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自我意识的艺术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02 01:48:44

自我意识的艺术

自我意识的艺术精美图片

自我意识的艺术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 全面回顾并解析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文化社会学的贡献,重点展现了伯明翰学派一众思想家对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卓越研究。 ★ 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约翰•费斯克、劳伦斯•格罗斯伯格……这些闪耀在文化研究历史中的人物,开掘出嵌入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的生产性和创造性的潜力。 ★ 如何创造性地对待充满矛盾的日常生活?如何在文化这片充满斗争的土壤中坚守自己的位置?这涉及自我意识的艺术,这门“艺术”聆听“社会的喃喃低语”,重视普通人变成匿名主角的场景和实践,通过对权力关系的分析和批判,实现文化改造。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英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和伯明翰学派的实践,围绕文化研究运动所关注的中心问题——意义的改变、态度和价值取向、生活世界潜在的创造性和生产性、对权力的批判、自我授权的时刻——展开。本书的关注焦点是在社会秩序的环境下所强调的行动可能性,以及行动力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自我意识的艺术作为文化批判的力量。文化(行动力)是有生产性的,并不从属于结构,这对于社会学来说有着核心意义,因为社会学也可以理解为文化学。 第1章概述了文化研究的核心议题及其在文化社会学领域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证实和促进了自我意识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对权力关系的分析、批判和改变。 第2章展示了文化研究运动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的诞生,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等人如何从文化角度来进行社会分析。 第3章分析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论高度发展时期。文化研究的项目在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之间蓬勃发展。 第4章探讨了文化研究的后结构主义阶段以及1980年代开始的国际化。探讨的重点是通俗文化的研究,这些研究使用了受文化主题引导的后结构主义方式。约翰•费斯克和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的著作尤为重要。此外,传媒文化和全球化的关系也是文化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第5章呈现了对通俗文化研究的批评,比如认为它是“文化流行主义”。我们在社会学范畴中看待文化研究、传统实用主义和当前全球化讨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文化研究对于现在的意义,尤其是文化研究对当代社会学的现实意义。

书籍目录:

目录 总序 致谢 1 导言 1.1 自我意识的艺术作为权力的批判 1.2 文化社会学的任务 2 英国文化研究的诞生 2.1 前言 2.2 新左派的诞生 2.3 文化研究之文化地位的形成 2.3.1 导言 2.3.2 利维斯的文学批评 2.3.3 正统马克思主义 2.3.4 霍加特《识字的用途》(1957) 2.3.5 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 2.3.6 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958)和《漫长的革命》(1961) 3 伯明翰文化研究的形成 3.1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目标和机构 3.2 文化主义与结构主义之间理论立场的形成 3.2.1 第一阶段:运用文学批判的方法分析通俗文化 3.2.2 第二阶段:对(文化)社会学进行深入研究 3.2.3 第三阶段: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吸收 3.2.4 总结 3.3 伯明翰的实证研究 3.3.1 概述 3.3.2 青年文化作为反抗——重建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亚文化理论 3.3.3 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传媒研究 4 文化研究的国际化 4.1 国际化进程中的视角和主题 4.2 约翰•费斯克的通俗文化分析 4.2.1 中心主题:从属者的自我意识和他们的底层文化 4.2.2 社会作为文化 4.2.3 多义性和通俗性 4.2.4 《电视文化》 4.2.5 通俗文化的制造 4.2.6 权力和对抗权力的游戏 4.2.7 《媒介事件》 4.2.8 总结 4.3 文化身份、全球媒体和地域接受 4.3.1 导言:微观背景和宏观背景的关系 4.3.2 保罗•威利斯《共同的文化》 4.3.3 电视消费和移民文化身份的形成 4.3.4 后殖民世界中嘻哈音乐的戏剧性 4.3.5 展望:未来研究的任务 4.4 劳伦斯•格罗斯伯格的通俗文化分析 4.4.1 导言 4.4.2 回归现实 4.4.3 发声 4.4.4 摇滚形态 4.4.5 权力和日常生活 4.4.6 民众的行动力 4.4.7 总结 5 文化研究的自我意识 5.1 关于“文化流行主义”的问题 5.2 文化反身性和(后)现代化 5.3 文化研究作为当代文化社会学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赖纳•温特(Rainer Winter),任教于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他是德语区传媒社会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2010年,他作为客座教授在首都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任教。2012年,他又赴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任教。他的学术成果丰富,出版了多部著作,比如《全球化美国?全球化的文化后果》(Globales Amerika? Die kulturellen Konsequenzen der Globalisierung,2003),《网络中的反抗》(Widerstand im Netz,2010)等。 -译者简介- 徐蕾,1983年出生于杭州。200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耳曼语言文学专业,同年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深造,并于2009年获得传媒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定居德国,先后在西门子、戴姆勒等企业工作,却始终未放弃对本专业的热诚。工作之余仍坚持翻译学术文章,关注传媒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动向。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重排(488+)
  • 一键(650+)
  • 实用性强(514+)
  • 影印(201+)
  • 低清(208+)
  • EPUB(516+)
  • 精校(177+)
  • 物超所值(812+)
  • 高速(610+)
  • 解决急需(955+)
  • 相见恨晚(1190+)
  • 全格式(456+)
  • 可以购买(134+)
  • 无漏页(984+)
  • MOBI(755+)
  • 图文(723+)
  • 浅显易懂(362+)
  • 不亏(158+)
  • 双语(859+)

下载评论

  • 用户1722190006: ( 2024-07-29 02:06:46 )

    图文功能搭配EPUB/AZW3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27445691: ( 2024-09-27 22:01:31 )

    精校的学术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33942004: ( 2024-12-12 02:33:24 )

    找了好久终于找到,太感谢了!

  • 用户1716696328: ( 2024-05-26 12:05:28 )

    秒传下载PDF/AZW3文件,高清报告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 用户1719425062: ( 2024-06-27 02:04:22 )

    秒传下载PDF/AZW3文件,精校小说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