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中国政治思想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06 21:51:59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精美图片

中国政治思想史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现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说明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的开创之作。作者把中国历史分成种族国家奴隶制时代、初期封建制时代、专制封建时代;再把各阶段分为不同时期,继而从各阶段或各时期之各阶级、各阶层论究各流派及其中之个别思想家的思想体系,把思想家系于学派、学派系于阶级阶层、阶级阶层系于时代时期,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一次学术创新。它代表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撰写中国政治思想通史。

书籍目录:

修订版再版代序 1 修订版序 21 初版序 22 第一编 导言 33 第一章 研究的方法 33 第二章 中国政治思想之史的流变 37 第二编 商朝奴隶制度时代的巫教神学和“八卦”哲学 43 第一章 巫教神学的两重世界观 43 一 “人”的阶级和“神”的阶级 43 二 “神间”的“天”与“帝”和人间的“帝”与“王” 48 三 巫教僧侣的职分和巫教 49 第二章 由奴隶制到封建制变革时代的政治学说——《周易》 52 一 卦辞、爻辞、《易卦》、《易传》之出世时代 52 二 由神学的宇宙观到辩证的宇宙观 54 三 由唯物主义再降到唯心主义 56 第三编 初期封建主政治思想的演化 61 第一章 作为初期封建主政治学说的《洪范》 61 一 《洪范》的时代 61 二 《洪范》所表现的“神权”和王权之统一的思想 64 第二章 随着西周的没落而来的政治思想的演化 68 一 西周的没落和“敬天”思想之动摇 68 二 作为统治者阶级统治武器的“礼”与“刑”的产生 71 三 由“敬天”到“重民”思想转化的社会内容 76 第四编 初期封建制上升时期政治思想各流派 87 第一章 没落封建主集团的政治学说——老聃的复古主义 87 一 《老子》成书的时代及老聃的社会身分 87 二 老聃的辩证观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90 三 老聃的政治学说 95 第二章 封建主集团的政治学说——“集大成”的孔子(丘)学 102 一 孔丘的身分和其身分观念 102 二 作为孔丘思想出发点的“仁” 106 三 孔丘时代的政治问题和其对策 111 四 “正名”“礼治”和“伦理”的社会观 113 五 孔丘所倡导的政治运动 127 六 曾参对孔丘学说的解释 134 第三章 新兴地主-商人政治思想的萌芽 140 第五编 初期封建制矛盾发展时期政治思想各流派 147 第一章 作为农民阶级政治学说的墨子 147 一 墨翟的年代、阶级性及其著作 147 二 墨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150 三 “兼爱”和“互利” 155 四 “尚贤”和“尚同” 163 五 墨翟的宗教思想和其所领导的政治运动 168 六 墨派的发展和消亡 175 第二章 新兴封建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 184 一 杨朱的“为我”主义 184 二 申不害、慎到、邹衍对杨朱的继承 191 三 作为封建地主阶层在政治上初步表演的商鞅的封建改制论 205 第三章 没落封建主的政治学说——庄周的出世主义 215 一 庄周传略及其著作 215 二 庄周的认识论 216 三 庄周的政治论 228 第四章 没落期封建领主的政治学说 232 一 孟轲的社会两阶层调和论 232 二 荀卿的封建制度改组论 253 第五章 统一封建阶级各学派的韩非学说 276 一 韩非传略及其学说产生的社会条件 276 二 “参验”主义的认识论 278 三 政治论上的三条原理——法、术、势 283 四 利己主义的经济论 295 第六编 专制主义的封建制初期政治思想各流派及其演变 307 第一章 由初期封建制到专制主义封建制转换期之封建地主政治学说的演变——由《吕氏春秋》到《淮南子》 307 一 《吕氏春秋》所代表的政治思想 307 二 陆贾和贾谊 332 三 《淮南子》所代表的政治思想 343 第二章 适应于专制主义封建经济发展而来的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355 一 董仲舒的社会身分及其著作 355 二 作为董仲舒认识论的“天人合一”论与“性”说 356 三 对孔丘伦理社会观的神学解释 364 四 “大一统”与专制主义的政治论 367 第三章 贵族地主自救运动的指导原理——刘歆的复古主义 377 一 刘歆传略、阶级性及其时代 377 二 谶纬说和“复古改制”的理论根据 379 三 复古的政治论 384 第四章 地主阶级内部各派思想的升沉与其统一 391 一 今古文学派的对立与调和 391 二 关于政治论上的各派见解 396 三 调和各派之荀悦的折衷论 399 