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底栖动物生态学

深圳湾底栖动物生态学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学、湿地生态学、海洋沉积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等原理与方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过去30年深圳湾底栖运动监测与研究的成果。
书籍目录:
**章深圳湾底栖动物的生态价值和研究历史
1.1海洋底栖动物及其生态价值
1.1.1海洋底栖动物
1.1.2深圳湾底栖动物的生态价值
1.2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研究
1.3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生态研究
1.4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污染生态研究
1.4.1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
1.4.2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体内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1.4.3污水对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效应研究
1.5厦门大学在深圳湾底栖动物方面的研究
1.5.1厦门大学在深圳湾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监测站位的更替
1.5.2厦门大学在深圳湾底栖动物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第二章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2.1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2.1.1多孔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和纽形动物
2.1.2多毛类动物
2.1.2寡毛类动物
2.1.3腹足类动物
2.1.4双壳类动物
2.1.5甲壳类动物
2.1.6脊索动物
2.2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遗传多样性
2.3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境多样性
2.4环境变化对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2.4.1深圳湾水文、潮汐现状及变迁
2.4.2城市发展对深圳湾生态系统的影响
2.4.3深圳湾环境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第三章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习性
3.1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活型
3.1.1固着生活
3.1.2附着生活
3.1.3管栖生活
3.1.4吸附、攀附、匍匐和爬行生活
3.1.5潜居和穴居生活
3.1.6凿孔和钻孔生活
3.1.7游泳生活
3.1.8共生、寄居和寄生生活
3.2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运动和环境适应性
3.2.1敌害与防御
3.2.2潜穴与拟色
3.2.3迁移
3.3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食性
3.4深圳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繁殖方式
第四章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4.1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4.2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栖息密度
4.3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量
4.4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划分
4.5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栖息环境的关系
4.5.1底质和林带宽度对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4.5.2潮汐对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4.6截污后深圳河落马洲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
4.6.1截污后落马洲河段大型底栖动物种数的变化
4.6.2截污后深圳河落马洲段大型底栖动物数量的变化
4.6.3截污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
4.6.4截污是落马洲河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恢复的重要条件
4.6.5落马洲河段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消长的原因
4.7筛网孔径不同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第五章深圳湾潮间带常见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生态
5.1常见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
5.1.1羽须鳃沙蚕
5.1.2腺带刺沙蚕
5.1.3溪沙蚕
5.1.4尖刺缨虫
5.1.5寡鳃齿吻沙蚕
5.1.6小头虫
5.1.7刚鳃虫
5.1.8奇异稚齿虫
5.1.9米埔假蛄蛤
5.1.10斜肋齿蜷
5.1.11莫顿长尾虾
5.2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
5.3常见大型底栖动物与栖息环境的关系
53.1盐度、有机质和黏土含量对米埔假蛄蛤时空分布的影响
5.3.2泥沙沉积和鸟类捕食对羽须鳃沙蚕、腺带刺沙蚕、尖刺缨虫的影响
5.3.3污染等对羽须鳃沙蚕、腺带刺沙蚕和尖刺缨虫的影响
5.4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对常见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第六章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
6.1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计算方法
6.2不同年份深圳湾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6.3深圳湾潮间带不同潮层和生境的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
6.4环境变化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的影响
第七章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群
7.1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划分
7.2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种类组成
7.3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栖息密度组成
7.4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生物量组成
7.5深圳湾潮间带不同潮层的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
7.6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7.7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营养群偏害”现象
7.8改造深圳湾潮间带泥滩,提高其净化功能的设想
第八章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物指数
8.1基于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指数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概况
8.2湿地环境动态评价方法
83寡毛类指数
8.4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度指数
8.5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acrozoobenthos Pollution Index,简称MPI)
8.6海洋底栖生物指数(A Marine Biotic Index,简称AMBI)
8.7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Multivariate-AMBI,简称M-AMBI)
8.8深圳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的平均值和统计值
8.8.1寡毛类指数OI的平均值、统计值和统均值
8.8.2多样性指数H'的平均值、统计值和统均值
8.83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统计值和统均值
8.8.4丰度指数d的平均值、统计值和统均值
8.8.5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的平均值、统计值和统均值
8.8.6海洋底栖生物指数AMBI的平均值、统计值和统均值
8.8.7多变量海洋底栖生物指数M-AMBI的平均值、统计值和统均值
第九章深圳湾的小型和微型底栖动物
9.1小型底栖动物的生态特征
9.2国内外潮间带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概况
9.3国内外潮间带自由生活线虫研究概况
9.4深圳湾潮间带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9.4.1种类组成
9.4.2季节变化
9.4.3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度指数(D)
9.4.4深圳湾福田潮间带泥滩海洋线虫的生态特点
9.4.5海洋线虫与寡毛类和多毛类的关系
9.5微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
9.6深圳湾潮间带的纤毛虫和有孔虫
第十章深圳湾底栖动物的研究展望
10.1我国大型底栖动物采样和鉴定方法规范化的重要性
10.2科普教育和理念更新的重要性
10.3深圳湾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展望
10.4深圳湾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的研究展望
10.5建立深圳湾底栖动物数据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大型底栖动物附图
附录二深圳湾自由生活线虫附图
作者简介:
蔡立哲,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57年10月生,汉族,现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任教。
1975年泉州一中高中毕业;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学系海洋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海洋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香港科技大学、2000年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在厦门大学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如“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海洋污染生态学”“生物监测”和“环境微生物工程”等课程,主持或参加过20余项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至2015年5月底,在核心以上刊物已发表论文118篇。获得教育部和厦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次。现任中国贝类学会理事、福建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海洋通报》编委。长期为多个中英文期刊评审论文和国家基金委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海洋底栖生物生态、环境生物监测和污染生态学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创立了“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该指数简单易懂,且可数字化,为生物监测提供了实用的指数;抢先发售记录了台.湾海峡、北部湾等海域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300多种,并对它们的分布和食物类型进行了描述,这些不仅填补了台.湾海峡和北部湾海洋线虫研究的空白,而且丰富了台.湾海峡和北部湾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内容,完善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各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厦门大学建立了小型底栖动物研究方向,近几年在红树林湿地小型底栖动物有较多的研究。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39075331:
( 2025-02-09 12:28:51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EPUB/MOBI格式导出,资源优质。
-
用户1739309601:
( 2025-02-12 05:33:21 )
双语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21260423:
( 2024-07-18 07:53:43 )
高清的小说资源,双语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17767514:
( 2024-06-07 21:38:34 )
音频功能搭配PDF/AZW3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6894090:
( 2025-01-15 06:34:50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PDF/EPUB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