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甘肃省交通史志年鉴编写委员会
人物简介:
甘肃省志第三十八卷·公路交通志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甘肃省志·公路交通志》是一部全面反映甘肃省公路交通历史与现状的专业志书。这部志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本着有古有今,略古详今,尊重历史,重在当代的编集原则,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甘肃古今道路交通和公路交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0多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及交通系统广大职工和全省各族人民为改变甘肃交通落后面貌而忘我劳动的场面浓墨重写,旨在反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适合甘肃省情的社会主义公路交通事业这一基本规律。
《公路交通志》共设8篇10个部分,主力篇按现有公路交通系统各部门业务量的大小排列,其中“道路”和“道路运输”两篇是志书的重心,符合公路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志书以文为主,图文并茂,结构得体,语言朴实,行文流畅,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为近年来公路交通史志研究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甘肃道路交通的历史源远流长。7000~5000年前的大地湾遗址,充分反映了原始社会道路交通的形态和先民在耕作、狩猎、祭祀过程中对道路交通的依懒程度。复商时,周人的祖先在迁徒过程中,开拓了泾、清间的交通。秦王朝建立伊始,首先整修和开通了通过今甘肃中、东部的两条驰(直)道。汉代,做为国际贸易通道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成为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和重要商埠。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十分繁荣,为封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以后,政治中心东移,海路开通,陆工国际贸易衰退,但国内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更加密切,驿运繁忙,盛于前代。清末,左宗棠为收复新疆整修了陕甘新大驿道,为近代公路的创修创造了有利条件。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兴起,国民政府曾数次拟定了以兰州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规划,并建设了以兰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6大千线28条支线公路。但是由于旧中国战乱频仍,经济落后,公路交通始终发展缓民用汽车1800多辆,其中公路通车里程仅3200公里,能营运的汽车980多辆。大部分物资运输靠古老的民间运输工具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40多年的不懈努力,公路交通事业有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1990年,全省共有公路里程3.47万公里,民用汽车10.5万辆,参加运输的拖拉机20余万辆:有99.93%的乡和81.73%的村通了汽车,96.5%的乡和46%的村通了客运班车,通油路的县也达到了94.2%,初步建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沟通全省城乡,连接邻省(区)的公路交通网络。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能将公路交通的触角伸延到广大农村,改变了历史上“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交通落后面貌,这本身就是一件亘古未有的奇迹。认真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及其教训,为当代改革者和后来人提供有益的借鉴,是我们编纂《公路交通志》的主旨之所在。
唐代编篆的《沙州都督府图经》《沙州地志》是迄今已知甘肃最早的列有道路交通情况的“方志体”文书。宋元以后,各方志均列有一卷专门记述境内道路、津梁分布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9年,甘肃省交通厅组织编纂了《甘肃交通志》初稿铅印本)。这些前人的成果虽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东西,但都记述过于简单,不能把交通与整个国家的兴亡以及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活相联系,“先行官”的作用反映不充分,至于编塞专门的《公路交通志》,历史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用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编纂新的《公路交通志》已势在必行。1988年,根据甘肃省地方史志编集委员会的统一部署,我们开始组织人力编集《公路交通志》。参与编塞的工作人员大都是退居二线的老同志,都是甘肃公路交通发展的见证人和实践人。他们在占有部分资料的基础上,勾奇扶沉,广征博引,历数年寒窗之苦,终于使《公路交通志》条青问世。这将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反映甘肃公路交通发展的专业志书,也是公路交通文化建设上的一件大事,无疑填补了省内史学界、方志学界一项空白,可喜可贺。
编史修志,是为“缅怀既往,策励将来”,“上慰先人,下启后代”,《公路交通志》的出版,将会实现这一夙愿,也必将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功用,特别是对于当前提高各级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决策能力,加强对职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优良传统教育,进一步发展我省公路交通事业都是大有神益的。同时,对于帮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和关心甘肃公路交通建设,具有潜移默化作用。
改革在继续,经济在发展,公路交通事业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让我们紧紧围绕在党的周围,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原有基础设施的技术改造,努力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目标,以新的姿态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