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 中篇小说卷上 - 作者: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组委会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组委会

人物简介:

◎莫·阿斯尔(已故)◎ 《白鬐黑马》[著] 原名刘成(1936—2005),蒙古族。曾任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国家一级作家。1956年5月发表处女作《边防哨兵》。其作品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1957—1981年文学与戏剧创作一等奖、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一届和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北京军区文学创作奖,以及1992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图书奖。翻译的中外名著主要有《泰戈尔诗选》、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和文婕的长诗《草原上的婚礼》等。 ◎赵文工◎ 《白鬐黑马》[译] 汉族,1947年生,内蒙古大学教授。1984年发表翻译作品,至今已发表二百余万字的作品,主要有史诗《江格尔》(合译)、《祖乐阿拉达尔罕传》(合译),《罕哈冉惠传》《鄂尔多斯史诗》,文献《蒙古族祭祀》等。《脱落了缨穗的江嘎》《罕哈冉惠传》分别于1993年、200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翻译奖,《鄂尔多斯史诗》于2012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 ◎博·照日格图◎ 《猎人阿爸和他的猎犬》[著] 蒙古族,1958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出版散文集两部,发表中短篇小说多部。两次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四篇作品被选入《高中语文》《初中语文》《小学语文》《大学语文》等全国统编教材。 ◎朵日娜◎ 《猎人阿爸和他的猎犬》[译] 蒙古族,1971年生。现任赤峰市昭乌达译书社副社长、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翻译家协会副主席、《民族文学》杂志特约翻译家。鲁迅文学院第十届翻译家研讨班学员。曾在《民族文学》《意林》《诗林》等刊物发表不同题材的蒙译汉作品多部。翻译作品《草原蒙古人家》获得2011《民族文学》年度奖。 ———————— ◎满都麦◎ 《骏马·苍狼·故乡》[著] 蒙古族,1947年生。国家一级作家,内蒙古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自1972年从事小说创作以来,被译作品在《中国作家》《当代》《十月》《民族文学》等刊物上发表,部分作品在国外发表,出版了《碧野深处》等十部小说集。曾获第一届至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满都麦小说选》获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2004年中国作协在现代文学馆举办了“满都麦作品研讨会”。 ◎钢土牧尔◎ 《骏马·苍狼·故乡》[译] 蒙古族,1947年生。历任副主编、主编。出版专著十一部,发表论文及译著八十余篇。译著《蒙古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与现状》入选全国书法理论研讨会宣读论文,收入《书法新论》一书,被《书法报》《文艺报》等转载,并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论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翻译二等奖。 ———————— ◎朝克毕力格◎ 《山间草地》[著] 蒙古族,1964年生,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敖特儿》、中篇小说《山间草地》、电视剧剧本《角斗士》(25集)、《苍茫草原》(30集)等。其小说多次获“苏鲁德”杯蒙古文中篇小说征文大赛奖、《花的原野》奖、孛儿只斤蒙古文学奖、朵日纳文学奖等。 ◎海泉◎ 《山间草地》[译] 蒙古族,1955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翻译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副调研员。著有长篇小说《混沌世界》,中篇小说《林中九日》《额里延》《南迁徙》,另有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译作有俄罗斯长篇小说《大迁徙》、英国短篇小说《黄昏》、中篇小说《山间草地》《最遥远的是心灵之间的距离》及影视剧本等数百万字作品。 ———————— ◎巴·吉日木图◎ 《戈壁之魂》[著] 蒙古族,1963年生。现为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鄂尔多斯市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自1995年开始在《花的原野》《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计四十余万字。中篇小说《戈壁之魂》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文艺作品评选中获评一等奖,小说《远古的额吉》在《阿拉腾甘德尔》创刊三十周年作品小说类评比中获一等奖。另有画册《寻找天堂》等。 ◎春华◎ 《戈壁之魂》[译] 本名白春花,蒙古族,1964年生。1988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现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翻译家协会会员,副译审,多年从事蒙汉语翻译、编辑工作。译作《美岱召》(汉译蒙)曾荣获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翻译二等奖,《文韵大漠》(蒙译汉)受到有关专家好评。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 中篇小说卷上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第一辑 中篇小说卷 《中篇小说卷·上》收入《白髻黑马》《戈壁之魂》《骏马、苍狼、故乡》《猎人阿爸和他的猎犬》《山间草地》五个中篇。这些小说尽管写于不同的年(时)代,尽管主题、情节各有所侧重,但就创作手法和语言风格而言,则以现实主义一以贯之,并因此而表现出浓郁而独特的蒙古族风貌情调,涉及马、狗、摔跤、狩猎等草原民族生活中的核心元素时尤为出彩,其质朴淳厚的性质,昭示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之间最直捷的交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