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兴明
人物简介:
汤普森(Edward Palmer Thompson)1924年出生在英格兰,父亲是作家兼诗人,在印度殖民地从事过教育工作,同情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与尼赫鲁等国大党领袖颇有私交。父母的思想对幼年汤普森很有影响;中学时期,他在一所卫斯理派私立学校读书,然后考进剑桥大学学习,这时,他加入了英国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先后在北非、意大利和法国作战。他的哥哥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作战很英勇,晋升到上校,后来在战争中牺牲。哥哥对他的影响很大,战后,他曾与母亲共同写了一本追念哥哥的书,题名为《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这是《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一句话,用在这里,是一语双关。)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剑桥大学继续学业,同时也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并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等国协助当地的战后重建工作。1956年,由于不满苏联对匈牙利问题的处理,他和其他一些历史学家如罗德尼·希尔顿、克里斯托弗·希尔等共同退出共产党,这以后,他成了独立的“马克思主义者”,主张“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他对政治活动一直很有兴趣,曾参与起草“1968年五一宣言”,反对工党政府实行向右转政策。70年代,他又积极投入和平主义运动,是欧洲反核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汤普森的著作除《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之外,还有两本历史学专著,一本是《威廉·莫里斯:从浪漫主义到革命》,写的是英国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威廉·莫里斯的生平;另一本是《辉格党人与猎人》,剖析18世纪英国社会冲突中一个典型的现象:偷猎活动。汤普森还发表过一些重要的历史学论文,它们虽然篇幅不大,但分量很重,并不亚于专著。它们多数涉及18世纪英国的社会问题,在历史学界很有影响。这些论文中特别重要的有:《时间、劳动纪律与工业资本主义》(1967),《18世纪英国民众的道德经济学》(1971),《贵族的社会、平民的文化》(1974),《民间文学、人类学和社会史》(1978),《18世纪英国社会:没有阶级的阶级斗争?》(1978),这些论文后来收归为一本书,题为《乡规民俗》。此外,汤普森还写了许多政论文、时事评论等,撰写过反战、反核武器的书。
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上下)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806571699
- 作者:杨豫 / [英] E.P. 汤普森 / E. P. 汤普森 / 钱乘旦 / 潘兴明 / 何高藻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1-1
- 页数:1033
- 价格:54.5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
- 原作名:The Making of the English Working Class
- 适合人群:历史学家, 社会学研究者, 政治学者, 历史爱好者, 对英国社会变迁感兴趣的人, 喜欢阅读历史社会学著作的读者
- TAG:政治经济学 / 历史社会学 / 英国历史 / 工业革命 / 社会史 / 社会阶级 / 工人阶级研究
- 豆瓣评分:8.8
- 更新时间:2025-05-06 13:19:49
内容简介:
作者选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人为考察对象,用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解释历史,阐述了他关于阶级和阶级“形成”的理论。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