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凡
人物简介:
连凡,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专业博士,朱子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陆九渊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比较哲学、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在《哲学与文化》《日本中国学会报》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及译作近百篇。获得2020年度湖湘文化研究突出贡献奖(“南轩奖”)。出版专著《〈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建构与诠释:〈宋元学案〉哲学思想研究》,译著《宋明时代儒学思想之研究》《宋明哲学的本质》;主编高中国学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六册;参编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教材《中国哲学史学科地图》;参与整理新编《朱舜水集》。主持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2项(“《宋元学案》综合研究”及“比较视域中的宋明儒学诠释路径研究”),省级2项(“明末清初以来海内外宋明儒学的研究范式及其转型研究”及“诠释与建构:《宋元学案》中的学案及其学派研究”),校级5项(“黄百家哲学思想研究”“楠木正继学术思想研究”等),以及民藏项目1项(“《五种遗规》民论”)。参与教育部重大基地课题“阳明心学的历史渊源及其近代转型”和贵阳孔学堂重大项目“日本阳明学名著译丛”等。
思想与文献:《宋元学案》综合研究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宋元学案》是由清代浙东学派学者黄宗羲、黄百家、全祖望、王梓材、冯云濠等人编纂的宋元儒学思想史巨著,由于编纂者前后跨越几代人且学术专长不同,同时具有哲学史、思想史和文献资料汇编的多重性质。本书将历史文献的分析与哲学思想的诠释相结合,深入阐发了编纂者对于宋元儒学史的整理、建构与诠释。首先,以学案、序录、学案表、小传、思想资料、附录、案语为中心,探讨了《宋元学案》的内容要素、编纂体例及其学术价值;其次,结合时代背景和编纂者的思想史观,探讨了《宋元学案》的思想史建构及其地域特色;最后,以思想资料及编纂者的案语为中心,从哲学体系的建构与诠释、哲学思想的比较与会通、宗教观与儒耶思想交涉等方面出发,探讨了黄氏父子等人的哲学思想诠释及其立场。本书不仅对《宋元学案》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对于中国学术史、思想史、哲学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