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甘肃省志第三十八卷·公路交通志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5 08:40:35

甘肃省志第三十八卷·公路交通志

甘肃省志第三十八卷·公路交通志精美图片

甘肃省志第三十八卷·公路交通志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甘肃省志·公路交通志》是一部全面反映甘肃省公路交通历史与现状的专业志书。这部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本着有古有今,略古详今,尊重历史,重在当代的编集原则,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甘肃古今道路交通和公路交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0多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及交通系统广大职工和全省各族人民为改变甘肃交通落后面貌而忘我劳动的场面浓墨重写,旨在反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适合甘肃省情的社会主义公路交通事业这一基本规律。 《公路交通志》共设8篇10个部分,主力篇按现有公路交通系统各部门业务量的大小排列,其中“道路”和“道路运输”两篇是志书的重心,符合公路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志书以文为主,图文并茂,结构得体,语言朴实,行文流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为近年来公路交通史志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甘肃道路交通的历史源远流长。7000~5000年前的大地湾遗址,充分反映了原始社会道路交通的形态和先民在耕作、狩猎、祭祀过程中对道路交通的依懒程度。复商时,周人的祖先在迁徒过程中,开拓了泾、清间的交通。秦王朝建立伊始,首先整修和开通了通过今甘肃中、东部的两条驰(直)道。汉代,做为国际贸易通道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成为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和重要商埠。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十分繁荣,为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以后,政治中心东移,海路开通,陆工国际贸易衰退,但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密切,驿运繁忙,盛于前代。清末,左宗棠为收复新疆整修了陕甘新大驿道,为近代公路的创修创造了有利条件。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兴起,国民政府曾数次拟定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规划,并建设了以兰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6大千线28条支线公路。但是由于旧中国战乱频仍,经济落后,公路交通始终发展缓民用汽车1800多辆,其中公路通车里程仅3200公里,能营运的汽车980多辆。