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日本美學 3: 侘寂-素朴日常 - 出版社:不二家出版

不二家出版

出版社信息:

类型:

成立时间:

出版社特色:

出版社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日本美學 3: 侘寂-素朴日常书籍相关信息

日本美學 3: 侘寂-素朴日常精美图片
  • ISBN:9789579542654
  • 作者:大西克禮 / 王向遠
  • 出版社:不二家出版
  • 出版时间:2019-2-1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美学爱好者,生活哲学研究者,设计师,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美学追求的人群
  • TAG:生活哲学 / 设计 / 美学 / 日本文化 / 日常美学 / 侘寂
  • 豆瓣评分:7.7
  • 更新时间:2025-05-19 23:49:33

内容简介:

在有限中感受無限 侘寂(わび、さび) 影響任何一個藝術領域的終極的日本美學 一種簡單、自然形成的品質,可以深度地滿足與影響使用者。──Twitter創辦人/傑克‧多西 最古老的事物,都會轉變成最前衛的事物。──杉本博司 侘(わび)是清貧、粗糙,在不足中見充足;寂(さび)是面對褪色、消逝事物的心境。源自道家,追求「無一物」的侘寂精神,在江戶時代松尾芭蕉的俳句中先有了吟詠蒼古的自然妙趣。 十六世紀,茶道宗師千利休借終極的侘茶之道,奠定了日本人追求「和敬清寂」的美學意識。茶室為了滿足個人的美的需求而建,經「露地」通往原始心境,立「障子」引進陰影,竹支茅屋的元素與結構暗示了短暫、輕微、拙劣。美,是對不完全事物的敬畏,接受劣化,讓本質顯現。 當空間縮減,時間積累,在象徵虛空之所的茶室中,隨處可得的簡朴物品可以取代最高級的藝術,價值概念更迭。美在於素朴日常,最小的元素可以建構宇宙,當下即是永恆。 一千年的時間,日本的美學從唯美的物哀、深遠的幽玄,走向空無的侘寂。本系列爬梳三大美學的起源、概念,及不同領域的解讀或應用,內容橫越文學、歷史、心理學、哲學,是讀者掌握日本美學的獨家著作。 ◎日本美學三大關鍵詞:物哀、幽玄、寂。不懂這三個詞,就不可能了解日本。 ◎柳宗理的手感器物、不對稱的山本耀司、原研哉的無印良品、Twitter140字的限制……重新定義美與生活、懾服西方的日本美學。 詳細資料 「好的設計,是從內部滲透出來的。」 --柳宗理 「美是克制,追求極致的『這樣就好』。」 --原研哉 「一顆擱淺在沖積平原的石頭,從上游順流而下,歷經時間琢磨,消除了原有的諂媚、主張、色彩、誇張,最終成為美麗的圓石。那是彷彿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光彩的美。」 --杉本博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