题专栏11-1.校园性骚扰和性侵害调查./359 强奸与其他性侵害的发生率和流行率 /360 性侵害对被害人的影响./360 心理影响 /360 身体伤害 /361 性侵害易感性因素./362 情境因素 /362 地点 /362 被害人的年龄 /362 关系因素 /362 饮酒 /363 受害历史 /363 冒险行为 /363 犯罪人的特征:谁在犯罪./364 性犯罪人的年龄 /365 再犯与犯罪史 /365 运用犯罪现场分析来预测再犯 /366 对强奸与其他性侵害的支持态度和误解 /367 强奸误解 /368 交流中的认知歪曲 /368 色情内容的影响 /369 强奸模式的分类./371 研究重点专栏11-2.真人秀、体育节目、色情制品与女性物化./371 马萨诸塞州矫治中心分类系统 /372 研究重点专栏11-3.性导向型入室盗窃./374 马萨诸塞州矫治中心分类系统(第三版) /375 马萨诸塞州矫治中心分类系统(第四版) /376 性犯罪人的矫治./377 本章小结./380 核心术语./381 思考题./381 12第十二章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性侵害/.383 儿童性虐待的发生率与流行率./385 情境特征与被害特征 /387 家庭内儿童性虐待 /389 性接触的类型 /390 性侵害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影响./391 儿童性犯罪人的特征./391 年龄与性别 /392 研究重点专栏12-1.未成年性犯罪人的登记与公告./393 被害人的选择 /394 生活背景 /394 人际关系与亲密关系缺陷 /395 认知歪曲 /396 神经认知功能 /396 再犯与风险评估./396 风险评估 /398 儿童性犯罪人的分类./399 马萨诸塞州矫治中心分类系统:猥亵儿童(第三版) /400 女性性犯罪人分类 /402 网络性犯罪./403 谁是网络性犯罪人 /403 谁是被害人 /404 网络性掠食者 /404 人口贩卖./405 儿童性犯罪人的矫治./407 本章小结./409 核心术语./411 思考题./411 13第十三章入室盗窃、入室行凶、盗窃与白领犯罪/.413 入室盗窃./415 入室盗窃的特点 /416 谁会实施入室盗窃 /416 入室盗窃的情境线索与目标选择 /417 入室盗窃犯的认知过程 /419 入室策略 /420 入室盗窃犯会在哪里行窃 /420 方法和模式上的性别差异 /421 盗窃目标与销赃 /421 动机 /422 入室盗窃犯的分类 /423 对失窃者的心理影响 /424 入室行凶 /425 偷盗-盗窃与机动车盗窃./425 机动车盗窃 /425 诈骗与身份盗窃./427 热门话题专栏13-1.身份盗窃:每个人都可能是被害人./428 入店行窃./431 哪些人会入店行窃 /432 动机 /434 代理性入店行窃 /434 以入店行窃为职业 /434 入店行窃的方法 /435 偷窃癖:事实还是虚构 /435 白领犯罪与职务犯罪./436 格林的职务犯罪四分类 /437 热门话题专栏13-2.政治犯罪:未经验证的问题./438 职务犯罪的流行率与发生率 /439 法人犯罪 /439 合理化与中和技术 /440 个人型职务犯罪 /441 本章小结./442 核心术语./444 思考题./444 14第十四章 暴力财产犯罪、网络犯罪与恐吓犯罪/.447 抢劫./449 银行抢劫 /450 新手劫匪与专业劫匪 /450 商业场所抢劫 /452 街头抢劫 /453 动机与文化 /453 团伙抢劫 /455 网络犯罪./456 热门话题 专栏14-1.网络犯罪:攻击与入侵./457 隐私问题与网络犯罪法 /458 网络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459 跟踪./459 跟踪类型 /461 网络跟踪 /462 网络欺凌./462 心理影响 /463 流行率 /464 谁是网络欺凌者 /464 研究重点专栏14-2.网络欺凌模型的提出与改进./465 网络欺凌的特点 /466 劫持人质犯罪./467 工具型劫持人质与表达型劫持人质 /467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劫持人质分类 /467 劫持人质的应对策略 /468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469 纵火罪./469 犯罪率与流行率 /469 纵火行为的发展阶段 /470 成年人的持续性纵火 /472 女性纵火犯 /472 纵火行为的分类与发展轨迹 /473 心理障碍 /474 本章小结./476 核心术语./478 思考题./478 术语表./479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柯特· R. 巴托尔(Curt R. Bartol) 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社会心理学博士; 美国卡斯尔顿州立学院(Castleton State College)司法心理学研究生院院长,从教 40 余年, 教授生物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 临床心理学家,在美国市级、州级和联邦执法机关担任警方顾问 30 余年; 他的著作包括《司法心理学》( Introduction to Forensic Psychology)、《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反 社会行为》( 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Antisocial Behavior)、《犯罪与犯罪心理画像》( Criminal and Behavioral Profiling)、《心理学与法律》( Psychology and Law)等。 安妮· M. 巴托尔(Anne M. Bartol)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刑事司法学博士; 在大学从教近 30 年,教授司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等课程,并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担任 社工; 她与柯特· R. 巴托尔合著了《司法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反社会行为》《犯罪与犯罪 心理画像》《心理学与法律》等著作。 ★译者简介★ 马皑 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刑法学犯罪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青岛认知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 曾任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位犯罪心理学博士,师从我国当代著名犯罪心理学家罗大华教授; 曾获“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近 20 项荣誉;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心理学、犯罪与刑事司法心理学、越轨社会学、社会问题、人工智能与心理学交叉领域、非接触式心理评估;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项目等30余项;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心理学卷法律心理学分卷主编,主要著作、编著与译著包括《法律实践中的心理学》《犯罪人特征研究》《法证心理学》《剑桥司法心理学手册》等30余部,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80 余篇。 李安 丽水学院校长、教授,讲授法律心理学、法律方法论课程; 兼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主任、浙江省法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风险防控专业委员会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法律心理学、法律方法论等;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 杨波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二级教授、刑法学犯罪心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监管人员风险评估与矫正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社会心理服务团总干事、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心理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司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犯罪行为的神经心理机制、成瘾行为心理学、循证矫正、神经法学等;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司法部重点委托项目其他横向课题等 20 余项。 在《中国科学》《心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可听读(326+)
  • 破损(951+)
  • 无缺页(979+)
  • 过期(1514+)
  • 直链(684+)
  • 水印(560+)
  • 科研(637+)
  • 精排(412+)
  • 朗读(750+)
  • 空洞无物(619+)
  • 职场(816+)
  • 适配(420+)
  • 惊喜(868+)
  • 珍藏(151+)
  • 超值(849+)
  • 图书多(410+)
  • 加密(118+)
  • 重排(576+)
  • 图文(435+)

下载评论

  • 用户1719519916: ( 2024-06-28 04:25:16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PDF/AZW3格式导出,体验良好。

  • 用户1714853778: ( 2024-05-05 04:16:18 )

    无损版本期刊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石***致: ( 2024-05-09 17:31:0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用户1728640508: ( 2024-10-11 17:55:08 )

    精校版本期刊资源,PDF/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资源优质。

  • 用户1728433225: ( 2024-10-09 08:20:25 )

    无损版本期刊资源,PDF/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相关书评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