大部分物资运输靠古老的民间运输工具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40多年的不懈努力,公路交通事业有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1990年,全省共有公路里程3.47万公里,民用汽车10.5万辆,参加运输的拖拉机20余万辆:有99.93%的乡和81.73%的村通了汽车,96.5%的乡和46%的村通了客运班车,通油路的县也达到了94.2%,初步建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沟通全省城乡,连接邻省(区)的公路交通网络。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能将公路交通的触角伸延到广大农村,改变了历史上“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交通落后面貌,这本身就是一件亘古未有的奇迹。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及其教训,为当代改革者和后来人提供有益的借鉴,是我们编纂《公路交通志》的主旨之所在。 唐代编篆的《沙州都督府图经》《沙州地志》是迄今已知甘肃最早的列有道路交通情况的“方志体”文书。宋元以后,各方志均列有一卷专门记述境内道路、津梁分布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9年,甘肃省交通厅组织编纂了《甘肃交通志》初稿铅印本)。这些前人的成果虽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但都记述过于简单,不能把交通与整个国家的兴亡以及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活相联系,“先行官”的作用反映不充分,至于编塞专门的《公路交通志》,历史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用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编纂新的《公路交通志》已势在必行。1988年,根据甘肃省地方史志编集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我们开始组织人力编集《公路交通志》。参与编塞的工作人员大都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都是甘肃公路交通发展的见证人和实践人。他们在占有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勾奇扶沉,广征博引,历数年寒窗之苦,终于使《公路交通志》条青问世。这将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反映甘肃公路交通发展的专业志书,也是公路交通文化建设上的一件大事,无疑填补了省内史学界、方志学界一项空白,可喜可贺。 编史修志,是为“缅怀既往,策励将来”,“上慰先人,下启后代”,《公路交通志》的出版,将会实现这一夙愿,也必将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功用,特别是对于当前提高各级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决策能力,加强对职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进一步发展我省公路交通事业都是大有神益的。同时,对于帮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和关心甘肃公路交通建设,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改革在继续,经济在发展,公路交通事业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让我们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原有基础设施的技术改造,努力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目标,以新的姿态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书籍目录:

