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金声
人物简介:
迟金声,字展云,号鸿雪斋主,京剧艺术家、国家一级导演,北京京剧院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京剧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922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蓬莱,祖上为清代嘉道年间“昆弋十三绝”之一的迟宝才(才官)。9岁拜曹连孝为师学京剧老生,10岁登台演娃娃生,12岁开始搭班演出京剧老生剧目,曾与尚小云、王凤卿、时慧宝等前辈同台。除唱工戏之外偏重做工戏并逐渐学习马(连良)派,后拜马连良先生为师,专攻马派。1956年随马连良先生加入北京京剧团(后为北京京剧院),1965年由剧团保送人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导演工作,代表作有《沙家浜》《三打陶三春》等。在“中国京剧音配像”、“像音像”工程中担任数百部剧目的舞台导演。获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著有《马连良》《马连良与马派》等著作。
今生散记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迟金声先生,字展云,1922年出生于北京的梨园世家。高祖迟财官,工武生,“昆弋十三绝”之一,曾任精忠庙首。曾祖迟韵卿,福寿班老生演员。祖父经办班社,曾与武生名家俞振庭兴办斌庆社;堂祖父迟月亭,武生演员,“武戏三亭”之一,先后与两代武生宗师俞菊笙、杨小楼合作,晚年于中国戏曲学校任教。父亲亦先工武生,后任班社管事。到迟金声已是五代从艺,他九岁学戏,拜曹连孝习老生,并随沈斌如练武功,一年后就登台演戏了。从唱开场小戏开始,此后搭过尚小云、李万春、吴素秋等名角的班社。通过父亲的关系,十几岁就结识了马连良先生,经常到家里去听先生聊戏、讲戏,深受马派艺术熏陶,后被收为弟子。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于早年唱戏过于劳累,声带受伤,迟金声就在荣春社、鸣春社科班教戏、排戏了。1956年,随马连良加入北京京剧团,任导演,同时代老师到戏校教授马派剧目。期间,曾到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学习。凭借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积累,结合专业理论的研读和运用,曾导演《洛阳宫》《凤求凰》《闯王夫人》《一捧雪》及现代戏《芦荡火种》(后改名《沙家浜》)、《红岩》《雪映古城》《绿川英子》等。“**”后,为北京京剧院导演的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的作品《三打陶三春》,成为了京剧舞台的保留剧目;为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导演的《锦袍情》,曾获文化部颁发的多个奖项。
到九十年代初期,迟金声先生已然年逾古稀,又和马崇仁先生一起担任了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的舞台导演,一干就是十几个春秋,为这项被誉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抢救性的文化创举尽心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中途还参加了又一项民族文化传承工程——“京剧像音像”的试制工作,到后者正式启动,迟老虽然年事已高,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直到今天仍在为工程奉献经验和才智,担任文化部成立的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正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了。
在业内同行、学生以及朋友们眼中,迟老往往被以奇迹视之,不仅在于高龄之下的健旺精力,性情开朗、平和,而且思维之清晰,谈吐之从容,记忆力之超强,与京剧结缘八十余年,和戏有关的人和事,来龙去脉,演进变化,依旧清清楚楚,谈来头头是道。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