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沃新书屋
首页
(current)
投诉
收藏
点击选择搜索分类
百度云
夸克网盘
阿里云
PDF
Mobi
Epub
Kindle
txt
AZW3
综合格式
搜索
沃新书屋
-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基础理论、评测方法与实证
-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社信息:
类型:
财政部直属的中央级综合经济类出版社
成立时间:
1983年6月
出版社特色:
出版社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基础理论、评测方法与实证书籍相关信息
ISBN:9787505878587
作者:
喻国明
/
Howard L. Heck(霍华德 L. 赫克) 著张徐亮 等译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9-1
页数:460
价格:68.00元
纸张:暂无纸张
装帧:平装
开本:暂无开本
语言:暂无语言
适合人群:媒介学者, 传播学研究生, 媒体从业者, 新闻传播专业学生, 对中国传媒行业感兴趣的读者
TAG:
传播学
/
研究方法
/
媒介研究
/
实证分析
/
中国传媒
/
公信力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更新时间:2025-05-10 18:26:59
内容简介: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基础理论、评测方法与实证》内容简介:1.本项目成果首次对媒介公信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对媒介公信力的中英文概念以及相关概念关系作了基础性的界定,第一次从横向的跨地域差异及纵向的制度与社会变迁角度对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和影响因素作了探讨,对一些建立在西方社会基础上的分析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原创性地提出了基于我国现实的媒介公信力判断维度的理论假设和媒介公信力生成模式,全面分析了公信力对媒介功能的影响。本项研究成果在具体探讨了媒介公信力理论问题的五个方面(基本概念的界定、维度探讨、影响因素分析、生成机制、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后,又针对我国的现实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社会系统性因素作用下的媒介公信力下降对政府形象的影响问题;二是市场化进程下我国媒介公信力的可能变化问题。 2.本项目成果在大量研究、总结国际学术界近百年来关于传媒公信力评测理论和方法及众多实证案例的基础上,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可将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状况进行量化表达的传媒公信力测评指标。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的状况究竟如何、怎样才能提高传媒公信力,可以说是传媒公信力研究中最为迫切、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而这一问题解决的基础就是建立适合中国社会背景的传媒公信力测评体系,因为只有在确切了解公信力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才能对传媒公信力的建设问题提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证支持的方案和建议。因此,探究中国公信力的特点并建立传媒公信力测评指标,成为本项研究的另一重点。围绕这一目标,本项研究重点解决了评测方法上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是分析中国大众在判断媒介是否可信时都看重哪些因素;第二是建立传媒公信力的测评量表。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对传媒公信力评判准则的重要程度和公信力的评判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探索性和证实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等统计技术对中国大众传媒公信力的测量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最终建立起了具有很高科学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的传媒公信力的测评量表。 3.我们于2005年11月组织实施了《中国传媒公信力问题的全国居民调查》,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所进行的最大规模、指标体系最为完整、综合测评传媒种类最多的一项实证研究与评测分析,具有很高的实践认识价值和理论促进价值。事实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但对我国传媒的公信力现实状况进行了全面描述、梳理和测评判断,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的方法论体系和相应指标体系的构建。
收藏人数最多的作品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
中国制度变迁探微——基于组织的博弈论视角
投资交易笔记(续)
社会经济统计学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查看经济科学出版社更多作品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基础理论、评测方法与实证
【点击查看】直接下载文件
点击去看看
广告
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基础理论、评测方法与实证分类索引数据信息
ISBN:9787505878587
出版日期:2009-9-1
适合人群:媒介学者, 传播学研究生, 媒体从业者, 新闻传播专业学生, 对中国传媒行业感兴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