第五章 农民派的政治学说 404 一 王充的批判主义 404 二 在农民阶级实际运动中所表现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纲领 423 第七编 矛盾斗争扩大期中的各派政治思想 437 第一章 矛盾扩大期中地主阶级各派思想的演变 437 一 反映地主阶级颓废思想的儒、道学的合一 437 二 回光一忽的傅玄反清谈的儒术论 445 三 各部族集团间矛盾与道、儒学和佛学的对立 451 四 反映阶级内部统一的王通儒佛道三教合一论 458 第二章 在矛盾斗争扩大期中作为农民派政治学说的鲍敬言的无政府主义 462 第八编 地主阶级经济复兴时代的各派政治思想 475 第一章 随着地主阶级社会秩序重新安定而来的礼制和刑法的制定 475 第二章 反映地主阶级内部冲突之世俗大地主的政治学说——韩愈、李翱的排佛论 482 一 韩愈的政治学说 482 二 李翱的政治学说 489 三 儒道思想的统一与对立 494 第三章 寺院僧侣地主和中间诸阶层的政治思想 498 一 寺院哲学的“入世”主义倾向 498 二 中小地主阶层的政治学说——柳宗元的三教调和论 500 第四章 作为农民阶级意识形态的吕才的道学论 505 第九编 封建主义衰落期的各派政治思想(一) 518 第一章 代表地主阶级意识形态之理学的发展 518 一 展开形而上的理学端绪之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张载的复古主义 518 二 周张哲学的初步发挥——二程哲学 536 三 司马光的保守主义 547 第二章 地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朱陆两学派的对立 557 一 朱熹的折衷主义 557 二 和朱熹派相对立之陆九渊的保守主义 571 第三章 中小地主及中间诸阶层的政治思想和主张 584 一 代表中小地主及中间诸阶层之王安石的政治理论及其政策 584 二 反映初期自由商人集团一些要求的叶适、陈亮学说 601 第四章 在元朝统治下社会矛盾的扩大和各派政治思想 620 一 充任元朝统治者统治工具的寺院哲学 620 二 不绝如缕的汉族地主阶级的理学 623 三 表现农民阶级意识形态的“妖道” 630 第十编 封建主义衰落期的各派政治思想(二) 641 第一章 地主阶级政治思想的演变和其消沉 641 一 随着地主经济暂时安定而来的政治思想各流派 641 二 集大地主集团哲学之大成的王阳明学说 654 三 表现临于没落期的地主阶级政治思想的陆桴亭、李中孚学说 673 第二章 农民派的政治思想的发展 678 一 反映农民阶级一些思想情况和要求的王学左派——王艮的政治学说 678 二 “异端之尤”的王学左派另一代表者李贽的政治学说 682 三 随着封建农村的崩溃而来作为农民派政治学说的颜元的唯实主义 687 第三章 萌芽状态中的市民政治思想 692 一 黄宗羲、唐甄的非君论——市民民主思想的萌芽 692 二 王夫之的经济欲望论 700 三 作为市民思想来考察的龚自珍和魏源学说 707 吕振羽先生学术年表吕坚 715 社会责任驱动下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话语体系建构李勇 748

作者简介:

吕振羽(1900年—1980年),湖南邵阳人,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民族史、革命史以及通史等研究。著有《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广告(862+)
  • MOBI(666+)
  • 分卷(613+)
  • 必备(600+)
  • 职场(613+)
  • 感动(645+)
  • PDF(100+)
  • 完美(150+)
  • 可搜索(686+)
  • 实惠(830+)
  • 高速(158+)
  • 物超所值(541+)
  • 可检索(958+)
  • 精排(642+)
  • 枯燥(271+)
  • 缺章(865+)
  • 逻辑严密(904+)
  • 实用(404+)
  • 批注(501+)
  • 水印(122+)

下载评论

  • 用户1736956349: ( 2025-01-15 23:52:29 )

    完整版本期刊资源,PDF/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 用户1717249994: ( 2024-06-01 21:53:14 )

    流畅下载PDF/AZW3文件,高清学术推荐收藏,操作便捷。

  • 用户1722698777: ( 2024-08-03 23:26:17 )

    秒传下载EPUB/MOBI文件,无损教材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 用户1714658949: ( 2024-05-02 22:09:09 )

    精校的小说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42132267: ( 2025-03-16 21:37:47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EPUB/TXT格式导出,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