概述 第一篇 管理机构沿革 第一章 驿政管理机构 第一节 道路桥梁管理机构 第二节 驿传管理机构 第二章 国家和大区驻甘部门 第一节 公路部门 第二节 运输部门 第三章 省级公路交通部门 第一节 省交通厅(局) 第二节 公路部门 第三节 运输部门 一、国营汽车运输 二、民间运输 三、机关企事业运输 第四节 交通监管理部门 第五节 交通工业部门 第二篇 道路 第一章 驿道 第一节 东西干线驿道 一、陇西段 (一)长安·平京·靖远·武威北线 (二)长安·平襄·兰州·武威中线 (三)长安·陇西·河州·张掖南线 (四)长安·平凉·会宁·兰州叉线 二、河西走廊段 (一)黄帝、尧禹西游,月氏、乌孙西迁 (二)张骞“凿空”与河西走廊道的繁荣 (三)河西通西城道的“三通三绝” (四)五凉对河西走廊道的经营 (五)隋唐时期河西走廊道的空前繁荣 (六)西夏对河西走廊道的经营 (七)元、明、清时期的河西走廊道 三、两关出西域道 (一)阳关·白龙堆南·鄯善南道 (二)玉门关·大沙海·高昌中道 (三)玉门关·伊州北道 第二节 南北干线驿道 一、长安·子午岭·九原直道 二、长安·灵州·朔方道 三、长安·成县·略阳故道 四、兴庆府·秦、河、兰诸道 (一)兴庆府·天都山·秦州道 (二)兴庆府·河州道 (三)兴庆府·兰州道 五、漠北·酒泉、张掖道 (一)漠北·酒泉道 (二)漠北·张掖道 六、瓜、沙·曲先道 第三节 支线驿道(含驮道、人行道) 一、平、庆地区诸道 (一)泥阳道 (二)车箱峡道 (三)唐古道 (四)大昌塬道 (五)新城道 (六)延川道 (七)泾川·灵台·岐山道 二、洮渭、河湟地区诸道 (一)羌氐道 (二)狄道·阴平·川蜀道 (三)吐谷浑·松潘道 (四)临洮军·廓州·鄯州道 (五)河州·振武·姑臧道 (六)河州·洮阳道 (七)栈道 三、河西地区诸道 (一)乐都·武威道 (二)鲜水·酒泉道 (三)甘州·青海湖道 (四)民勤·哈密驼道 第四节 桥梁、渡口、关隘 一、桥梁 (一)伸臂木梁桥 (二)浮桥 (三)索桥 (四)拱桥 (五)土桥 (六)钢桁架桥(铁桥) 二、渡口 (一)黄河渡口 (二)洮河渡口 (三)白龙江、犀牛江渡口 (四)渡口管理 三、关隘 (一)玉门关 (二)阳关 (三)金城关 (四)会宁关 (五)积石关 (六)嘉峪关 (七)土门关 第五节 路政管理 第六节 陇东苏区的道路 第二章 公路工程(干线、县乡、专用公路) 第一节 干线公路 一、西兰公路 二、甘新公路 三、兰包公路 四、甘青公路 五、兰郎公路 六、甘川公路 七、华双公路 八、凤甜公路 九、红当公路 十、宜兰公路 十一、宝平公路 十二、岷夏公路 十三、两郎公路 十四、西张公路 十五、秦隆公路 十六、武略公路 十七、临大公路 第二节 县乡公路 一、河西走廊各县 (一)酒清公路 (二)南湖公路 (三)红当296公里至塔哈巴斯陶公路 (四)党石公路 (五)金梧公路 (六)玉昌公路 (七)玉布公路 (八)嘉新公路 (九)小龙公路 (十)张罗公路 (十一)民花公路 (十二)高石公路 (十三)新马公路 (十四)水皇公路 (十五)十条公路 (十六)民昌公路 (十七)武古公路 (十八)古黄公路 (十九)华东公路 (二十)永清公路 二、中部地区各县 (一)定渭公路 (二)定临公路 (三)慢靖公路 (四)马陇公路 (五)会界公路 (六)通会公路 (七)红马公路 (八)巉郭公路 (九)普银公路 (十)许青公路 (十一)白榆公路 (十二)白靖公路 (十三)盐什公路 (十四)水罗公路 三、平庆地区各县 (一)平泾公路 (二)静秦公路 (三)“三八"公路 (四)磨西公路 (五)正周公路 (六)宁盘公路 (七)杨演公路 (八)悦桥公路 (九)西合公路 (十)镇三公路 (十一)二毛公路 (十二)柳儒公路 四、陇南山区各县 (一)元东公路 (二)仇池公路 (三)两太公路 (四)四礼公路 (五)江大公路 (六)红社公路 (七)秦张公路 (八)秦甘公路 (九)清张公路 (十)张华公路 (十一)康阳公路 (十二)郑迷公路 (十三)四长公路 (十四)哈理公路 (十五)岷麻、岷磨公路 (十六)支伏公路 (十七)康小公路 (十八)白临公路 五、民族地区各县 (一)博碌公路 (二)桑坝公路 (三)夏同公路 (四)岷麻公路 (五)选扎公路 (六)东新公路 (七)吹桥公路 (八)刘盐公路 (九)锁达公路 (十)新八公路 (十一)南双公路 (十二)广康公路 第三节 专用公路 一、河雅公路 二、武九公路 三、永天公路 四、平华公路 五、马龙公路 六、岷代公路 七、唐红公路 八、兰阿公路 九、东利公路 十、新冶公路 十一、庆阳地区林区公路 (一)合水林业总场林区公路 (二)正宁林业总场林区公路 (三)湘乐林业总场林区公路 (四)华池林业总场林区公路 十二、甘南林区公路 (一)洮河林区公路 (二)大夏河林区公路 (三)白龙江林区公路 十三、庆阳石油区公路 十四、旅游专用公路 (一)敦千公路 (二)北石窟公路 第三章 公路工程(桥梁、隧道、渡口) 第一节 桥梁 一、拱桥 (一)石拱桥 (二)卵石拱桥 (三)砖拱桥 (四)素混凝土拱桥 (五)双曲拱桥 (六)钢筋混凝土坦肋拱桥 (七)钢筋混凝土扁壳拱桥 (八)刚架拱桥 (九)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新城黄河大桥 (十)钢筋混凝土等截面悬链线箱型肋拱玛曲黄河大桥 (十一)钢筋混凝土肋板拱宕昌桥 (十二)钢筋混凝土“T”墩悬臂拱型刚架白银市一号桥 二、梁桥 (一)永宁镇桥 (二)麻沿河桥 (三)酒泉北大桥 (四)武山渭河桥 (五)东浦渭河大桥 (六)靖远黄河公路铁路两用桥 (七)环县十五里沟大桥 (八)焦家川黄河桥 (九)兰州盐城黄河大桥 (十)王公桥 (十一)天水北道埠渭河大桥 (十二)牛头河桥 (十三)抛沙河桥 (十四)洛门渭河桥 (十五)大河家黄河大桥 (十六)庆阳东河桥 三、钢桥 (一)兰州黄河铁轿 (二)康家崖洮河大桥 (三)兰州西沙黄河大桥 (四)新阳镇吊桥 (五)靖远县平堡吊桥 (六)皋兰什川吊桥 (七)天水县双岔吊桥 (八)兰州青白石杨家湾黄河吊桥 (九)青城黄河吊桥 (十)文昌关头坝大桥 (十一)陇南山区人行吊桥 四、漫水桥 (一)叶家堡葫芦河桥 (二)马莲河漫水桥 (三)镇原交口河漫水桥 五、高填土桥(高填土略堤) (一)雷家岘子土桥加固 (二)宁县米桥加固 (三)苏家沟锚碇式挡土墙 (四)太平沟加筋挡土墙 第二节 隧道 一、甘谷鸡咀山隧道 二、子午岭隧道 三、柏林子隧道 四、七道梁隧道 第三节 渡口 一、南河川渡口 二、康家崖渡口 三、安宁渡口 四、毛坝渡口 五、玉垒渡口(关头坝) 六、祁家渡口 七、玛曲渡口 第四章 公路养护 第一节 养护方针、政策 第二节 养护管理 一、养护队伍 二、道班建设 三、业务管理 四、路政管理 第三节 小修保养 一、专业道班养护 二、民工建勤养护 三、翻浆防治 (一)翻浆成因 (二)处治方法 四、油膝病害防治 (一)泛油 (二)拥包 (三)波浪 (四)坑槽 (五)搓板 (六)麻面 (七)翻浆 (八)脱皮 (九)啃边 (十)沉陷 (十一)裂纹 五、水毁抢修与预防 六、养路机械 第四节 大、中修工程 第五节 路面铺筑 一、低、中级路面 二、高级、次高级路面 第六节 公路绿化 第五章 专业测设与施工 第一节 勘测设计 一、勘测力量 二、勘测业务 三、勘测成果 (一)路线调查 (二)初步设计 (三)可行性研究 (四)一阶段设计 (五)两阶段设计 (六)房屋设计 (七)桥梁设计 第二节 施工 一、专业性施工 二、半专业性施工 三、非专业性施工 四、桥梁施工技术 第三篇 道路运输 第一章 驿道运输 第一节 运输工具 一、人力 (一)背斗 (二)背架(夹) (三)扁担 二、畜力 三、车 第二节 物资运输 一、商品运输 (一)以丝绸为媒介的商品运输 (二)茶叶运输 (三)食盐运输 二、军需物资运输 三、机械、建材运输 (一)机械运输 (二)建材运输 四、抗战物资运输 第三节 驿政 一、驿运设施 (一)驿站、递运所、急递(脚)铺 (二)设施建筑规模与铺陈 二、驿运管理 (一)管理人员配备 (二)通行凭证 (三)给驿、使驿制度 (四)运价 第四节 陇东苏区的食盐运输 第二章 民间运输 第一节 传统工具运输 一、组织形式 二、管理 三、民办行、店 四、物资运输 