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阳
人物简介:
焦阳,男,1987年生于河南郑州,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刑法学、国际刑法学。201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于2012年秋季学期在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访学。已主持各类学术课题多项,参编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得京师高铭暄刑事法学优秀学位论文一等奖、外交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刑法学的研究风起云涌,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刑法学面临多次转型,各种理论“百花齐放”,学科研究的广度、深度都前所未有的加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研究基础已经成型,对外交往活跃,司法实践规范,这些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同时,青年一代的刑法学人如何赶上浪潮,发现真问题,做出自己的理论贡献,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本书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当时选择“间接故意”作为研究的主题,正是因为,无论在何种理论体系下,犯罪故意都在犯罪的认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连接着刑法学、心理学、犯罪学,针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它在内心深处,不甚明了,又不能缺席;它不必然涉及各种体系架构的争论,解决的现实问题,把守的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边界。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明确间接故意的要素与认定,就抓住了核心,就明确了故意与过失的划分,就理解了背后纷繁多变的世界。
相比体系的研究,本书侧重于“问题”的思考。间接故意问题就是如此,它的核心争论在于,它与有认识的过失如何区分。而这背后就又牵扯到意志因素是否重要,意志因素到底能不能成为故意本质的标准。再进一步看,间接故意本体如何构成与事后怎样判断又是两个问题,本体构成不代表事后就能判断,事后判断还是依赖于显示于外的认识因素,而认识程度的高度又取决于日常生活中事物发生概率的高低。
本书以上述思路为线索展开,并适时往下挖掘,力求增强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度。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