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杉木与帝国 - 作者:方李莉

方李莉

人物简介:

作者 孟一衡,本名伊恩•M.米勒(Ian M. Miller),出生于美国费城,哈佛大学历史及东亚语言博士,圣约翰大学历史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环境史、中国史。曾任耶鲁大学农业研究项目研究员、柏林马普科技史研究所访问学者。 译者 张连伟,北京林业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 李莉,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秘书长。 李飞,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分会副秘书长。 郎洁,就职于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史研究室,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 地理学专业,2019—2020年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

杉木与帝国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宋朝开启的森林时代”——以森林为视角的全新中国史 ☆观点耳目一新,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历史地理学者文榕生、环境史学者梅雪芹、汉学家宋怡明推荐 ◆ 内容简介 从蔡京改革到张居正“一条鞭法”,中国发生了 一场贯穿宋元明的“森林革命”,千万根巨木,不仅营造出繁荣的木材市场,也缔造了东方海军神话。现代林业制度,原来起源于中国而不是西方?帝国兴衰与森林进退相生相伴,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 本书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足以挑战伊懋可《大象的退却》,意义堪比彭慕兰《大分流》。 ◆ 名人推荐 以往的森林历史研究者多着眼于天然林的兴衰、演替变迁,而孟一衡则从人工林建设的角度探究生态环境的修复,这与中国早已为恢复生态环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殊途同归。 ——文榕生,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 《杉木与帝国》强调的大造林及森林管理,与《大象的退却》侧重的森林滥伐形成了鲜明对比。它在丰富中国森林史内容的同时,也揭示了相关历史时期人工林业体系的社会和生态代价,由此人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上人与自然纠结不已的多重面相和复杂性,这就为理解早期近代中国环境史奠定了重要基础。 ——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大象的退却》译者 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中国同行对孟一衡的许多方法并不会感到陌生:细致地关注民间文献,深入地分析赋役制度对地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过他在环境史这个出人意料的领域运用了这些方法,提出了令人振奋的论点。他颠覆了我们关于中国森林随着时间变化的许多假设,从中得出了一些关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新发现。 ——宋怡明,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