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沃新书屋
首页
(current)
投诉
收藏
点击选择搜索分类
百度云
夸克网盘
阿里云
PDF
Mobi
Epub
Kindle
txt
AZW3
综合格式
搜索
沃新书屋
-
空有與有無
-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社信息:
类型:
成立时间:
出版社特色:
出版社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空有與有無书籍相关信息
ISBN:9788010200443
作者:
羅因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03-1-1
页数:406
价格:NT300元
纸张:暂无纸张
装帧:平装
开本:暂无开本
语言:暂无语言
适合人群:哲学爱好者,大学生,对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感兴趣的读者,思想家,教师
TAG:
哲学思考
/
哲学
/
存在主义
/
道德哲学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更新时间:2025-05-17 05:26:40
内容简介:
誠如湯用彤先生在其《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所說的,東晉學術思潮實以玄學與般若學之合流為大宗。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孕育出來的兩種思想學說,之所以能夠合流會通的因素,本文正是要站在學說理論的角度,探討東進時代玄學與般若學之所以能夠會通的內在原因。 本文承接湯用彤先生在玄學與般若學交會問題上之研究,以玄學與般若學有關存有論之討論(「空」、「有」與「有」、「無」)為切入點,再推展到玄學與般若學在工夫論、境界論和存有論之型態等各方面的探討。本文除了嚴辨玄學之「本無末有」與佛教般若學之「空」、「有」的差異外,又從工夫論、境界論和存有論等各方面,分析出玄學與般若學在相異中之相應、相似之處,以明玄學與般若學之所以能夠會通之可能性。 處理玄學與般若學交會的問題,最大的困難在於般若學「空」義之難以把握,本文為了突破這種研究上的障礙,深入早期佛教和部派佛教的學說中,條理出從早期佛教到大乘佛教般若學之發展脈絡,以加深對於般若「空」義的了解。 本文的研究結論認為:(1)在工夫論方面:般若學「不住」一切法、「無著」一切法的修行方式,與玄學「損之又損」、「遺彼忘我」的修道工夫,頗有相似之處;(2)在境界論方面:般若學認為修行者在體證到「空性」時,能觀之主體與所觀之客體,無二無別,這與玄學之體道者「終與玄同」、「玄同彼我」的主客兼忘的境界,亦頗有相應之處;(3)在存有論方面:雖然玄學之「本無」是指形上本體,而般若學之「空」則是指「無自性」(對實體或本體觀念之否定),兩者絕不相同,但是,玄學與般若學之存有論,都是屬於透過虛靜、不執等工夫所呈現的境界型態之存有論,故兩者的存有論學說,雖然思想內容絕不相同,但是,在學問型態上又頗有相通之處。基於玄學與般若學在工夫論、境界論和存有論之學問型態等方面都有相應、相似之處,故般若學能在玄學盛行的兩晉時代大大地流行,並且一度與玄學發生合流。
收藏人数最多的作品
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
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上、下冊)
從「脫儒」到「脫亞」
早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史概論
物質、隱喻與信仰
>>>查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更多作品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
空有與有無
【点击查看】直接下载文件
点击去看看
广告
空有與有無分类索引数据信息
ISBN:9788010200443
出版日期:2003-1-1
适合人群:哲学爱好者,大学生,对人生意义和存在价值感兴趣的读者,思想家,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