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4-30 01:29:39

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

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精美图片

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刑法学的研究风起云涌,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刑法学面临多次转型,各种理论“百花齐放”,学科研究的广度、深度都前所未有的加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研究基础已经成型,对外交往活跃,司法实践规范,这些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同时,青年一代的刑法学人如何赶上浪潮,发现真问题,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本书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当时选择“间接故意”作为研究的主题,正是因为,无论在何种理论体系下,犯罪故意都在犯罪的认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连接着刑法学、心理学、犯罪学,针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它在内心深处,不甚明了,又不能缺席;它不必然涉及各种体系架构的争论,解决的现实问题,把守的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边界。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明确间接故意的要素与认定,就抓住了核心,就明确了故意与过失的划分,就理解了背后纷繁多变的世界。 相比体系的研究,本书侧重于“问题”的思考。间接故意问题就是如此,它的核心争论在于,它与有认识的过失如何区分。而这背后就又牵扯到意志因素是否重要,意志因素到底能不能成为故意本质的标准。再进一步看,间接故意本体如何构成与事后怎样判断又是两个问题,本体构成不代表事后就能判断,事后判断还是依赖于显示于外的认识因素,而认识程度的高度又取决于日常生活中事物发生概率的高低。 本书以上述思路为线索展开,并适时往下挖掘,力求增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度。

书籍目录:

自序 绪论 章 间接故意概述 节 间接故意的产生 第二节 间接故意的含义与本质 一、立法中的故意规定透视 二、刑法理论上的间接故意概念 三、间接故意的本质 第三节 间接故意的特征 一、间接性 二、伴随性 三、派生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间接故意的体系地位 节 阶层式犯罪论体系中的间接故意地位 一、哲学背景的变迁:存在与当为的分离 二、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演变下的故意地位 四、间接故意地位变化带来的思考 第二节 双层次犯罪论体系中的间接故意地位 一、哲学背景对英美法系犯罪论体系形成的影响 二、“间接故意”在双层次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节 四要件犯罪论体系中的间接故意地位 一、历史源流的考察:苏联与俄罗斯刑法学中的罪责理论 二、我国四要件犯罪构成下的故意地位 三、包含心理和规范双层次的间接故意之提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接故意的构造 节 间接故意的心理构造之一:认识因素 一、认识的内容 二、认识的程度 第二节 间接故意的心理构造之二:情感因素 一、情感因素在心理构造中的必要性 二、情感因素的内容 第三节 间接故意的心理构造之三:意志因素 一、放任意志的内涵 二、放任意志的类型 第四节 间接故意的规范构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 节 直接故意理论概述 一、直接故意的心理生成机制 二、直接故意的构成因素 三、直接故意的程度 第二节 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相同点 一、均具备认识、情感和意志因素 二、可非难性都比较大 第三节 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差异 一、构成因素的差异 二、存在范围的差别 三、主观恶性的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 节 有认识过失理论概述 一、有认识过失的心理学构造 二、有认识过失的规范内涵 第二节 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宏观关系 一、心理生成机制的相似性 二、宏观关系的处理方式 第三节 间接故意与有认识过失的具体区分 一、历史难题的争点:认识论还是意欲论 二、区分标准的发展趋势:故意的客观化 三、对上述各区分学说的总评 四、被忽视的因素:动机说之提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间接故意犯罪的形态 节 间接故意犯罪与犯罪停止形态 一、间接故意犯罪与既未遂形态 二、间接故意犯罪与中止形态 第二节 间接故意犯罪与共同犯罪形态 一、共同犯罪的构成概述 二、共同犯罪中的故意可否包含间接故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间接故意的认定 节 认定间接故意的方法论依据:由客观认定主观 一、源起:意志自由论受到的冲击 二、进一步的追问:展现主观心态的外部事实类型 第二节 认定间接故意的刑诉法依据:证明责任与证明方法的调试 一、源起:间接故意的证明难点 二、解决措施之一:证明责任的适度调整 三、解决措施之二:证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第三节 对间接故意因素的具体认定 一、指导思想:认定过程不同于心理形成过程 二、对认识因素“明知”的认定 三、对意志因素“放任”的认定 四、程序性救济措施的补充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焦阳,男,1987年生于河南郑州,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国际刑法学。201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于2012年秋季学期在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访学。已主持各类学术课题多项,参编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得京师高铭暄刑事法学优秀学位论文一等奖、外交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自动(205+)
  • 图文(816+)
  • 优质(734+)
  • 珍藏(445+)
  • 宝藏(463+)
  • 深度(915+)
  • 研究(193+)
  • EPUB(626+)
  • 现实批判(728+)
  • 低清(393+)
  • 学者(391+)
  • 感谢(667+)
  • 强推(251+)
  • 排版满分(574+)
  • 干货(830+)
  • 精排(536+)
  • PDF(368+)
  • 学生(734+)
  • 物超所值(158+)
  • 破损(406+)

下载评论

  • 用户1727826699: ( 2024-10-02 07:51:39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AZW3/TXT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19454990: ( 2024-06-27 10:23:10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AZW3/TXT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43747953: ( 2025-04-04 14:25:53 )

    秒传下载PDF/EPUB文件,完整学术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 用户1740940760: ( 2025-03-03 02:39:20 )

    高清版本学术资源,PDF/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资源优质。

  • 用户1738177669: ( 2025-01-30 03:07:49 )

    优质版本报告资源,EPUB/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