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

人物简介: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 (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2011)、《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2005)、《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2008)、《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2009)、《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2010)、《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2012)、《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2014)、《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2014)、《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2015)、《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2015)、《经典之外的阅读》(2018)、《人文的互联网:数码时代的读写与知识》(2019)。

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301316405
  • 作者:徐贲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2
  • 页数:392
  • 价格:7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精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对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和学者;需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师、研究人员;对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感兴趣的读者
  • TAG:人文社科 / 哲学 / 伦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批判性思维 / 思维技巧
  • 豆瓣评分:8.5
  • 更新时间:2025-05-09 00:43:08

内容简介:

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一种怀疑和论证、辨析和评估、探索和综合的能力,也是这一能力的实践行为。这样的“批判”既是认知的,也是伦理的,既是审慎的知识验证,也是实践理性的判断。批判性思维的根本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能尽量辨别真相,然后做出对错、是非或正邪的判断,从而增强生活中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性参与力量。基本的批判性思维是不轻信和不自欺。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讨论的是自欺与欺人的可能关系。第二部分讨论的人的情感、情绪、欲望如何影响真实思考和正确判断,主要体现为“认知偏误”和“捷径思维”。第三部分讨论人的思考方式如何应对逆境现实和受其何种影响,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乐观幻觉、偏见、歧视、歪理、假话、贪腐、伪善、不实宣传、集体沉默、装聋作哑、心知肚明地附和谎言和说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