五、运价 第二节 汽车运输 一、商车 二、私营车队 (一)运力组织 (二)管理方式 三、个体(联户) 第三章 交通部门专业汽车运输 第一节 专业运输企业 一、省属企业 二、地属企业 三、县属企业 第二节 客货汽车 一、早期进口车辆 二、国产客货汽车 (一)整修车辆 (二)调整车型 (三)省产汽车 (四)车辆报废 (五)更新与封存车辆 第三节 汽车站 一、站点设置 (一)省城汽车站 (二)地县汽车站 二、站务管理 (一)规章 制度 (二)客货业务 三、车站油库 第四节 营运管理 一、运输计划 (一)国家计划 (二)托运计划 (三)作业计划 二、营运生产 (一)汽车调度 (二)安全生产 (三)双班拖挂 (四)集装箱运输 (五)承包责任制 (六)运行效率 (七)客货运输量 三、车辆技术 (一)汽车保修 (二)定额消耗 (三)技术改造 四、财务成本 (一)运输成本变化 (二)经济核算 (三)利润 第四章 机关企事业汽车社会运输 第一节 组织与管理 第二节 组织突击运输 一、救灾粮 二、煤炭 三、人畜饮水 四、抗震救灾 五、其他 第三节 公路铁路联运 第五章 公路运输管理市场 第一节 市场管理 第二节 物资流量 第三节 运力分布 一、兰州市(含白银) 二、定西地区 三、庆阳、平凉地区 四、天水、武都地区 五、河西走廊 (一)嘉峪关市 (二)酒泉地区 (三)张掖地区 (四)武威地区 (五)金昌市 六、临夏、甘南地区 第四节 汽车运价 一、西北运价 (一)分线运价 (二)基本运价 (三)恢复线路运价 (四)货物分等运价 二、甘肃运价 (一)恢复时期运价 (二)“一五”时期运价 (三)简化运价结构 (四)汽车运价改革 第四篇 交通监管理 第一章 监理 第一节 车辆管理 第二节 驾驶员管理 第三节 牌照管理 一、号牌与行车执照 二、驾驶执照 第二章 管理 第一节 行车管理 第二节 安全教育 第三节 事故处理 第三章 养路费征稽 第一节 月捐、季捐、通行费征收 第二节 养路费征收与稽查 第三节 养路费使用 第四章 法规与着装 第一节 交通法规 第二节 着装 第五篇 交通工业 第一章 修配和制造企业 第一节 修配企业 一、兰州机厂 二、兰州汽车修理厂 三、省第一汽车修配厂 四、省第二汽车修配厂 五、省小汽车修配厂 六、酒泉汽车修配厂 七、武威汽车修配厂 八、平凉汽车修配厂 九、天水汽车修配厂 十、兰州市汽车修配厂 十一、其他企业 第二节 制造企业 一、兰州配件制造厂 二、省筑路机械修造厂 三、省轮胎制造厂 四、省交通水泥厂 第三节 私营汽车修理企业 第四节 非交通部门汽车修配、制造企业 一、兰州专用汽车制造厂 二、兰州客车厂 三、兰州汽车齿轮厂 四、七四三七工厂 五、兰州汽车钢板弹簧厂 第二章 产品制造 第一节 汽车 一、木炭汽车 二、客车轿身 三、黄河牌三轮货车 四、液化气汽车 五、兰州牌IQ140型载货汽车 六、驼铃JT662型客车 七、金城牌JC120型农用汽车 八、崆峒PQ1020S轻型客货两用车 第二节 挂车 第三节 筑路机械 一、“190”链条传动机 二、筑路牌I型Ⅱ型和金城牌JC123F型翻斗车 三、筑路牌I型、金城牌JC122型柴油多功能车 四、沥青拌合车 第四节 配件 第五节 其它产品 一、轮胎 二、791型机动板车 三、装载机 四、水泥 第三章 企业管理 第一节 生产管理 第二节 技术管理 第三节 设备革新 第四节 产品销售 第六篇 交通科学技术 第一章 科技机构与管理 第一节 科技部门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三节 技术标准制订 第二章 科学研究 第一节 公路路面及病害 第二节 桥隧研究 第三节 汽车使用研究 第三章 科技应用与软件开发 第一节 计算机推广应用与软件开发 第二节 公路工程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第三节 汽车运输和交通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 第四章 优秀设计、优质工程、新产品开发 第一节 优秀设计 第二节 优质工程 第三节 新产品开发 第五章 科技情报与社会科学研究 第一节 