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达格玛·舍费尔 编
人物简介:
白馥兰(Francesca Bray),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著作有:《稻米经济:亚洲社会的技术与发展》(The Rice Economies: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Asian Societies,1994)、《技术与性别:晚清中国的权力结构》(Technology and Gender: Fabrics of Power in Late Imperial China,1997)、《明代中国的权力与社会:1368-1644》(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Ming China,1368-1644,2000)、《帝制中国的技术、性别和历史:重思巨变》(Technology,Gender and History in Imperial China: Great Transformations Reconsidered,2013)。
彼得·A. 科克拉尼斯(Peter A. Coclanis),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阿尔伯特·R.纽瑟姆特聘历史教授和全球研究所所长。著作有:《梦的阴影:南卡罗来纳低地地区的经济生活和死亡,1670-1920》(The Shadow of a Dream: Economic Life and Death in the South Carolina Low Country,1670-1920,1989)、《时间之箭,时间之圆:长时段内东南亚的全球化》(Time's Arrow,Time's Cycle: Globalization in Southeast Asia Over La Longue Duree,2006)。他还是《湄公河三角洲的环境改变和农业可持续性》(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Mekong Delta,2011)的联合编者。
埃达·L. 菲尔兹-布莱克(Edda L. Fields-Black),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历史学副教授。著作有:《深根:西非的稻农与非洲人大流散》(Deep Roots: Rice Farmers in West Africa and the African Diaspora,2008)。
达格玛·舍费尔(Dagmar Schäfer),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第3学部“人工制品、知识和行动”的主管,曼彻斯特大学中国史教授。著作有:《皇帝的丝衣:明代的国营丝绸制造,1368-1644》(The Emperor's Silk Clothes: State-Run Silk Manufacturing in the Ming Period,1368-1644,1998)、《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The Crafting of the 10000 Things: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 17th-Century China,2011)。她还是《编织明代的经济模式,1368-1644》(Weaving an Economic Pattern in Ming Times,1368-1644,2002)的联合编者。
稻米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564239947
- 作者:[英] 白馥兰(Francesca Bray) / [美] 彼得·A.科克拉尼斯(Peter A.Coclanis) / [美] 埃达·L.菲尔兹-布莱克(Edda L.Fields-Black) / [德] 达格玛·舍费尔 编 / 秦传安
-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
- 页数:484
- 价格:14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丛书:剑桥·全球经济专题史
- 原作名:Rice: Global Networks and New Histories
- 适合人群:喜欢了解中国社会变迁和农村生活的读者,对现实主义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关注农民工问题的社会学者和研究者,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 TAG:社会变迁 / 中国当代文学 / 农村生活 / 纪实文学 / 农民工
- 豆瓣评分:7.7
- 更新时间:2025-04-29 03:47:59
内容简介:
今天的大米是全世界一半人口的食物。它的历史与殖民主义的出现、工业资本主义的全球网络以及现代世界经济密不可分。水稻史是当前一个重要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领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从全球和比较的角度来看,尚未有人试图书写水稻史及其在资本主义崛起中的地位。本书是由非洲、美洲和亚洲几个地区的专家撰写的,他们共同为稻米作为作物、粮食和商品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塑造了非洲、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历史轨迹和区域间联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朱迪丝·卡尼说:“一粒米看世界!除了口味问题,大米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它的种植和消费已经影响了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广大地区,更不用说数十亿人将其作为主要的饮食主食。我们本能地认为大米是亚洲优选的食物,但自从哥伦布航行以来,非洲的贡献——有着古老且独立驯养的水稻品种——在美洲历史上起着不小的作用。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故事:水稻的地理范围是世界性的,其历史复杂而深刻。”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