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语文教学对话论 - 作者:王尚文

王尚文

人物简介:

王尚文教授是浙师大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高校四名功勋教师之一,被誉为语文教改第三浪潮引领者。2002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 “东方之子”栏目曾专题介绍了他为语文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四十年的感人事迹。

语文教学对话论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533851767
  • 作者:王尚文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2
  • 页数:331
  • 价格:17.6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无盘)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教育研究者,师范院校学生,对语文教育有浓厚兴趣的学者
  • TAG:教育学 / 教学方法 / 教学理论 / 语文教育 / 教学对话 / 教学策略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4-28 23:28:06

内容简介:

对话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但此所谓“对话”,既不能理解得过于宽泛,以为凡是甲问乙答都是对话,对话以方必须是平等的、真诚的、合作的,其结果必是双方都能通过对话而瑧于一个新的精神境界;但也不能理解得过于狭窄,以为只有甲问乙答才是对话,甲问乙答固然是对话的典型样态,作讲演、写文章或听演讲、读文章等也可以具有对话性,正如巴赫金所说的那样,只要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之间具有“同情和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也应当看成是对话。 绪论 对话:语文教学的新概念 第一章 语文生活与对话 一 语文生活的本质:以言语能力为表征的精神存在 二 语文生活的课堂教学形态:文本对话 三 语言生活的最高境界:人的诗意栖居 第二章 语文教育与对话 第一节 倾听:语文学习的精魂 一 倾听的涵义 二 言语声音是视域融合的最佳途径 (一)声与气 (二)声音与文字 三 倾听经验是语文对话的前理解 (一)语感始于倾听 (二)幼年倾听经验的价值 第二节 对话:回归语文什么必须回归感性 一 语文教学为什么必须回归感性 (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察 (二)从“知识中心说”走向“语感中心说” 二 对话:回归感性的必然走向 (一)“对话”的含义 (二)对话与语感提升 (三)在对话中走进言语的感性世界 三 教学方法举隅 (一)朗读和背诵 (二)抄写和默写 (三)对比阅读 (四)语词统计 (五)从对联学语文 第三节 对话与语文感知 一 感知的个性化与创造性 二 语文感知:创造性的对话 (一)文本的未定性的空框结构召唤着创造性的语文感知活动 (二)创造性的感知活动生成文本的意义 (三)创造性的语文感知活动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四)平等对话式的语文感知表现形式 (五)语文感知是一个具体人格的结晶体,具有人格的全息性 (六)语言的感知的性质 三 语文感知的创造性与人的发展 (一)语文感知的创造性是对学生潜能的开发 (二)语文感知的创造性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语文感知的创造性有助于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四 阅读教学中语文感知的现状分析 五 对话教学,生成语文感知的创造性 (一)鼓励自主探索精神 (二)强化发现问题意识 (三)开展言语实践活动 (四)培养涵泳体悟习惯 第三章 阅读教学的对话性 第四章 写作教学的对话性 第五章 教材:特殊的对话者 第六章 对话:理想的师生关系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