科技情报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 第七篇 交通教育 第一章 学校教育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 一、扶轮小学 二、职工子弟学校 第二节 省交通学校 一、学校建立与停办 二、学校恢复 三、学校发展 第三节 高等教育 一、甘肃交通大学 二、“七·二一"工人大学 三、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班 四、干部专修科与进修学校 五、函授教育 第四节 技工学校 第五节 交通干部学校 一、概况 二、教学 第六节 交通部电视中专甘肃分校 第二章 训练班 第一节 员工训练班 一、筹备经过 二、训练概况与内容 第二节 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 一、概况 二、教学 第三节 县级干部训练班 第三章 在职教育 第一节 文化技术学习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技术塔训 二、扫盲与文化学习 三、冬训 四、教育扶贫 五、技术培训 第二节 文化补课和技术补课 第三节 业务培训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业务培训 二、财会人员训练 三、站务人员教育 四、养路费征稽人员的培训 五、岗位职务培训 第四节 教育研究会 一、组建研究机构 二、开展研究活动 第四章 思想教育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教育形式 一、培训政工干部 二、振兴中华读书活动 三、青工政治轮训 四、精神文明建设 五、“双基”教育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一、组建研究机构 二、开展研究活动 第八篇 交通碑铭 第一章 汉、唐、宋、元时期的碑刻 西狭颂啤崖碑 新路颂摩崖碑 大宋兴州新修白水路记 黑河建桥敕 黑河桥碑碑阴 清水县创建宣德堂记碑 元至正癸卯记事碑 第二章 明代碑刻 岗岔明代题壁 镇远桥将军柱铭文 镇远桥记 金城关记 重修金城关记 大岔口堡记 嘉峪关碣记碑 “锁控金川”摩崖石刻 临夏泄湖峡河桥摩崖碑 永宁桥记 重修永宁浮桥记 土门关河心刻石 取正州前街道记 修桥建城楼碑 《新修白水路记》明诗题壁摩崖碑 “钟公路”摩崖碑 新刊修路碑记 虞关石峡路摩崖碑 虞关修路摩崖碑 驿马禁令碑 “碧落霞天”摩崖石刻 邵庄驿题诗碑 清水代沟天顺年修路摩崖碑 清水代沟嘉靖年修路摩崖碑 礼县龙麟桥摩崖石刻 礼县重建桥寺碑记 礼县祁山潺水沟重修桥梁记 镇朔桥碑 西和上六巷重修柱腰崖栈道摩崖碑 先登桥记碑 修真人道路碑 武都观风崖栈道及扩建栈道碑 第三章 清代碑刻 重修灵祐桥碑记 重修灵祐驿察院记 盘口路南永新堡碑记 青家驿新建公馆记 重建武阶南浮桥碑记 重修镇江桥碑记 便商桥记 清水重修关山驿路之碑 比丘修路记摩崖碑 开修九巅山粮路记摩崖碑 重修九巅峡石桥碑记 何建威汉文题壁摩崖碑 何建威藏文题壁摩崖碑 利有攸往摩崖碑 何老军门重修河桥铭摩崖碑 王公桥摩崖碑 捐廉重建摩崖碑 天下第一桥记 河桥记 何锡爵饬禁河桥诸弊碑 创建兰州黄河铁桥碑记 修理黑峪河道路记 重修阴平桥碑记 重修阴平桥记 文县尚德龙津桥碑 邑侯孙公重修临江桥碑记 重修临江桥碑记 重建临江桥碑记 城隍庙重修莲桥引 重修河堤桥缆记 建修蔺家峡二十四渡桥募缘疏 西津桥堤岸记 修卧桥堤岸官路及冬搭小桥记 山陕修路碑 募修城中街衢及疏通水道引礼县上坪草坝筑路碑 龙麟桥重建牌坊碑记 礼县牛尾关胡梯崖路记碑 礼县高桥碑记 西和新修山路记碑 透屿峪栈道碑 石桥惠远碑 重修飞龙峡栈道碑记 重修飞龙峡栈道募化布施人等并布施人等姓名碑 飞龙峡摩崖题壁 重修纸坊镇桥房序 成县官店筑路碑 远通吴楚碑 修路碑记 徽州调停驿站碑 徽县严坪重修世德桥碑 徽县严坪募化修路碑 徽县严坪石关峡筑路碑 徽县严坪大东沟修补桥路碑 重修西阛门大路记 创修石桥碑 文昌宫补修献棚阶路记 创修党桥碑 