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侦查中的博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4-29 21:49:16

侦查中的博弈

侦查中的博弈精美图片

侦查中的博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0204166
  • 作者:刘为军
  •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
  • 页数:254
  • 价格:3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警察、法医、刑侦爱好者,悬疑小说读者,对心理学、犯罪心理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喜欢阅读推理和智力挑战的读者
  • TAG:悬疑 / 法律 / 侦查 / 博弈 / 智力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4-29 21:49:16

内容简介:

《侦查中的博弈:侦查对抗与合作》内容简介:“侦查博弈”并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但是过去的研究者多从侦查对抗性的角度来阐述侦查中的博弈问题。侦查与犯罪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往往处于直接的对抗之中。侦查工作的任务是揭露、证实犯罪和查获犯罪分子,从而维护国家的法律和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犯罪分子为保护自己和实现其犯罪目的,必然要千方百计逃避侦查和对抗侦查,于是便形成了“犯罪与反犯罪”、“侦查与反侦查”的矛盾斗争。所谓博弈,就是说,侦查活动表现为侦查者与被侦查者之间的两方对抗,其中一方的决策是否正确,行动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自己,还要取决于对方。

书籍目录:

序言 导言:侦查即博弈 第一章 相互依赖:侦查博弈要素分析 第一节 参与者 一、侦查组织与侦查人员 二、作案人与犯罪嫌疑人 三、被害人及其亲属 四、证人与知情人 五、其他参与者 六、参与者的主体性 第二节 策略 一、侦查博弈策略的基本特点 二、侦查博弈策略的基本类型 三、侦查博弈策略的制约要素 第三节 信息 一、侦查方的信息来源 二、其他博弈参与者的信息来源 三、侦查博弈信息的不对称性 第四节 行动、收益、结果与均衡 一、行动 二、收益 三、结果 四、均衡 第二章 非合作与合作:侦查博弈类型解读 第一节 侦查博弈的基本类型 一、双方博弈、多方博弈与单方博弈 二、零和博弈、常和博弈与变和博弈 三、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与重复博弈 四、完全信息博弈、不完全信息博弈、完美信息动态博弈与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 五、其他博弈类型 第二节 非合作侦查博弈 一、非合作侦查博弈传统理解的片面性 二、非合作侦查博弈的基本形式 三、非合作侦查博弈与侦查行为优化 第三节 合作侦查博弈 一、合作侦查博弈的可能性及其条件 二、有关合作侦查博弈的几个基本判断 三、合作博弈与侦查行为优化 第三章 有限理性下的互动:侦查博弈思维展示 第一节 侦查博弈参与者的理性与能力 一、侦查博弈参与者的人性假定 二、侦查博弈参与者理性和能力的限度 三、侦查方理性与能力的适度提升 第二节 侦查博弈中的换位思考 一、换位思考的本质 二、换位思考的先决条件 三、侦查博弈中换位思考例示 第三节 侦查博弈中的中立性思维 一、侦查方中立性思维的理论基础 二、中立性思维的基本要求 三、侦查博弈中的中立性思维例示 第四节 侦查博弈中的风险决策 一、侦查中的风险与风险决策 二、侦查博弈中的概率推理 三、侦查博弈中的边缘政策 第四章 寻求有效制约:博弈视野下的侦查制度、政策建设 第一节 博弈论与侦查制度、政策建设 一、博弈与侦查制度、政策建设之必要性 二、博弈与侦查制度、政策构建的基本路径 三、有效制约:侦查制度、政策构建的核心问题 第二节 侦查博弈之始:案件选择与分配制度研究 一、案件选择制度的基本法理 二、案件分配制度的基本法理 第三节 效率与公正博弈:侦查公开与不公开之辩 一、侦查:公开抑或不公开 二、侦查信息的等级化:超越公开与不公开之争 三、全程证明和重建信任:实现侦查公正的必由之路 第四节 侦查方与媒体的博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媒体政策 一、媒体报道的正负面效应 二、我国侦查机关与媒体互动关系之现状及分析 三、侦查机关媒体政策之构建 第五节 合作侦查博弈的幻象:地区间无条件侦查协作制度辨析 一、我国地区间侦查协作的内容、特征和现实障碍 二、狩猎博弈与侦查协作制度的完善 三、我国地区间侦查协作制度的完善 第六节 侦查博弈的终结:个案侦查终止制度的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正确处理疑案的理论基础 三、个案侦查停止制度构想 后诅

作者简介:

刘为军,生于1978年,男,江西于都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警督衔,兼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侦查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证据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刑事证据调查行为研究》(专著,2007)、《瑞典诉讼法典》(译著,2008)、《侦查方法论》(合著,2004)、《侦查学总论》(副主编,2009)、《欧洲刑事司法大趋势》(合著,2005)、《漂移的证据法》(合译,2004)等。发表专业论文四十余篇。2008年获评“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低清(851+)
  • 批注(322+)
  • 自学(133+)
  • 相见恨晚(342+)
  • 多终端(157+)
  • 图文(435+)
  • 影印(217+)
  • 模糊(672+)
  • 带书签(882+)
  • 快捷(840+)
  • 强推(496+)
  • 考证(720+)
  • 实用(397+)
  • 收藏(1228+)
  • 职场(399+)
  • 感谢(676+)
  • 修订(555+)
  • 神器(282+)
  • 中评多(250+)

下载评论

  • 用户1743196183: ( 2025-03-29 05:09:43 )

    双语功能搭配AZW3/TXT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2045814: ( 2024-11-20 03:50:14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EPUB/MOBI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40460427: ( 2025-02-25 13:13:47 )

    无损版本报告资源,PDF/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32909872: ( 2024-11-30 03:51:12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TXT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21000548: ( 2024-07-15 07:42:28 )

    精校版本小说资源,PDF/MOBI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