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哲
人物简介:
高兴哲,曾用名高新哲,194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人。
十四岁拜师学中医,十九岁行医,二十八岁开始著书立说,授徒多名。著有《中医溯源》、《峰峰矿区土产药材手册》、《新汤头歌》、《新四言举要》、《诊脉辨证口诀歌》、《伤寒医论》、《伤寒浅著》、《伤寒问难》、《子午秘录》、《增图中医讲座》等作品。
论文多次入选《中医杂志》,并受邀参加2008全国中医药临床经验与研究学术交流会。
中医溯源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一、《中医溯源》分上下两篇,上篇是“中医基础溯源”,下篇是“伤寒论溯源”。
二、《中医溯源》是根据《黄帝内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哲学思想编写的,因此能适用于各个阶层热爱科学、热爱中医的人士。
三、《中医溯源》的理论观点与《黄帝内经》吻合,与《伤寒论》吻合,与当代唯物辩证法吻合,但与晋唐以后的诸多学说存在很大差异。
四、《中医溯源》提出了“阴在前、阳在后”的科学根据和“无极无图”的理论学说。
五、《中医溯源》认为了五行能括尽宇宙万类,阐明了五运产生六气、五脏产生六腑的进化原理。
六、《中医溯源》阐明了心包络与三焦的体用关系,提出了“人体无处不三焦,脏腑内外皆包络”的理论依据;强调指出心包络的功能绝不能局限在“心的外围”,它的病理机制也绝不是“与心病相似”。
七、《中医溯源》阐明了《伤寒论》六经的实质及其生化原理,提出了“阴为体、阳为用”“阴为本、阳为标”“阴属五脏、阳属六腑”“实则三阳、虚则三阴”的辨证论据。
八、《中医溯源》阐明了风、寒、暑、湿、燥、火的各自性质和相互之间的演变,从源头上纠正了“中风永远是中风”“伤寒永远是伤寒”“温病永远是温病”的片面观点。
九、《中医溯源》阐明了《伤寒论》六经立提纲的依据,指出了太阳病的“发热”、阳明病的“潮热”、少阳病的“往来寒热”、太阴病的“里寒外热”、少阴病的“下寒上热”、厥阴病的“胜负厥热”等均不能列入提纲的理由。
十、《中医溯源》阐明了六淫中六经的早期表现,更正了“太阳病论膀胱失小肠”“太阴病论脾不及肺”诸多历史偏见。
十一、《中医溯源》能开创中医动画讲学,能用科学的理论探索五运六气,能将风、寒、暑、湿、燥、火合为一气,并且能用六经生化的原理全面注解《伤寒论》,由此找到中医学的说理工具。
十二、《中医溯源》的最终目的是重新认识《伤寒论》,重新认识中医学,为统一中医辨证方法、探索和创造划时代的中西医结合奠定基础。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