代申典常修党桥碑记 重修党桥碑记 重修党桥碑记 重修党桥碑记 重修党桥碑记 青天屠老太爷创修石硖道路碑记 修复柳遮桥记 将军桥记 建修宫道河普济桥序 重修嘉峪关记碑 登嘉峪关并序碑 临夏革除关隘弊窦告示碑 革除关隘弊窦碑记 临夏革除关卡陋规碑 马尾沟王公名垂不朽路道碑 武威军营频年种树记碑 平政桥碑 平政桥碑记 增修三关口车路记 重修三关口峡道记 重修“杀贼桥”碑记 重修永安桥碑记 总督谭钟麟告示 徽县大河店修路碑 公议护林以桥梁是为序碑 宁县潘村岘碑 火烧关重修道路摩崖碑 重修通涉桥记 重修叠藏长桥记 重修于公桥碑记 徽县大河店重修道路德政碑 宕昌邓邓桥悬崖题壁 九九桥说 创修两河渡船碑记 和保口官渡记 碧口南帮药船板主新会塑像碑 严禁滥支驿马滩派差徭碑 丰桥碑记 岁丰桥碑 占武旗官船碑 黑松桥碑 田家湾车道碑 第四章 民国碑刻 文县中寨拐筏岩路碑 宁县湘乐筑路碑 量修双子土桥记碑 创修安庆桥碑记 冯玉祥训示碑 铁索桥碑 凤陇公路通车纪念碑(一) 凤陇公路通车纪念碑(二) 新建泾河长庆桥碑 陇南修治道里碑 修建平凉八里河桥志 建修孙家塞及安盘岘子碑序 七七桥碑 七七桥志文碑碑阳 七七桥志文碑碑阴 清水靳君筑路纪念碑 何世英饬炸峡石颂 兴古为新摩崖碑 虞关义渡记 重修王公桥碑 第五章 现代碑刻 宁县马莲河大桥建成纪念碑 宁县城北河大桥建成纪念碑 宁县盘克潘村岘子建修纪念碑 礼县龙鳞钢索桥碑 重竖镇远桥将军柱记碑 临洮三岔河大桥竣工纪念碑 七道梁隧道碑 “七道梁隧道碑”碑阴 崇信县崇安公路碑 洛门渭河大桥碑记 磐安渭河大桥落成记 文县玉垒关头坝建桥碑 渭水峪渭河大桥竣工志 三百户大桥碑 兰州西固清水桥碑 兰州西固清水桥拓建集资单位碑 武威军民共筑海藏公路碑 姬家河大桥竣工纪念碑 武山广济渭河桥碑记 东川公路竣工志 武双公路碑记 车道岭隧道碑 附录 附录一 名录 一、甘肃省交通厅历届厅(局)长、副厅(局)长名录 二、副地级、县级干部离休后享受正副地级待遇人员名录 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名录 四、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名录 附录二 政策法规选编 附录三 甘肃道路交通大事记 编后记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妙趣横生(285+)
  • 自学(185+)
  • 兴趣(856+)
  • 自相矛盾(742+)
  • 优质(649+)
  • 清晰(542+)
  • 精排(609+)
  • 过期(696+)
  • 分卷(1015+)
  • 神器(667+)
  • 强推(663+)
  • 最新(321+)
  • 物超所值(769+)
  • 缺页(558+)
  • 图文(157+)
  • epub(520+)
  • 职场(110+)
  • 双语(457+)
  • 无乱码(762+)

下载评论

  • 用户1729016017: ( 2024-10-16 02:13:37 )

    适合碎片化阅读,但缺少纸质书的质感。

  • 用户1722120404: ( 2024-07-28 06:46:44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秒传,支持PDF/EPUB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24484160: ( 2024-08-24 15:22:40 )

    极速下载PDF/TXT文件,优质小说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30974682: ( 2024-11-07 18:18:02 )

    EPUB格式适配手机阅读,体验不错。

  • 用户1732075560: ( 2024-11-20 12:06:00 )

    音频功能搭配EPUB/MOBI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